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目释义:⒈一只眼睛;独眼。 《晋书·殷仲堪传》:“父病积年,仲堪 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南史·王伟传》:“元帝 求而视之,檄云:‘项羽 重瞳,尚有 乌江 之败;湘东 一目,寧为 赤县 所归。’帝大怒。”按,南朝 宋 刘彧 封 湘东 王,独眼。⒉一个网眼。《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汉 祢衡《鹦鹉赋》:“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⒊一眼望去。宋 朱熹《题翠壁》诗:“孤亭一目尽天涯,俯瞰烟村八九家。”
- 2.
不翅释义:⒈不展开翅膀。《韩非子·喻老》:“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⒉不啻。翅,通“啻”。不仅;不止。《庄子·大宗师》:“阴阳於人,不翅父母。”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仲堪 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殷 乃叹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宋 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之一:“今言之而不从,亦当不翅三矣。”林纾《示儿书》:“十九岁尔祖父见背,苦更不翅。”⒊不啻。翅,通“啻”。无异于。《新唐书·陆贽传》:“关东 百物阜殷,士忲温饱,比诸边隅,不翅天地。”《金史·海陵诸子传赞》:“海陵 睨人
- 3.
仲堪释义:古代相传 高辛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参见“八元”。
- 4.
仲熊释义:相传为 高辛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汉 焦赣《易林·坤之姤》:“舜 举八元八愷,有 伯虎、仲熊。”汉 焦赣《易林·泰之随》:“伯虎、仲熊,德义渊閎,使布五穀,阴阳顺叙。”参见“八元”。
- 5.
倾筐释义:⒈《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毛 传:“顷筐,畚属,易盈之器也。”陆德明 释文:“《韩诗》云:‘顷筐,欹筐也。’…… 何休 云:‘草器也。’”“顷筐”本指一种斜口的筐子。后亦以“倾筐”指倾倒筐子。《晋书·殷仲堪传》:“行者倾筐以顾念,居者吁嗟以待延。”唐 杜甫《园人送瓜》诗:“倾筐蒲鸽青,满眼颜色好。”唐 钱起《酬长孙绎蓝溪寄杏》诗:“懿此倾筐赠,想知怀橘年。”⒉《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小序云:“摽有梅,男女及时也。”旧时因以“
- 6.
八元释义:古代传说中的八个才子。 《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孔颖达 疏:“元,善也,言其善於事也。”《汉书·古今人表》季貍 作 季熊。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故 尧 咨四岳,舜 命八元。”后用以称颂有才德的人。唐 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诗:“早入八元数,尝承三接恩。”唐 黄滔《祭右省李常侍洵》:“诚几三顾以就门,犹作八元而在野。”
- 7.
十六族释义:指古代传说的 高阳氏 的后代八恺和 高辛氏 的后代八元,为 舜 向 尧 推荐的十六个贤臣。因其各有大功,皆赐氏族,故称。也称十六相。《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檮戭、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於 尧,尧 不能举。舜 臣 尧,举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 8.
叔献释义:古代相传 高辛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 9.
咄咄逼人释义:⒈气势汹汹,使人惊惧。《世说新语 排调》:“殷有一参军在座,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 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⒉指后人超过前人,意思与“后生可畏 ”相同。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王濛子修善隶、行,子敬(王献之)每省修书云:‘咄咄逼人。’”
- 10.
峻狭释义:⒈形容山崖高峻,峰峦攒立。晋 张载《叙行赋》:“山峥嶸以峻狭,仰青天其如带。”⒉引申指性格严厉狭隘。《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王恭 风神简贵,志气方严;仲堪 谨於细行,以文义著称。然皆峻狭自是,且干略不长。”
- 11.
