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忠节 忠节的意思
zhōngjié

忠节

简体忠节
繁体忠節
拼音zhōng jié
注音ㄓㄨㄥ ㄐㄧ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ōng, ◎ 诚心尽力。【组词】:忠心。忠诚。忠实。忠告。忠于。忠魂。忠义。忠贞。效忠。赤胆忠心。忠言逆耳。

jié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基本含义

指忠诚和节操,指对国家、民族、家庭等具有高度忠诚和坚守正义的品质。

忠节的意思

忠节 [zhōng jié]

1. 忠贞的节操。

2. 忠贞而有节操。

4. 指忠贞有节操的人。

忠节 引证解释

⒈ 忠贞的节操。

《汉书·元后传》:“王氏 爵位日盛,唯 音 为修整,数諫正,有忠节。”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忠节克明,茂绩维嘉。”
昭槤 《啸亭杂录·孔王祠》引 清 永珹 《孔王祠》诗:“素帛全忠节,丹忱报亶聪。”
炉魂 《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夫 楚 号雄区,人多忠节。”

⒉ 忠贞而有节操。 《后汉书·周荣传》:“出为 潁川 太守,坐法,当下狱。

和帝 思 荣 忠节,左转 共 令。”

⒊ 指忠贞有节操的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褻。”
宋 文天祥 《平原》诗:“崎嶇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节。”


国语词典

忠节 [zhōng jié]

