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躯壳 躯壳的意思
qiào

躯壳

简体躯壳
繁体軀殼
拼音qū qiào
注音ㄑㄩ ㄑㄧ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ū,(1) 身体。【组词】:躯干。躯体。躯壳。身躯。为国捐躯。

ké qiào, ◎ 义同(一)。【组词】:甲壳。地壳。金蝉脱壳。

基本含义

指人的身体或物体的外壳。

躯壳的意思

躯壳 [qū qiào]

1. 指有形的身体;肉体(对精神而言)

[the body; outer form;]

躯壳 引证解释

⒈ 指身体,对精神而言。

宋 孔武仲 《松上老藤》诗:“蛇蟠筋脉壮,龙死躯壳在。”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如今躯壳虽在 涇河,精灵实归 柳氏。”
熊瑾玎 《闻端绶亦被捕》诗:“躯壳原无用,精神自不磨。”


国语词典

躯壳 [qū qiào]

⒈ 指有形的身体,相对于无形的精神而言。

《朱子语类·卷五·性情心意等名义》:「心岂无运用,须常在躯壳之内。」
宋·孔武仲〈松上老藤〉诗:「蛇蟠筋脉壮,龙死躯壳在。」

灵魂


躯壳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肉体释义:人的身体(区别于“精神”):备受精神和肉体的苦痛。
    • 2.
      身躯释义:身体;身材:健壮的身躯。身躯高大。

