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腊肉 腊肉的意思
ròu

腊肉

简体腊肉
繁体臘肉
拼音là ròu
注音ㄌㄚˋ ㄖ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à xī,(1)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2)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组词】:腊肉。腊鱼。腊味。(3) 姓。(1) 干肉。【例句】:“噬腊肉,遇毒。”(2) 晾干。【例句】:“燃得而腊之以为饵。”(3) 皮肤皴皱。

ròu,(1)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组词】: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2)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组词】:桂圆肉。冬瓜肉厚。(3) 果实不脆,不酥。【组词】:肉瓤西瓜。(4) 行动迟缓,性子慢。【组词】:做事真肉。(5)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6)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基本含义

比喻陈旧、过时的事物或观念。

腊肉的意思

腊肉 [là ròu]

1. 经过盐腌晒干或浸泡腌制,再加烟熏的肉。

[bacon; cured meat;]

腊肉 引证解释

⒈ 干肉。

《易·噬嗑》:“噬腊肉,遇毒。”
朱熹 本义:“腊肉,谓兽腊,全体骨而为之者,坚韧之物也。”
《南史·宋纪下·明帝》:“以蜜渍鱁鮧,一食数升,噉腊肉常至二百臠。”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噬嗑腊肉,或遇之毒,终利用狱。”
冬天腌制的肉类。 陈元靓 《岁时广记·寒食上·煮腊肉》引《岁时杂记》:“去岁腊月糟豚肉掛灶上,至寒食取以啖之,或蒸或煑,其味甚珍。”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诸葛天申 吃着,説道:‘这就是腊肉!’”
谢觉哉 《不惑集·关于相猪》:“冬天腌上十多只猪做很考究的腊肉,很好吃;我在那里教一年书,吃腊肉的日子很多。”


国语词典

腊肉 [là ròu]

⒈ 渍以盐或酱而后晒干、风干或熏干的肉。

《儒林外史·第一回》:「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来家。」


腊肉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咸肉释义:用盐腌的肉(如牛肉或猪肉)
    • 2.
      腊肠释义:熟肉食的一种,猪的瘦肉泥加肥肉丁和淀粉、作料,灌入肠衣,再经煮和烤制成。
    • 3.
      腌肉释义:指用盐浸渍的肉块。

腊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桡辞释义:亦作“橈词”。 屈从的言词。汉 扬雄《法言·重黎》:“始皇 方虎挒而梟磔,噬士犹腊肉也。越 与亢眉,终无橈辞,可谓伎矣。”《新唐书·李翰传》:“城陷见执,卒无橈词,慢叱凶徒,精贯白日。”《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九年》:“配 意气壮烈,终无橈辞。”章炳麟《訄书·哀清史》:“唐 氏以上,史官得职,若 吴兢、徐坚 之属,奋笔而无橈辞。”
    • 2.
      猪红释义:指腊肉。
    • 3.
      猪膘释义:⒈猪的肥肉。 ⒉指整片的腊肉。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
    • 4.
      瘃脯释义:腊肉。
    • 5.
      称名释义:⒈列举的物名。《易·繫辞下》:“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孔颖达 疏:“‘其称名也小’者,言《易》辞所称物名多细小,若见豕负涂噬腊肉之属,是其辞碎小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观夫兴之托喻,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⒉称呼名字。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穀,自兹以降,虽 孔子 圣师与门人言皆称名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四年》:“魏 主称名为书告哀於 高肇,且召之还。”⒊称号。章炳麟《文学说例》:“若乃雅俗称名,新故杂用,是寧有厉禁耶?”
    • 6.
      羓子释义:注解羓子,腊肉出处“将精肉片为羓子,肥肉煎油点灯。
    • 7.
      腊味释义:腊鱼、腊肉、腊肠、腊鸡等食品的统称。
腊肉是什么意思 腊肉读音 怎么读 腊肉,拼音是là ròu,腊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腊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