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墨敕 墨敕的意思
chì

墨敕

简体墨敕
繁体
拼音mò chì
注音ㄇㄛˋ ㄔ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ò,(1)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组词】:一锭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2)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组词】:墨水。油墨。粉墨登场。(3)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组词】:墨黑。墨面(a.黑的脸色;b.指墨刑)。墨镜。墨绿。墨菊。墨晶(黑色的水晶)。(4) 贪污。【组词】:贪墨。墨吏。(5) 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墨(亦称“黥”)。【组词】:墨刑。(6) 姓。(7) 古同“默”,缄默。

chì,(1) 帝王的诏书、命令。【组词】:敕命。敕书。敕封。奉敕。宣敕。(2) 告诫。【组词】:申敕。戒敕。(3) 古同“饬”,整顿。

基本含义

指皇帝亲自书写的诏书。

墨敕的意思

墨敕 [mò chì]

1. 亦作“墨勅”。亦作“墨勑”。

3. 由皇帝亲笔书写,不经外廷盖印而直接下达的命令。

墨敕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墨勅”。由皇帝亲笔书写,不经外廷盖印而直接下达的命令。

《宋书·王昙首传》:“既无墨敕,又闕幡棨,虽称上旨,不异单刺。”
宋 司马光 《论夜开宫门状》:“虽陛下慈爱至深,然门闕之禁,不可不严。若以式律言之,夜开宫殿门及城门者,皆须有墨勅鱼符。”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河北 盐法, 太祖皇帝 尝降墨勑,听民间贾贩,唯收税钱,不许官榷。”


墨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墨制释义:犹墨敕。 唐 李肇《翰林志》:“贞元 三年,贄 上疏曰:‘伏详旧式及国朝典故,凡有詔令,合由於中书,如或墨制施行,所司不须承受。’”《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知祥 称王,以墨制行事。”清 袁枚《随园随笔·墨制授官碑文不讳》:“墨制者,即斜封墨敕之谓,盖不由中书门下而出自禁中者也。”
    • 2.
      墨封释义:犹墨敕。
    • 3.
      墨勅释义:见“墨敕”。
    • 4.
      墨勑释义:见“墨敕”。
    • 5.
      墨敕斜封释义:用斜封下达的墨敕。
    • 6.
      姻联释义:同“姻连”。 《新唐书·柳泽传》:“中宗 时,长寧、宜城、定安 诸公主及后女弟、昭容 上官 与其母 郑、尚宫 柴、陇西夫人 赵 及姻联数十族,皆能降墨敕授官,号斜封。”清 刘大櫆《茧斋先生传》:“先生与吾家世有姻联。”
    • 7.
      斜封宫释义:唐中宗 时,韦后 及 太平、安乐、长宁 等公主皆依势用事,贪贿受赇,别于侧门降墨敕,斜封付中书授官,号“斜封官”。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下:“景龙 中,多於侧门降墨勅斜封,以授人官爵,时人号为‘斜封官’。”《新唐书·辛替否传》:“睿宗 立,罢斜封官千餘人,俄詔復之。”《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安乐、长寧公主 及皇后妹……皆依势用事,请謁受賕,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勅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她们大卖官职,不论什么人,只要出钱
    • 8.
      斜封释义:谓非朝廷正命封授(官爵)。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一:“景龙 中,斜封得官者二百人。”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斜封》:“唐睿宗 景云 元年八月,以 中宗 时官爵踰滥,因依妃主墨勅而受官者,时谓斜封,禁之。”《明史·钱一本传》:“墨敕斜封,前代所患;密启言事,先臣弗为。”清 黄宗羲《谥文靖朱公墓志铭》:“倘有故违僉论,出自斜封墨勅者,方为中旨。”
    • 9.
      木契释义:木制的符信或凭证。《新唐书·百官志一》:“凡有召者,降墨敕,勘铜鱼、木契,然后入。”宋 周去非《岭外代答·木契》:“猺人无文字,其要约以木契,合二板而刻之,人执其一,守之甚信。”《宋史·兵志十》:“康定 元年,颁铜符、木契、传信牌。”《辽史·仪卫志三》:“木契,正面为阳,背面为阴,閤门唤仗则用之。”
    • 10.
      逾滥释义:亦作“踰滥”。过度;漫无限度。《南齐书·王融传》:“且王公百司,唯贤是举,高下之敬,等秩有差,不敢踰滥,岂应‘訾毁’?”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卷二:“唐 睿宗 景云 元年八月,以 中宗 时官爵踰滥,因依妃主墨敕,而受官者时谓斜封,禁之。”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五》:“先帝虽英断特出,独於此不甚加意,故一时之謚,不无踰滥。”

墨敕(moc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墨敕是什么意思 墨敕读音 怎么读 墨敕,拼音是mò chì,墨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墨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