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畿 [wáng jī]
1. 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
3. 泛指帝京。
王畿 引证解释
⒈ 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
引《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
孙诒让 正义:“方千里曰王畿者,谓建王国也……《大司马》云国畿,《大行人》云邦畿,义并同。”
⒉ 泛指帝京。
引晋 潘岳 《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
《旧唐书·李光弼传》:“贼乘 鄴 下之胜,再犯王畿。”
明 何景明 《刘德徵上陵还有赠》诗:“已向西山瞻帝寝,更从北极眺王畿。”
国语词典
王畿 [wáng jī]
⒈ 天子都城附近的土地。
引《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
⒉ 比喻京城、首都。
引《文选·潘岳·闲居赋》:「远览王畿,近周家园。」
《旧唐书·卷一一〇·李光弼传》:「贼乘邺下之胜,再犯王畿。」
⒊ 人名。(西元1498~1556)字汝中,别号龙谿,明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人。嘉靖进士,官兵部郎中,师王守仁,传播其学,学者称龙溪先生。著有《龙溪全集》、《语录》等 。
王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服释义:⒈一件衣服。 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此俗之伤破人伦,剧於寇贼之来,不能经久,岂所损坏一服而已?”⒉特指一袭章服。《晋书·舆服志》:“侍祠天地明堂,皆冠旒冕,兼五冕之制,一服而已。”⒊古以王畿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左传·桓公二年》“今 晋,甸侯也”唐 孔颖达 疏:“周公 斥九大州,广土万里,制为九服。邦畿方千里,其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⒋服一次药。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若服玉屑者,宜十日輒一服,雄黄丹砂各一刀圭。”唐 陆龟蒙《奉酬袭美早春病中书事》诗:“药须勤一服,春莫累多情。”⒌指中
- 2.
东服释义:古代指王畿以东的地方。
- 3.
中畿释义:⒈王畿,京都管辖的地区。《晋书·桓温传》:“廓清中畿,光復旧业。”《资治通鉴·晋哀帝隆和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中畿,王畿也。《周礼》九畿,王畿方千里,其外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蕃,皆以五百里言之。王畿在九畿之中,故曰中畿。”南朝 宋 何承天《君马篇》:“愿为范氏驱,雍容步中畿。”⒉泛指中原地区。晋 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文立》:“诸葛亮、蒋琬、费禕 等子孙流徙中畿,宜见敍用,一则以慰 巴、蜀 民之心,其次倾 东吴 士人之望。”
- 4.
九服释义:⒈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⒉指全国各地区。⒊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
- 5.
乡遂释义:⒈周制,王畿郊内置六乡,郊外置六遂。 诸侯各国亦有乡、遂,其数因国之大小而有不同。后亦泛指都城之外的地区。⒉指乡大夫。
- 6.
亲舆释义:旧时奉亲乘坐的板舆。 典出 晋 潘岳《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后以“亲舆”借指居官迎养其亲或致仕奉亲归田。
- 7.
侯圻释义:侯畿。指王畿而外,方五百里的区域。圻,通“畿”。
- 8.
侯甸释义:侯服与甸服。古代王畿外围千里以内的区域。
- 9.
侯畿释义:九畿之一。王畿之外,方五百里的区域为侯畿。
- 10.
六服释义:⒈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⒉指周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⒊指周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 11.
南服释义:古代王畿以外地区分为五服,故称南方为“南服”。
- 12.
吴服释义:⒈泛指 吴 地。服,王畿以外的地方。唐 宋之问《送李侍御》诗:“南登指 吴 服,北走出 秦 畿。”⒉吴 地的服装。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出而过於市,则 吴 服商店,鳞次櫛比於康庄之左,长裙缝腋,广幅垂襟,又无一非我皇 汉 二百六十年前所固有之端衣法服也。”
- 13.
国畿释义:即王畿。我国古代天子都城附近的地方。
- 14.
外服释义:古王畿以外的地方,所谓五服、九服之地。后指京都以外的地区及边远蛮荒之地。与内服相对。《书·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孔 传:“於在外国侯服、甸服、男服、卫服、国伯诸侯之长。”宋 苏轼《乞留刘攽状》:“如 攽 成材,反在外服,此有志之士所宜为朝廷惜也。”清 林则徐《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疏》:“准令诸夷互市,原係推恩外服,普示怀柔,并非内地赖其食用之资,更非关榷利其抽分之税。”
- 15.
大邑释义:⒈犹大邦。殷 周 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书·武成》:“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 周。”《孟子·滕文公下》:“惟臣附于大邑 周。”杨伯峻 注:“甲文中有‘大邑 商’‘天邑 周’之辞。金文中亦有‘大邑 周’之辞,不仅别人尊之如此称呼,自称亦如此(‘大邑’即‘天邑’)。”⒉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⒊大的都邑或都会。《书·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 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建天京于金陵论》:“通都大邑,无非名胜之区;建极
- 16.
夷服释义:古九服之一。 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服。
- 17.
寰内释义:古谓帝京周围千里之内。后引申指天下。《穀梁传·隐公元年》:“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后汉书·孔融传》:“又尝奏宜準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文选·左思<魏都赋>》:“殷殷寰内,绳绳八区,锋鏑纵横,化为战场。”张载 注引 尹更始 曰:“天子以千里为寰。”《宋书·谢灵运传》:“主寰内而缓虞,澄海外以渍滓。”
- 18.
封圻释义:⒈封畿。《汉书·文帝纪》:“封圻之内,勤劳不处。”颜师古 注:“圻亦畿字。王畿千里。”⒉疆土。宋 梅尧臣《送何都官通判虔州》诗:“楚 越 封圻接,帆檣上下频。”郑观应《盛世危言·建都》:“惟当内修政事,外固封圻。”⒊指封疆大吏。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裕靖节公殉难》:“道光 年间,靖节公(裕谦)由知府荐擢封圻。”
- 19.
板舆释义:⒈古代一种用人抬的代步工具。 多为老人乘坐。⒉晋潘岳《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后因以代指官吏在任迎养父母之词。
- 20.
比服释义:指王畿周围方千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