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毗 [kuā pí]
1. 以谄谀、卑屈取媚于人。
夸毗 引证解释
⒈ 以谄谀、卑屈取媚于人。参见“夸毗”。
引《诗·大雅·板》:“天之方懠,无为夸毗。”
毛 传:“夸毗,体柔人也。”
朱熹 集传:“夸,大;毗,附也。小人之於人,不以大言夸之,则以諛言毗之也。”
《后汉书·崔駰传》:“夫君子非不欲仕也,耻夸毗以求举。”
李贤 注:“夸毗,谓佞人足恭,善为进退。”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三:“如何夸毗子,作色怀骄肠。”
宋 梅尧臣 《张斯立遂州司理》诗:“去勿藉芳草,世俗多夸毗。”
梁启超 《变法通议》:“夸毗成风,惮于兴作,但求免过,不求有功。”
谄媚阿谀。 唐 顾况 《拟古》诗之二:“任彼声势徒,得志方夸毗。”
国语词典
夸毗 [kuā pí]
⒈ 躬身屈足以顺从人。也作「夸毗」。
引《诗经·大雅·板》:「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
夸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耳学释义:语出《文子·道德》:“故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后因指仅凭听闻所得为耳学。《宋书·沉庆之传》:“庆之 厉声曰:‘众人虽见古今,不如下官耳学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又尝见谓矜诞为夸毗,呼高年为富有春秋,皆耳学之过也。”宋 朱熹《答陈肤仲书》之一:“今人耳学,都不将心究索,难与论是非也。”
- 2.
足言释义:谓用完美的文采夸饰言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 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陆德明 释文:“足,将住反。”汉 扬雄《法言·吾子》:“足言足容,德之藻矣。”李轨 注:“足言,夸毗之辞。”
- 3.
达见释义:⒈明白透彻地预见。《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惟君天资忠亮,命世作佐,深覩历数,达见废兴。”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庄生、《列子》、《楞严》、《维摩詰》,鬼神於文者乎?其达见,峡决而河溃也,窈冥变幻而莫知其端倪也。”⒉见识通达。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泰 始至京师,陈留 人 符融 见而嘆曰:‘高雅奇伟,达见清理,行不苟合,言不夸毗,此异士也。’”《晋书·贾充传》:“车骑将军 贾充,雅量宏高,达见明远,武有折衝之威,文怀经国之虑,信结人心,名震域外。”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赵虚斋 建宅,《
- 4.
道化释义:⒈阐明事物的变化。《史记·太史公自序》:“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⒉道德风化。《列子·说符》:“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道化凌迟,流遁遂往,贤士儒者,所宜共惜。”宋 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一》:“以二帝道化之盛,始於闺房,则二女当具 任 姒 之德。”明 张居正《书<胡氏先训>卷》:“盖两翁生先朝全盛时,道化汪濊,故皆知节谊敦实,而无夸毗市利之习。”⒊以某种教义教化之。《南齐书·皇后传论》:“后妃之德,著自风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