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二 [dé èr]
1. 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及时因势利导,以达目的。二,指阴、阳。亦具体指吉与凶、善与恶、得与失等。语本《易·系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孔颖达疏:“贰,二也。谓吉凶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
3. 谓一举而得双虎。春秋鲁大夫卞庄子刺虎的故事。见《史记·张仪列传》。
得二 引证解释
⒈ 孔颖达 疏:“贰,二也。
引语本《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谓吉凶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机。”
李善 注:“子曰:‘知几其神乎! 颜氏 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而未尝復行。’ 韩康伯 曰:‘在理则昧,造形则悟, 颜子 之分也,失之於几,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远而復,故知之未尝復行也。’”
⒉ 谓一举而得双虎。 春秋 鲁 大夫 卞庄子 刺虎的故事。见《史记·张仪列传》。
引《晋书·姚萇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 秦 弊 燕 迴,然后垂拱取之。兵不血刃,坐定天下,此 卞庄 得二之义也。”
得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考释义:⒈古代官吏考绩之制。 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颖达 疏:“言帝命羣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九载,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后汉书·朱浮传》:“然以 尧 舜 之盛,犹加三考……而閒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唐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两衙多请假,三考欲成资。”宋 苏轼《与蒲诚之书》:“然某尽今岁方得二年,不知朝廷肯令某成资解去否?若必俟三考,则於 诚之 为太淹缓,安用也。”⒉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清 袁枚《随园随笔·官职
- 2.
乾策释义:⒈推演《乾》卦六爻所得的蓍草茎数。《乾》爻皆为老阳,其数为九,故每爻九揲,每揲四策,共得二百十六策,乾策与坤策相配,总为三百六十策,以象天地循环一年的日数。《易·繫辞上》:“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孔颖达 疏:“以乾老阳,一爻有三十六策,六爻凡有二百一十六策也……此经据老阳之策也。”宋 苏轼《乞数珠赠南禅湜老》诗:“儒生推变化,乾策数大衍。”⒉泛指《易》卦中每一阳爻的蓍草茎数。参阅 明 何楷《古周易订诂》卷十一。
- 3.
二丘释义:⒈圆丘与方丘。 古时天子祭天地之处。《南齐书·礼志上》:“中朝省二丘以并二郊。”《北史·周纪上》:“予本自 神农,其於二丘,宜作厥主。”⒉指 苏州 虎丘山 与 闾丘公。宋 苏轼《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絶句》之一:“当年大白此相浮,老守娱宾得二 丘。”原注:“郡人有 閭丘公。太守 王规父 尝云:‘不謁 虎丘,即謁 閭丘。’”
- 4.
二千石释义:汉 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史记·孝文本纪》:“臣谨请(与) 阴安侯 列侯 顷王后 与 瑯玡王 、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颜师古 注:“谓郡守、诸侯相。” 晋 葛洪 《西京杂记》卷一:“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灋。” 宋 宋□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文翁掷斧》:“ 翁 呪曰:“吾得二千石,斧当著此。”因掷之,正中所欲处。后果为 蜀郡
- 5.
二纪释义:⒈谓日、月。《后汉书·张衡传》:“倚 招摇、摄提 以低回剹流兮,察二纪、五纬 之绸繆遹皇。”李贤 注:“二纪,日月也。”⒉二十四年。《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从来渐二纪,始得傍归路。”李善 注引 孔安国《尚书传》:“十二年曰纪。”张铣 注:“自从仕来,渐进得二十四年。”南朝 梁 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策名委质,忽焉二纪。”⒊约指二十余年。唐 李敬方《太和公主还宫》诗:“二纪烟尘外,凄凉转战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吾本天上司书仙人,偶以一念情爱,謫居人间二纪
- 6.
五分钱释义:汉 初钱币。 荚钱的一种。《汉书·高后纪》:“六年春……行五分钱。”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所谓荚钱者。”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后叙》:“得五分钱及五分钱之极薄者,即可补《史》《汉》注语之不详。”自注:“五分钱亦为荚钱之一种,《汉书·高后纪》‘六年行五分钱’是也。攷 高后 二年因荚钱太小,故别行八銖半两钱,此钱三枚,使用时可抵 秦 半两二枚。亦觉不便,故再行五分钱。五分钱者,五分十二銖而得二銖四絫,为泉一枚之重,即以五枚抵 秦 半两一枚,得此可以正古来注五分钱者之太略。又有形式相同,而极薄者,其重已不及
- 7.
伏生释义:汉 时 济南 人,名 胜,或云字 子贱。 原 秦 博士,治《尚书》。始皇 焚书,伏生 以书藏壁中。汉 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 齐 鲁 间。文帝 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 伏生 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 晁错 往受之。西汉《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 清 陈寿祺《尚书大传序录》。明 方孝孺《叶用宾赞》:“閲百年之变故,儼一代之仪刑。是盖齐乎 秦 伏生 之寿,而庶几 汉 管寧 之清者乎!”
- 8.