躯壳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灵魂释义:⒈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⒉心灵;思想:纯洁的灵魂。灵魂深处。⒊人格;良心:出卖灵魂。⒋比喻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躯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体骸释义:躯壳;尸骸。
    • 2.
      凡躯释义:凡人的躯体,躯壳。
    • 3.
      回光释义:⒈回旋晃动的光。 ⒉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天空发生短时光亮的现象。⒊迷信指离躯远游之神魂返归躯壳。
    • 4.
      壳子释义:⒈亦作“殻子”。 外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一种纸卷烟的机器……同外国来的一样,不过就是壳子上不曾镀镍。”⒉躯壳。《朱子语类》卷九四:“世人心不在殻子里。”⒊方言。不带冷盘的和菜。《负曝闲谈》第五回:“邹老夫子 点了一席壳子,堂倌答应,自去安排。”
    • 5.
      壳漏子释义:佛教语。 指人的躯壳。
    • 6.
      委蜕释义:⒈谓自然所付与的躯壳。《庄子·知北游》:“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金 王若虚《感秋》诗:“此身委蜕耳,毁弃无足惜。”明 张居正《葬地论》:“彼以为此天地之委蜕也,无之而不可藏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章阿端》:“惊问,则 端娘 已毙牀上,委蜕犹存。”⒉羽化。唐 刘禹锡《含辉洞述》:“意其尝为食霞御气者之所游息委蜕而去不知其几千百年。”⒊用为死亡的婉词。宋 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委蜕亦何恨,吾皃已长鬣。”王闿运《余世松诔》:“将及秋试,遽婴时沴,寝疾兼旬,溘为委蜕。”
    • 7.
      尘蜕释义:谓世俗的躯壳。
    • 8.
      尸宅释义:指躯壳,肉体。 南朝 梁 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二:“我尝学道於 嵩 南八十餘年,蒙得神芝服之而化。虽得神涉仙阶而尸宅无寄,今犹在 嵩 南石室中。”
    • 9.
      形质释义:⒈肉体,躯壳。 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质尔。魂气何託,听余哀词。”宋 梅尧臣《秀叔头虱》诗:“翦除诚未难,所恶累形质。”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是为仁义礼智之根株,是为形质血气之主宰。”《红楼梦》第一一九回:“老太太见与不见,总是知道的,喜欢的。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是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⒉外形,外表。唐 无名氏《东阳夜怪录》:“俄则沓沓然若数人联步而至者…… 自虚 昏昏然,莫审其形质。”《宣和遗事》后集:“时帝年二十二岁,太上年三十六岁,形容枯黑
    • 10.
      形躯释义:身体,躯壳。
    • 11.
      形魄释义:指形体与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亦指躯壳。
    • 12.
      浮根释义:⒈露出土面的树根。⒉佛教语。佛教以五官为“浮根”。亦泛指躯壳。
    • 13.
      离魂舍释义:佛教语。指躯壳。
    • 14.
      行尸坐肉释义:没有灵魂的躯壳。
    • 15.
      讬死释义:道教称修道者死去为魂魄升仙而去,遗下躯壳,并非真死。
    • 16.
      走魂释义:巫者弄术,谓灵魂离开躯壳,赴诉鬼神,以祈福禳灾。
    • 17.
      身壳释义:躯壳。 指人的肉体。
    • 18.
      躯腔释义:犹躯壳。
    • 19.
      躯骸释义:躯壳;身体。
    • 20.
      魂不守舍释义: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躯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体骸释义:躯壳;尸骸。
    • 2.
      凡躯释义:凡人的躯体,躯壳。
    • 3.
      回光释义:⒈回旋晃动的光。 ⒉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天空发生短时光亮的现象。⒊迷信指离躯远游之神魂返归躯壳。
    • 4.
      壳子释义:⒈亦作“殻子”。 外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一种纸卷烟的机器……同外国来的一样,不过就是壳子上不曾镀镍。”⒉躯壳。《朱子语类》卷九四:“世人心不在殻子里。”⒊方言。不带冷盘的和菜。《负曝闲谈》第五回:“邹老夫子 点了一席壳子,堂倌答应,自去安排。”
    • 5.
      壳漏子释义:佛教语。 指人的躯壳。
    • 6.
      委蜕释义:⒈谓自然所付与的躯壳。《庄子·知北游》:“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金 王若虚《感秋》诗:“此身委蜕耳,毁弃无足惜。”明 张居正《葬地论》:“彼以为此天地之委蜕也,无之而不可藏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章阿端》:“惊问,则 端娘 已毙牀上,委蜕犹存。”⒉羽化。唐 刘禹锡《含辉洞述》:“意其尝为食霞御气者之所游息委蜕而去不知其几千百年。”⒊用为死亡的婉词。宋 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委蜕亦何恨,吾皃已长鬣。”王闿运《余世松诔》:“将及秋试,遽婴时沴,寝疾兼旬,溘为委蜕。”
    • 7.
      尘蜕释义:谓世俗的躯壳。
    • 8.
      尸宅释义:指躯壳,肉体。 南朝 梁 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二:“我尝学道於 嵩 南八十餘年,蒙得神芝服之而化。虽得神涉仙阶而尸宅无寄,今犹在 嵩 南石室中。”
    • 9.
      形质释义:⒈肉体,躯壳。 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质尔。魂气何託,听余哀词。”宋 梅尧臣《秀叔头虱》诗:“翦除诚未难,所恶累形质。”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是为仁义礼智之根株,是为形质血气之主宰。”《红楼梦》第一一九回:“老太太见与不见,总是知道的,喜欢的。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是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⒉外形,外表。唐 无名氏《东阳夜怪录》:“俄则沓沓然若数人联步而至者…… 自虚 昏昏然,莫审其形质。”《宣和遗事》后集:“时帝年二十二岁,太上年三十六岁,形容枯黑
    • 10.
      形躯释义:身体,躯壳。
    • 11.
      形魄释义:指形体与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亦指躯壳。
    • 12.
      浮根释义:⒈露出土面的树根。⒉佛教语。佛教以五官为“浮根”。亦泛指躯壳。
    • 13.
      离魂舍释义:佛教语。指躯壳。
    • 14.
      行尸坐肉释义:没有灵魂的躯壳。
    • 15.
      讬死释义:道教称修道者死去为魂魄升仙而去,遗下躯壳,并非真死。
    • 16.
      走魂释义:巫者弄术,谓灵魂离开躯壳,赴诉鬼神,以祈福禳灾。
    • 17.
      身壳释义:躯壳。 指人的肉体。
    • 18.
      躯腔释义:犹躯壳。
    • 19.
      躯骸释义:躯壳;身体。
    • 20.
      魂不守舍释义: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躯壳造句

1.里拖着垂死的躯壳,相互猎取着对方的生命。

2.反复被撕裂的伤口,重复疼痛着,还能说些什么,只剩回忆的躯壳了。

3.走,还是要走的,留下来的不过是一副躯壳。留,还是要留的,我的心就再次生根了。

4.金钱能买到躯壳,但买不到灵魂;金钱能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

躯壳(quk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躯壳是什么意思 躯壳读音 怎么读 躯壳,拼音是qū qiào,躯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躯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