贞烈 [zhēn liè]
1. 刚正而有节操,宁死不屈。
英[ready to die to preserve one's chastity;]
贞烈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贞列”。亦作“贞栗”。谓刚正有志节。常用以赞美守节不辱的刚强女子。
引《晋书·儒林传·范弘之》:“既当时贞烈之徒所究见,亦后生所备闻。”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案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之 秋胡 妻者,寻其始末,了无才行可称,直以怨懟厥夫,投川而死。轻生同於 古冶,殉节异於 曹娥,此乃凶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輒与贞烈为伍,有乖其实者焉。”
《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自古及今,罕有这婆娘,贞列赛过 孟姜。”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临江 髯参军,负性何贞栗;上书请赐对,高语争得失。”
一本作“贞烈”。 洪深 《申屠氏》第四本:“董昌 竖起双眉,原要责备 申屠女 不能贞烈、从一而终。”
国语词典
贞烈 [zhēn liè]
⒈ 坚守节操,宁死不屈。
引唐·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好学尚贞烈,义形必霑巾。」
贞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贞九烈释义:贞:贞操;烈:节烈。 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 2.
三贞五烈释义: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同“三贞九烈”。
- 3.
九烈三贞释义:贞:贞操;烈:节烈。 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 4.
偾起释义:隆起;突出。明 陶宗仪《辍耕录·贞烈》:“死之日距今且将八九十年,石上血僨起,如始写时,不为风雨所剥蚀。”
- 5.
操烈释义:贞烈的节操。
- 6.
改节释义:⒈改变节操。 《孔子家语·在厄》:“﹝ 子贡 ﹞入问 孔子 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雁门太守行》:“涣(王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轻剽少年。晚改节博学,通於法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幸得 娟娟 小姐是个贞烈之女,截髮自誓,不肯改节。白长吉 强他不过,只得原嫁与 遐叔。”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崔猛》:“或以告 崔。崔 讶其改节,而亦未之奇也。”⒉更换季节。汉 张衡《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蒸蒸之心,感物曾思。”《艺文类聚》卷三四引 三国 魏 曹丕《寡
- 7.
断鼻释义:割断鼻子。 古人颂为女子贞烈之行。典出《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好 老庄 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列女传》:“爽 从弟 文叔 妻,譙郡 夏侯文寧 之女,名 令女。文叔 早死……居止常依 爽。及 爽 被诛,曹氏 尽死。令女 叔父上书与 曹氏 絶婚,彊迎 令女 归。时 文寧 为 梁 相,怜其少,执义,又 曹氏 无遗类,冀其意沮,廼微使人讽之。令女 叹且泣曰:‘吾亦惟之,许之是也。’家以为信,防之少懈。令女 於是窃入寝室,以刀断鼻,蒙被而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
- 8.
旌典释义:表彰贞烈的匾额。 明 冯梦龙《智囊补·语智·善言》:“丹徒 靳文僖 之继夫人,年未三十而寡,有司为之奏请旌典。”明 王世贞《吴节妇吟》:“儿能成名孙復显,吴 家鼓吹迎旌典。”
- 9.
烈女不嫁二夫释义: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 10.
烈女不更二夫释义: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 11.
矜奋释义:⒈以勇气自恃;骄傲自大。 《管子·形势》:“矜奋自功,而不因众人之力。”《汉书·晁错传》:“矜奋自贤,羣臣恐諛。”⒉武勇,果敢。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九徵》:“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⒊振奋;勉励。唐 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柳侯 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夫士尝毁廉耻以负累於世矣,则其偷惰取容之意起,而矜奋自强之心息。”清 方苞《岩镇曹氏女妇贞烈传序》:“自是以后,为男子者率以妇人之失节为羞,而憎且贱之。此妇人
- 12.
贞列释义:见“贞烈”。
- 13.
贞史释义:贞烈的史迹。
- 14.
贞性释义:坚贞不移的禀性;贞烈清白的志节。
- 15.
贞栗释义:见“贞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