墨猪释义:⒈见“墨猪”。 ⒉亦作“墨猪”。比喻笔画丰肥而无骨力的书法。旧题 晋 卫铄《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唐 韦续《书诀墨薮》:“王逸少 云……‘字有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宋 李洪《次韵子都兄寄伯封论书》:“竞作墨猪无健骨,谁知笔髓贵丰筋。”清 曹寅《雨夕偶怀桐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佩笔二十年,画字苦不了。墨猪负躑躅,欹雅乱潦草。”⒊墨画的猪。徐悲鸿《题<墨猪图>》诗:“少小也曾锥刺股,不徒白手走江湖;乞灵无着张皇甚,沐浴薰香画墨猪。”
- 9.
妙人释义:⒈美人;年少风流的男子。《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不想这所在到藏着如此妙人。”清 李渔《风筝误·鹞误》:“那公子又会做诗,又喜放风筝,一定是箇妙人了。”《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俟明日会遇了妙人,我再来贺你。”⒉滑稽多智的人,趣人。明 李贽《史纲评要·宋纪·真宗皇帝》:“邢中和 自是妙人,一网而得二奸,可恨 冯生 多事耳。”
- 10.
小九九释义:⒈乘法口诀,如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五一十等。 也叫九九歌。⒉比喻心中的算计:事情怎么搞,他心中已有个小九九。
- 11.
得二释义:⒈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及时因势利导,以达目的。二,指阴、阳。亦具体指吉与凶、善与恶、得与失等。语本《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孔颖达疏:“贰,二也。谓吉凶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机。”李善注:“子曰:‘知几其神乎!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而未尝復行。’韩康伯曰:‘在理则昧,造形则悟,颜子之分也,失之於几,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远而復,故知之未尝復行也。’”⒉
- 12.
杂业释义:⒈古代指农、工、商等业之外的其它行业。《史记·货殖列传》:“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张守节 正义:“言杂恶业,而不在什分中得二分之利者,非世之美财也。”唐 沉亚之《盩厔县丞厅壁记》:“市閭杂业者,多于县人十九,趋农桑业者十五。”⒉指杂活。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八章:“这是 张洪乐 的邻居 吴天福,一个在井下做杂业的工友。”
- 13.
氨基酸释义:含有氨基的有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主要从蛋白质水解制得,也可化学合成或由微生物发酵而成。蛋白质经酸或酶水解可得二十余种氨基酸。
- 14.
病坊释义:收养贫病平民的机构。《太平广记》卷九五引 唐 牛肃《纪闻·洪昉禅师》:“昉 於 陕 城中,选空旷地造 龙光寺。又建病坊,常养病者数百人。”宋 马鉴《续事始·病坊》:“开元 二十三年,断京城乞儿官,为置病坊,给廪食焉。近代改悲田院,或曰养病院。”宋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宋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公曰:杭,水陆之会,因疫病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緡得二千,復发私槖得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以待之。”
- 15.
神锐释义:宋 代军伍名。宋 高承《事物纪原·军伍名额·神锐》:“咸平 六年四月,以 河东 州兵为神鋭、神虎指挥。先此自京师发禁旅戍 河东,数不足,则取州兵材勇者补之,十不得二三,又弗整,於是命 张延禧 料简得三千人,立为此军,令常教习。”
- 16.
穪心满意释义:心满意足。《三国演义》第四四回:“﹝ 孔明 曰:﹞ 操 得二女,穪心滿意,必班師矣。”
- 17.
章岁释义:古代历法名词。1回归年与12个朔望月时值不同,古人发现经过19次冬至,日月才相会于原点,即太阳周天19次,月球周天235次。因而将19年称为“章岁”,235月称为“章月”。又因十九年只有228个月,所以一个章岁中要置七个闰月。《周髀算经》卷下:“十九岁为一章。”甄鸾 述:“更以一千九百四十八除朔,积分得二百三十五,即章月也。章月与章中差七,即一章之闰。更置二百二十八以岁中十二除之,得十九,为章岁也。”宋 周密《齐东野语·历差失闰》:“盖历数起於冬至,卦气起於中孚。而十九年为之一章,一章必置七闰。必第七闰在
- 18.
臣工释义:群臣百官。《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毛 传:“工,官也。”郑玄 笺:“臣谓诸侯也。”宋 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臣伏覩寿皇圣帝在位二十八年,英武刚健,勤劳恭俭,整厉臣工,变移风俗。”清 刘大櫆《<吴青然诗集>序》:“萃九州之众,积四年之久,内外臣工,共所推荐得二百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议者归咎于臣工抚驭无方,以致酿成巨变,固也。”
- 19.
落水账释义:即倒账。茅盾《多角关系》六:“李惠康 的太太有一千元的私蓄存在二老板大股的立大当铺里,直到本年端阳节立大当铺倒闭了,李惠康 方才知道……今天他不知怎样打听得二老板来了,就特地赶来,希望捞回这笔落水账。”参见“倒帐”。
- 20.
衙兵释义:⒈唐 代天子的禁卫兵。《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按,金吾、领军、千牛之类为卫兵;羽林、龙武、神策之类为禁军。南衙属宰相管辖,北衙归皇帝直辖,起互相监督的作用。⒉唐 代节度使的卫兵。《旧唐书·田承嗣传》:“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新唐书》作“牙兵”。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第二篇第十章第二节:“衙兵就是牙兵,魏博 镇的牙兵是十分强悍的,唐 人传奇《红线传》,也说 田承嗣‘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二千人,另外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