⒈ 忠贞而有节操。

《后汉书·卷四五·周荣传》:「出为颍川太守,坐法,当下狱。和帝思荣忠节,左转共令。」

⒉ 忠贞而有节操的人。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


忠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久滞释义:⒈长太弃置。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正始 九年举秀才”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欲令明主不独治,逸才不久滞。”⒉长久积存。《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唐 孔颖达 疏:“以官有畜积,恐其久而腐败,所以紓出官粟之畜积久滞者,待秋收然后取民新穀以纳官也。”⒊长久滞留。唐 顾况《游子吟》:“游子悲久滞,浮云鬱东岑。”《说岳全传》第七九回:“幽魂久滞,忠节应旌。”
    • 2.
      奥衍释义:⒈谓文章内容精深博大。 《新唐书·韩愈传》:“其《原道》、《原性》、《师説》等数十篇,皆奥衍閎深,与 孟軻、杨雄 相表里而佐佑‘六经’云。”宋 秦观《李状元墓志铭》:“其词奥衍,有 汉 唐 遗风。”清 恽敬《读<晏子>》一:“后之读书者,未必为所惑,然古书奥衍远出《晏子》之上,而悖於事理者,盖多有之,不可不慎也。”⒉指地势深迴广衍。清 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广东 边海门户曰 香港、虎门。香港 奥衍,易盘踞,去省紆远;虎门 险狭,海道曲折,去省近。”鲁迅《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华土奥衍
    • 3.
      引擢释义:起用提拔。 《宋书·前废帝纪》:“其有孝性忠节……务加旌举,随才引擢。”《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三年》:“曹爽 素与亲善,及辅政,骤加引擢,以为腹心。”章炳麟《訄书·官统下》:“明太祖 令中外诸臣,下至仓库杂流,皆得举士,传相引擢。”
    • 4.
      志事释义:抱负。唐 王勃《守岁序》:“悲夫年华将晚,志事寥落。”清 曾国藩《罗忠节公神道碑铭》:“屡建大勋,朝野叹仰,以为名将,而不知其生平志事,裕於学者久矣。”
    • 5.
      怨魂释义:冤魂。《后汉书·谢弼传》:“初平 二年,司隶校尉 赵谦 讼 弼 忠节,求报其怨魂,乃收 绍 斩之。”唐 李商隐《独居有怀》诗:“怨魂迷恐断,娇喘细疑沉。”
    • 6.
      拔出释义:⒈提拔。《庄子·天地》:“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成玄英 疏:“先须躬服恭敬,俭素清约,然后拔擢公平忠节之人,銓衡质直无私之士。”⒉特出。《后汉书·荀彧传》:“况君奇謨拔出,兴亡所係。可专有之邪?”宋 曾巩《拟岘台记》:“山之苍颜秀壁,巔崖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清史稿·郑成功传》:“成功 年少,有文武略,拔出诸父兄中,近远皆属目。”⒊脱出,摆脱。《后汉书·应劭传》:“今大驾东迈,巡省 许都,拔出险难,其命惟新。”
    • 7.
      方刚释义:⒈谓人在壮年时体力、精神正当旺盛。 《诗·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鬭。”《三国志·吴志·陆凯传》:“禕 体质方刚,器干彊固,董率之才,鲁肃 不过。”⒉指壮年。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陛下年在方刚,圣虑未衰,愿还既误之封,析后族之势。”《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臣 香 年在方刚,适可驱使。”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侯忠节公父子为僮宾作书》:“宾 齿方刚,其尚努力进德,为纲为纪,为楷为则,则吾将观於尔后。”⒊刚才。《二十
    • 8.
      旌忠释义:表彰忠节。
    • 9.
      神人共祭释义:自创成语,形容一个人生前于社会,作出过极大的贡献,可谓感天动地,死后受到人们最崇高的怀念;或因为忠节名义被历代所推崇敬仰,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将其封予XX神的名号,并修建各类庙堂进行拜祭纪念。
    • 10.
      苏卿释义:指 苏武。武 字 子卿,故称。唐 李商隐《茂陵》诗:“谁料 苏卿 老归国,茂陵 松柏雨萧萧。”宋 文天祥《题<苏武忠节图>》诗之一:“苏卿 更有归时国,老相兼无去后家。”清 陈维崧《大江乘·闻雁》词:“不如北去,怕 苏卿 雪窖将老。”郁达夫《春江感旧》诗之三:“一梦 扬州 怜 杜牧,廿年辛苦忆 苏卿。”
    • 11.
      荆蛮释义:古代中原人对 楚 越 或南人的称呼。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兹不穀震荡播越,窜在 荆 蛮,未有攸厎。”《史记·吴太伯世家》:“太王 欲立 季歷 以及 昌,於是 太伯、仲雍 二人犇 荆 蛮,文身断髮,示不可用。”唐 白居易《晋谥恭世子议》:“周 之衰也,楚子 以 霸王 之器,奄有 荆 蛮,光启土宇,赫赫 楚国,由之而兴。”《西湖佳话·西湖隐迹》:“荆 蛮 之隐,是让国也。”炉魂《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夫 楚 号雄区,人多忠节……以 荆 蛮 之餘气,鬱百年之奇气,奋能独立,强足一国。”
    • 12.
      衰頽释义:⒈衰落颓败。《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汉 室衰穨,人怀异心,唯 刘公 不失忠节。”李石曾《无政府说》:“羡各国之强盛,而恶 满 政府之衰頽,欲希冀代 满 政府握政权而争雄于世界,此为利害之见。”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旧文学衰颓时,因为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⒉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晋 葛洪《抱朴子·自叙》:“今齿近不惑,素志衰頽。”明 唐寅《题戈文雪景》诗:“白髮衰頽聊遣岁,山妻稚子笑颜开。”清 顾炎武《与王虹友书》:“惟是筋力衰隤,山川缅邈,获麟
    • 13.
      贞孝释义:志节坚贞,性行孝悌。《隶释·汉楚相孙叔敖碑》:“丰年蕃庶,人有曾 閔 贞 孝之行。”晋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士女贞孝,望山乐水,土地易为生事。”清 全祖望《天妃庙说》:“生为明圣,死为明神,故世之死而得祀者,必以其忠节贞孝而后尊。”
    • 14.
      贫狭释义:⒈贫瘠迫窄。《周书·裴宽传》:“关中 贫狭,何足可依,勿怀异图也。”⒉贫穷窘困。《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子年七岁,家復贫狭。”《新唐书·李勉传》:“勉 少贫狭,客 梁 宋,与诸生共逆旅。”⒊迫促惶遽。与从容自如相对。清 黄宗羲《翰林院庶吉士子一魏先生墓志铭》:“甲戌,葬 忠节,迎 蕺山夫子 题主,会葬者千人,子一 布置闲通,不露贫狭。”
    • 15.
      辞气释义:语气;口气。 《论语·泰伯》:“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出辞气能顺而説之,则无恶戾之言入於耳。”《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曹子 以一剑之任,枝 桓公 之心於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唐 韩愈《论荐侯喜状》:“五月初至此,自言为阁下所知,辞气激扬,面有矜色。”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司马武子忠节》:“靖康 间奉使 金国,辞气激烈,谋略深远。”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长亭》:“石 方就枕,闻叩扉甚急;起视,则 长亭 掩入,辞
    • 16.
      鞭箭释义:⒈一种放在竿上所缀铜环(溜子)中发射的箭。明 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器械一》:“鞭箭者,铜为溜子以发之。”⒉宋 代步兵的一种。《宋史·兵志一》:“雍熙 三年,选 两浙 兵为鞭箭,次等者为忠节鞭箭。”
    • 17.
      顶公释义:指屋。 清 梁同书《直语补证》:“顶公,俗语谓屋也。见 明 吴忠节公 麟徵 年谱。公父售屋与人乃叹云云。”

忠节(zhongj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忠节是什么意思 忠节读音 怎么读 忠节,拼音是zhōng jié,忠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忠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