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冒死 冒死的意思
mào

冒死

简体冒死
繁体
拼音mào sǐ
注音ㄇㄠˋ ㄙ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ào mò,(1) 向外透或往上升。【例句】:冒烟(❶烟往上升;❷发怒)。冒汗。冒尖。(2)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组词】:冒雨。冒险。冒死。(3)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组词】:冒失。冒昧。冒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4)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组词】:冒牌。冒充。冒名顶替。(5) 复盖。【例句】:“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6) 贪污。【例句】:“贪于饮食,冒于货贿”。(7) 古同“帽”。(8) 古同“瑁”,玳瑁。(9) 姓。 ◎ 〔冒顿(dú)〕中国汉初匈奴族的一个君主名。

sǐ,(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组词】: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2) 不顾生命。【例句】: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3) 固执,坚持到底。【组词】:死心塌地。死卖力气。(4) 无知觉。【组词】:睡得死。(5) 不活动,不灵活。【组词】:死结。死理。死板。(6) 不通达。【组词】:死胡同。死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组词】:死文字。(8) 极,甚。【组词】:乐死人。

冒死的意思

冒死 [mào sǐ]

1. 不顾生命危险。

冒死 引证解释

⒈ 不顾生命危险。

《后汉书·寇荣传》:“臣诚恐卒为豺狼横见噬食,故冒死欲诣闕,披肝胆,布腹心。”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有 振武 都头卒,不堪一行人须索,忽操白刃入斫 圣美,其子冒死直前护救。”
清 金和 《围城纪事·咏盟夷》:“冒死入奏得帝命,江水汪汪和议定。”


国语词典

冒死 [mào sǐ]

⒈ 不顾性命。

《三国志·卷一二·魏书·鲍勖传》:「臣冒死以闻,唯陛下察焉。」
《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今日于阵前得见故人,欲进一言,故特冒死而来。」

拚命 拚死


冒死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拼命释义:⒈把性命豁出去;以性命相拼:跟歹徒拼命。⒉尽最大的力量;极度地:拼命地工作。拼命往山顶爬。
    • 2.
      拚命释义:拼命。
    • 3.
      拚死释义:豁出性命。
    • 4.
      拼死释义:拼命

冒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便安释义:便利安稳;便利安适。《后汉书·霍谞传》:“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唐 刘禹锡《为京兆韦尹谢许折籴表》:“臣自理京邑,不先威刑,唯务便安,所期富庶。”《清史稿·仁宗纪》:“凡我君臣,当以忧盛危明之心,不为苟且便安之计。”
    • 2.
      冒死释义: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做某事):冒死抢救国家财产。冒死救出落水儿童。
    • 3.
      昧死释义:冒死罪(多用于臣下向君主上书时):昧死上言。昧死以闻。
    • 4.
      死谏释义:冒死进谏。
    • 5.
      犯鳞释义:《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説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后以“犯鳞”喻臣子冒死直谏。
    • 6.
      诉辩释义:亦作“诉辨”。 申诉并辩白。《红楼梦》第八六回:“生兄在禁,具呈诉辩,有干例禁;生念手足,冒死代呈。”《清史稿·文苑传一·钱谦益》:“凤阳 巡抚 陈之龙 获 黄毓祺,谦益 坐与交通,詔总督 马国柱 逮讯。谦益 诉辨,国柱 遂以 谦益、毓祺 素非相识定讞。”《新华月报》1952年第9期:“在法庭上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辩。”
    • 7.
      铁质之诛释义:“铁质之诛”意为许历通晓战阵兵法,所以在赵奢发出“有以军事谏者死”的军令后,他敢于冒死向赵奢进言,终于使阏与之围得以解除。

冒死(mao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冒死是什么意思 冒死读音 怎么读 冒死,拼音是mào sǐ,冒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冒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