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陆 [yú lù]
1. 古代百济国对王妃之称。
于陆 引证解释
⒈ 古代 百济国 对王妃之称。
引《周书·异域传上·百济》:“妻号於陆, 夏 言妃也。”
于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仪羽释义:⒈仪禽。凤凰的别称。唐 无名氏《审乐知政赋》:“集九成而仪羽自降,立六变而致物斯定。”⒉比喻美德善行可为人表率。语本《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孔颖达 疏:“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宋 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观夫二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臺阁,盖翩翩焉。”
- 2.
喣沫释义:谓同在困境中互相帮助。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唐 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等五十韵》:“喣沫求涓滴,沧波怯斗升。”宋 苏舜钦《寒夜十六韵答子履》诗:“各閔伤弓翼,聊同喣沫鳞。”清 赵翼《六哀》诗:“识士於未遇,援手已高谊,不论遇不遇,喣沫情更挚。”
- 3.
海侵释义:海面相对于陆地上升时,海水进入并淹没陆地的现象。也叫海进。
- 4.
海退释义:海面相对于陆地下降时,海水从淹没的陆地向后退缩的现象。
- 5.
滨水带释义:介于陆地以及水体的中间地带。
- 6.
羽仪释义:⒈《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孔颖达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⒉犹翼翅。⒊引申为辅翼。⒋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⒌指帝王卫队。
- 7.
荡舟释义:⒈以手推舟,行于陆地。⒉划船。⒊簸荡船只。⒋用水师冲锋陷阵。⒌划船。
- 8.
通音释义:传达消息,互通音讯。 郑观应《易言·论公法》:“近百年来,轮船驶于重洋,火车驰于陆路,而电线遥接于数万里外,顷刻通音。”
- 9.
陆次释义:驻扎于陆上。《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冬十二月,讲《礼记》通,使太常以太牢祀 孔子 於辟雍,以 颜渊 配”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孙权 自十数年以来,大畋 江 北,缮治甲兵,精其守御,数出盗窃,敢远其水,陆次平土,此中国所愿闻也。”
- 10.
陆走释义:奔走于陆路。
- 11.
鸿仪释义:⒈《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孔颖达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以“鸿仪”比喻官位。⒉盛大的典仪。
- 12.
鸿渐释义:⒈《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六四,鸿渐于木”,“九五,鸿渐于陵”。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晋 潘岳《西征赋》:“振鷺于飞,鳬跃鸿渐,乘云頡頏,随波澹淡。”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夷饰》:“言必鹏运,气靡鸿渐。”宋 契嵩《<坛经>赞》:“若形影之无碍也,若鸿渐之有序也。”⒉比喻仕宦的升迁。《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李善 注引 应劭 曰:“鸿,鸟也;渐,进也。言先人至 汉 十世,始进仕。”南朝 宋 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
- 13.
鸿逵释义:《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朱熹 本义:“胡氏、程氏 皆云陆当作逵,谓云路也。今以韵读之,良是。”后遂以“鸿逵”称贤达君子的高超举止。
- 14.
鸿陆释义:⒈《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王弼 注:“进处高絜,不累於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后遂以“鸿陆”指高位。 北周 庾信 《小园赋》:“不雪 雁门 之踦,先念鸿陆之远。”《全唐文》卷九九四载《珍州荣德县丞梁君墓志铭》:“鸿陆初渐,龙门早昇。” 明 汤显祖 《奉举主刘中丞开府闽中》诗:“儷景渐鸿陆,扬蕤覿紫宸。”⒉《诗·豳风·九罭》:“鸿飞遵陆,公归不復,於女信宿。” 毛 传:“陆,非鸿所宜止。”后因以“鸿陆”指不宜止息之地。 唐 宋之问 《为韦特进已下祭汝南王文》:“惟彼鴈堂,坠兹鸿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