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 [hǔ xiào]
2. 虎吼叫。
3. 比喻英杰得时奋起,四方风从,如风虎相感。语本《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孔颖达疏:“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
虎啸 引证解释
⒈ 虎吼叫。
引三国 魏 曹丕 《十五》诗:“雉雊山鸡鸣,虎啸谷风起。”
晋 陆机 《赴洛道中作》诗:“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颠。”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⒉ 比喻英杰得时奋起,四方风从,如风虎相感。
引语本《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孔颖达 疏:“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虎啸而谷风冽,龙兴而致云气。”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龙睇大野,虎啸六合。”
唐 李白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子房 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国语词典
虎啸 [hǔ xiào]
⒈ 虎吼。
引《文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文选·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二首之一》:「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虎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井释义:⒈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单位。 以九百亩为一井。《国语·鲁语下》:“有军旅之出则徵之,无则已。其岁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不是过也。”《韩诗外传》卷四:“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汉书·食货志》:“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朱子语类》卷一一○:“淮 上屯田须与画成一井,中为公田。”⒉一口水井;一眼泉水。北齐 刘昼《新论·类感》:“龙举一井,而云弥九天;虎啸一谷,而风扇万里。”《魏书·高祐传》:“又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之外,共造一井,以供行客。”唐 姚合《咏盆池》
- 2.
云龙风虎释义: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 3.
五虎断魂释义:梦幻西游中的一种兵器,出如虎奔,刺如虎爪,扫如虎尾,锁如虎噬,声如虎啸。
- 4.
哮唬释义:虎啸声。
- 5.
密篠释义:密生的竹。南朝 梁 刘孝绰《陪徐仆射晚宴》诗:“方塘交密篠,对霤接繁柯。”唐 聂夷中《题贾氏林泉》诗:“轻流逗密篠,直榦入宽空。”清 吴从先《妓虎传》:“时 虎林 虎逸出,行人歛跡,秦生 独以得闻虎啸为快,移居 葛岭 之巔,就大树密篠中,始洋洋意得也。”
- 6.
海师释义:⒈熟悉海上航道、驾驶海船的人。晋 法显《佛国记》:“于时天多连阴,海师相望僻误,遂经七十餘日,粮食、水浆欲尽。”《宋书·朱脩之传》:“﹝ 脩之 ﹞泛海至 东莱,遇猛风柁折,垂以长索,船乃復正,海师望见飞鸟,知其近岸,须臾至 东莱。”《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己卯,景 昼寝;鵾 语海师。”胡三省 注:“海师,习知海道者也。”清 吴伟业《临淮老妓行》:“将军自撤沿 淮 戍,不惜黄金购海师。”⒉指水军。清 顾炎武《金山》诗:“海师一十万,虎啸临皇州。”海师,一本作“水军”。
- 7.
灵鹤释义:亦作“灵鵠”。仙鹤。《拾遗记·吴》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数百年后,灵鵠翔於林壑,灵虎啸於山丘。”唐 刘沧《赠隐者》诗:“临水静闻灵鹤语,隔原时有至人来。”金 元好问《二月十五日鹤》诗:“九龙岗 上 玄元祠,人言尊像神所遗,年年二月降灵鹤,来无定数有定期。”
- 8.
虎啸释义:⒈虎吼叫。 ⒉比喻英杰得时奋起,四方风从,如风虎相感。语本《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孔颖达疏:“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虎啸而谷风冽,龙兴而致云气。”晋赵至《与嵇茂齐书》:“龙睇大野,虎啸六合。”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 9.
虓噉释义:虎啸。 借以形容勇猛强悍者的吼声。
- 10.
风前月下释义:唐 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牀。”后以“风前月下”指良辰美景。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又作谜云:‘常随措大官人,满腹文章儒雅,有时一面红妆,爱向风前月下。’”金 马钰《踏云行》词:“风前月下抚心琴,龙吟虎啸来参侍。”
- 11.
风虎释义:古人谓虎啸生风,故以“风虎”指相互感应或关联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