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身 [jí shēn]
1. 亲身受到。
3. 在世的时候。
及身 引证解释
⒈ 亲身受到。
引《战国策·赵策四》:“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孟子·尽心下》:“孟子 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⒉ 在世的时候。
引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七》:“李 杜 诗垂名千古,至今无人不知,然当其时则未也。惟 少陵 则及身预知之。”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三》:“香山 诗名最著,及身已风行海内, 李謫仙 后,一人而已。”
阿英 《哀悼李克农同志》:“现在,在 毛主席 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竟及身而见了。”
及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停释义:星相迷信之说,面部及身体各分为上、中、下三停。面部自发际到印堂为上停;身体以头为上停。见《麻衣相法全编·麻衣先生石室神异赋》注。此外,绘画及书法中亦有上停之说,上停犹言上部。
- 2.
下停释义:星相迷信之说,面部及身体各分为三停。面上以人中至地阁为下停,身上以足为下停。见《麻衣相法全编·麻衣先生石室神异赋》注。绘画及书法中亦有下停之说,下停犹言下部。
- 3.
中停释义:⒈中途停止。⒉星相迷信之说,面部及身体各分为上、中、下三停。面部自山根至準头为中停;身体以腰为中停。参见“三停”。
- 4.
习仪释义:演习礼仪。《左传·昭公五年》:“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礼之本末将於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於礼,不亦远乎?”唐 韩愈《董公行状》:“凡将大朝会,当事者既受命,皆先日习仪。”清 吴荣光《吾学录·乡饮酒礼》:“前一日执事者於儒学之讲堂,依图陈设坐次,司正率执事诸生习仪。”
- 5.
冥极释义:⒈终极,指天。《穀梁传·庄公三年》“三合然后生”晋 范宁 注:“会二气之和,极发挥之美者,不可以柔刚滞其用,不得以阴阳分其名,故归於冥极而谓之天。”⒉佛教指悟道的最终境界。南朝 宋 宗炳《明佛论》:“及身随顺玄化,诚以信往,然后悟随应求,一悟所振,终可遂至冥极。”
- 6.
吉旦释义:⒈农历每月初一。宋 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上:“﹝ 苏惟甫 ﹞旬澣吉旦诣公,语餘遂及身计。”明 张居正《请册立东宫疏》:“以今首春吉旦,勑下礼官,早正储宫之位,以定国本,以慰羣情。”《西游补》第二回:“忽见殿门额上有‘緑玉殿’三个大字,旁边注着一行细字:‘唐 新天子 风流皇帝 元年二月吉旦立。’”鲁迅《彷徨·高老夫子》:“中华民国 十三年夏历菊月吉旦立。”参见“吉”。⒉泛指吉祥的日子。
- 7.
授田释义:古时按户分田的制度。如 夏 的贡法,殷 的助法,周 的彻法。田为公有,受田者向国家纳税。年老及身故,还田。唐 代亦实行授田法,其制有异前代。《旧唐书·食货志上》:“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则更以给人。”《新唐书·食货志一》:“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清 朱大韶《实事求是斋经义·无职事者与无职者辨》:“《冢宰》谓之閒民者,閒非游手之谓,盖民之未授田者。”
- 8.
故倡释义:谓世代相传的乐伎。 《史记·佞幸列传》:“李延年、中山 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
- 9.
汰侈释义:亦作“汏侈”。骄奢。《左传·昭公二十年》:“汏侈无礼已甚,乱所在也。”《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绥 及弟 机 羡,汰侈尤甚。”《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欒黶 虽汰侈,犹可及身,其子 盈 必不免。”清 钮琇《觚賸·白石狮》:“粤 东既定,建 平南、靖南 二王府,东西相望,备极雄丽,而 靖藩 性尤汰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其中或积有资劳而暮气太甚,或勇于任事而閲歷未深,其习于酣豢率为汰侈者,更无论矣。”
- 10.
疾疹释义:⒈泛指疾病。《北史·艺术传下·姚僧垣》:“尝婴疾疹歷年,乃留心医药。”唐 韩愈《祭郑夫人文》:“疾疹水火,无灾及身。”宋 司马光《辞左仆射第一札子》:“加以近婴疾疹,久不朝参。”⒉引申为困苦。明 唐顺之《建陈渡石桥记》:“如此,则彼长民者,固众之所跂而望以庇焉者,耽耽而居,饱禄以嬉,其於人之疾疹阽苦,则瞀瞀而莫知。”⒊患病。唐 元结《为吕荆南谢病表》:“臣自去秋疾疹,以至今日,转加羸弱,庶事不理。”
- 11.
看人行事释义: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及身分的高低来处理事情。
- 12.
美材释义:⒈优良的木材。 三国 魏 何晏《景福殿赋》:“或以嘉名取宠,或以美材见珍。”明 吴承恩《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诗序:“美材取於既成,硕果食於方熟。”⒉不凡的资质。《韩非子·奸劫弑臣》:“人主无法术以御其臣,虽长年而美材,大臣犹将得势擅事主断,而各为其私急。”《韩诗外传》卷六:“美材也而不闻君子之道、隐小物以害大物者,灾必及身矣。”
- 13.
议恤释义:⒈亦作“议恤”。 对立功殉难人员,评议其功绩,给予褒赠抚恤。明 吴尚默《核叙平蜀功罪疏》:“皆委身殉国,置成败利钝於弗顾者,所当照例从优议卹,以旌忠勤者也。”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同治 三年,护理 浙江 巡抚、布政使 蒋公 益澧 以其事闻,詔从优议恤。”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楚材兵轮管带首先开砲之 孟宪德,业已病故,不及身邀显擢,仅得从优议卹。”⒉见“议卹”。
- 14.
还田释义:⒈归还田地。 《魏书·食货志》:“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元 元明善《太师淇阳忠武王碑》:“奏曰:臣首受此田,指官求赐者多矣,臣愿还田县官。”《明史·食货志六》:“其后令还田给禄米。”⒉田里出产的东西再施用到田里去。如:秸秆还田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 15.
顾身释义:谓顾及身体。
- 16.
驼鸟释义:即鸵鸟。《后汉书·和帝纪》“大爵”李贤 注引 晋 郭义恭《广志》:“大爵,颈及身、膺、蹄都以橐驼,举头高八九尺,张翅丈餘,食大麦,其卵如瓮,即今之驼鸟也。”《新唐书·西域传下·吐火罗》:“永徽 元年,献大鸟,高七尺,色黑,足类橐驼,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噉铁,俗谓驼鸟。”徐珂《清稗类钞·动物·食火鸡》:“食火鸡,与驼鸟同类异属。”参见“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