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ō,(1) 〔咄咄〕表示惊怪,如“咄咄怪事。”(2) 表示呵叱。【例句】:“咄!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duō,(1) 〔咄咄〕表示惊怪,如“咄咄怪事。”(2) 表示呵叱。【例句】:“咄!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1. 感慨声;表示感慨;表示责备或惊诧。
例咄咄怪事。
英[tut-tut; threatening; menacing; aggressive;]
⒈ 感叹声。表示感慨。
引《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咄咄 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晋 陆机 《东宫》诗:“冉冉逝将老,咄咄奈老何!”
唐 李益 《北至太原》诗:“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咄咄危哉!大事去矣!”
⒉ 感叹声。表示责备或惊诧。
引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其姊﹞咄咄责妹曰:‘何处无婚姻,必欲与我共一壻?’”
《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人们对他的行动咄咄称奇。”
⒊ 呼驴马等牲畜之声。
引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鸟兽呼音》:“留都呼马驘驴曰咄咄。”
⒈ 感叹声、惊怪声。
引《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唐·袁郊《红线》:「嵩闻之,日夜忧闷,咄咄自语,计无所出。」
1.他当教师,还常常让学生给纠正错别字,岂非咄咄怪事。
2.客队的主辩口若悬河,咄咄逼人,难以招架。
3.这种自私的话,他居然能说出口,真是咄咄怪事。
4.上了几年学,连这个字都不认得,真是咄咄怪事。
5.这间公司财务危机十分严重,不倒闭才是咄咄怪事。
6.在所有展出作品中,她的画咄咄逼人,最为出色。
7.在一个宣称人民至上的国度里,竟然会发生这等迫害人权的咄咄怪事。
8.据报载国外一个妇女一胎生了七个小孩,真是咄咄怪事!
9.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咄咄怪事。
10.被你这样咄咄逼人地追问,他就更慌了!
11.辩论会上,正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反方连连失误。
12.对方来势汹汹,咄咄逼人,我们可别先乱了阵脚。
13.他说话这样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
14.这位年轻人言辞犀利,咄咄逼人。
15.你说话的态度老是如此咄咄逼人,会交不到朋友的。
16.这篇文章咄咄逼人,写得十分精采。
17.在一个宣称人民至上的国度裡,竟然会发生这等迫害人权的咄咄怪事。
18.有些人说话真是咄咄逼人!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和我相比快要旗鼓相当了!我勒个去。
19.老虎竟然会吃萝卜,真是咄咄怪事!
20.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真是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