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旁邑 旁邑的意思
páng

旁邑

简体旁邑
繁体
拼音páng yì
注音ㄆㄤ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áng bàng,(1) 左右两侧。【组词】: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2) 其他,另外。【组词】: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3) 广,广泛。【组词】:旁征博引。(4) 邪、偏。【组词】:旁门左道。(5)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组词】:偏旁。竖心旁儿。 ◎ 古同“傍”,靠。

yì,(1) 城市,都城。【组词】:城邑。都邑。(2) 旧指县。【例句】: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组词】:采邑。(4) 古同“悒”,愁闷不安。

基本含义

旁边的小城镇,比喻地位低下、不重要的地方。

旁邑的意思

旁邑 [páng yì]

1. 邻近的城邑。

旁邑 引证解释

⒈ 邻近的城邑。 《左传·昭公十年》:“公与 桓子 莒 之旁邑,辞。

穆孟姬 为之请 高唐,陈氏 始大。”
《史记·孝武本纪》:“济北王 以为天子且封禪,乃上书献 泰山 及其旁邑。”
《宋史·佞幸传·朱缅》:“﹝ 朱冲 ﹞去之旁邑乞贷,遇异人,得金及方书归。”


旁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县释义:⒈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机构所在的属县。《汉书·项籍传》:“﹝ 项梁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颜师古 注:“四面诸县也。非郡所都,故谓之下也。”《汉书·文翁传》:“又修起学官於 成都 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⒉古代根据县的人口、物产、地理形势的条件,将县划分等级,下县是条件较差的县。《通典·职官十五》:“北齐 制县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自上上县至下下县凡九等。”《通典·职官十五》:“大 唐 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原注:“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餘则以户
    • 2.
      摄篆释义:指代理官职,掌其印信。因印信刻以篆文,故名而会县令摄篆旁邑。--邵长蘅《青门剩稿》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聊斋志异.考城隍》
    • 3.
      旁邑释义:邻近的城邑。 《左传·昭公十年》:“公与 桓子 莒 之旁邑,辞。穆孟姬 为之请 高唐,陈氏 始大。”《史记·孝武本纪》:“济北王 以为天子且封禪,乃上书献 泰山 及其旁邑。”《宋史·佞幸传·朱缅》:“﹝ 朱冲 ﹞去之旁邑乞贷,遇异人,得金及方书归。”
    • 4.
      畿赤释义:唐 代京城所治之县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合称“畿赤”。

旁邑(pang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旁邑是什么意思 旁邑读音 怎么读 旁邑,拼音是páng yì,旁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旁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