斗蚁释义:⒈亦作“鬭蚁”。亦作“鬭螘”。善斗之蚂蚁。清 钱谦益《次韵答茅孝若见访》之二:“蜗牛亦有庐,鬭蚁上堦除。”清 朱昆田《竞渡歌》:“或聚如鬭蚁,或散如惊麏。”清 厉鹗《十月十八日同余葭白陈授衣闵廉风游禅智寺》诗:“鬭螘俛人羣,放眼寄大块。”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后遂以“鬭蚁”谓病虚耳鸣。唐 苏颋《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兼郎官数子自顷沉痾年复一年兹愿不果率然成章》:“鬭蚁闻常日,歌龙值此辰。”
- 12.
星离释义:⒈如天星布散。 形容众多。《文选·郭璞<江赋>》:“雹布餘粮,星离沙镜。”李善 注:“雹布星离,言众多也。”《南齐书·王融传》:“璯弁星离,玉帛云聚。”唐 韦应物《寇季膺古刀歌》:“求之时代不可知,千痕万穴如星离。”⒉如天星布散。形容分散。《晋书·殷仲堪传》:“骨肉星离,荼毒终年。”唐 李白《上崔相百忧章》诗:“星离一门,草掷二孩。”
- 13.
条教释义:法规,教令。《汉书·董仲舒传》:“仲舒 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晋书·殷仲堪传》:“领 晋陵 太守,居郡禁产子不举,久丧不葬,録父母以质亡叛者,所下条教甚有义理。”唐无可《书事寄万年厉员外》诗:“条教关天道,歌謡入圣聪。”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六》:“处则为佔毕絃诵,而出则为条教号令。”严复 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凡其群之部勒条教愈分明者,则其族愈强,而其种之传愈远。”
- 14.
树置释义:⒈扶植。《晋书·殷顗传》:“顗 见 江绩 亦以正直为 仲堪 所斥,知 仲堪 当逐异己,树置所亲,因出行散,託疾不还。”《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魏 尔朱荣 虽居外藩,遥制朝政,树置亲党,布列 魏 主左右,伺察动静,大小必知。”《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宰相,树置心腹,专害异己,使贤奸倒置的。”⒉树立,建树。唐 白居易《<唐故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序》:“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鎡基富贵,焯燿家邦,不当其身,而得於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
- 15.
殷牛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 ”后因以“殷牛”形容病重耳鸣,精神恍惚。
- 16.
津逻释义:古代渡口上巡逻的士卒。《南史·王华传》:“﹝ 王华 ﹞随沙门 释曇冰 逃,使提衣襆从后,津逻咸疑焉。”《新唐书·李德裕传》:“水斗三十千,取者益它汲转鬻於道,互相欺訹,往者日数十百人。德裕 严勒津逻捕絶之。”亦指在渡口巡逻。《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时内外疑阻,津逻严急,仲堪 以斜绢为书,内箭簳中,合鏑漆之,因 庾楷 以送 恭。”
- 17.
牛斗释义:⒈指牛宿和斗宿。传说吴灭晋兴之际,牛斗间常有紫气。⒉牛鬭:谓牛相斗。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刘孝标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仲堪父曾有失心病。”后用“牛鬭”指病虚、心神恍惚。
- 18.
牛鬭释义:⒈谓牛相斗。北周 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月峡猿啼,江神牛鬭。”元 张雨《春耕》诗:“壶浆稚子看牛鬭,却过田头午餉时。”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刘孝标 注引 檀道鸾《续晋阳秋》:“仲堪 父曾有失心病。”后用“牛鬭”指病虚、心神恍惚。五代 李瀚《蒙求》诗:“广 客蛇影,殷 师牛鬭。”
- 19.
蚁动释义:⒈亦作“螘动”。 像蚂蚁般骚动。比喻纷扰。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后以为体弱的典故。
- 20.
蚁斗释义:⒈亦作“螘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后以“蚁鬭”形容体虚心悸。唐 李群玉《北风》诗:“蝶飞魂尚弱,蚁鬭体犹虚。”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世事如病耳,螘鬭作牛闻。”⒉比喻微末的争斗。唐 元稹《竞渡》诗:“捨此皆蚁鬭,竞舟何足论。”清 陈维崧《沁园春·又戏代叔岱先生答》词:“嘆古往今来,几场蚁鬭;山林朝市,到处蜗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