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í,(1) 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爾雅•釋樂》。【组词】:“大篪謂之沂。”《詩•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2) 竹名。《水經注•湘水》。【组词】:“(君山)東北對編山,山多篪竹。”
xūn,(1) 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
1. 篪与埙。皆乐器。
3. 引申指谐和,和顺。
⒈ 篪与埙。皆乐器。
引《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和通篪塤,比德车辅。”
李善 注引 毛萇 曰:“土曰塤,竹曰篪。”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千钟万鼓咽耳喧,攒杂啾嚄沸篪塤。”
宋 范仲淹 《送河东提刑张太傅》诗:“气同若兰芝,声应如箎塤。”
⒉ 引申指谐和,和顺。
引宋 无名氏 《鬼董》卷二:“周浩 观涛於江,见双鬟女,美出妻右,心慕之…… 浩 捐金数十方获焉。始至其家,妻妾顺比如箎塤。”
明 杨慎 《祭毛以正文》:“分虽丽泽,情犹箎塤,平生交谊,惟君也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