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行藏 行藏的意思
xíngcáng

行藏

简体行藏
繁体
拼音xíng cáng
注音ㄒㄧㄥˊ ㄘ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cáng zàng,(1) 隐避起来。【组词】: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2) 收存起来。【组词】:收藏。藏品。藏书。储藏。(1) 储放东西的地方。【组词】:藏府。宝藏。(2)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组词】:道藏。大藏经。三藏(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3)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组词】:藏族。(4)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5) 同“臟”。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行为表现。

行藏的意思

行藏 [xíng cáng]

1. 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元史·杨奂传》

[one's expression and more ment;]

行藏 引证解释

⒈ 指出处或行止。

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晋 潘岳 《西征赋》:“孔 随时以行藏, 蘧 与国而舒卷。”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
宋 苏舜钦 《又答范资政书》:“此大君子之行藏屈伸,非罪戾人之所可为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这 湖南、湖北,也还可战可守,且观成败,再定行藏。”

⒉ 引申为攻守;出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

⒊ 行迹;底细;来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那 红娘 对 生 一一话行藏。”
《镜花缘》第五五回:“洛红蕖 见老尼之话不伦不类,惟恐被人识破行藏。”
秦牧 《鬣狗的风格》:“有一种动物,叫做鬣狗,不知道你见过没有?注意过它的模样、行藏和风格吗?”


国语词典

行藏 [xíng cáng]

⒈ 出处、动向。

《文选·潘岳·西征赋》:「孔随时以行藏,蘧与国而舒卷。」
《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那裴度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鉴,以决行藏。」

⒉ 底细、来历。

《元史·卷一五三·杨奂传》:「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我为你看破了行藏,也是缘分尽了。」


行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仕止释义:指出仕或隐退。明 李贽《与弱侯焦太史书》:“重念 龙谿老 没矣,近老 亦又老矣,五臺老 未知仕止如何?”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七十致仕》:“今则距悬车之期,只有二年,而尚有议余不应遽退者。殆亦未就古人行藏之大义,及仕止之恒规,而一按之也。”
    • 2.
      去来释义:⒈往来,往返。 《商君书·垦令》:“商劳则去来賫送之礼,无通於百县,则农民不飢,行不饰。”《魏书·礼志四》:“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明 王鏊《震泽长语·官制》:“所以皷舞群伦,曰官曰差遣曰职而已,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⒉谓离去而又归来。《史记·孝文本纪》:“与王 兴居 去来,亦赦之。”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虽始与 兴居 反,今降,赦之。”清 汪懋麟《送高会东少司寇》诗:“乡里却看鬚鬢旧,行藏转觉去来新。”⒊离去。来,语气助词。南朝 宋 鲍照《代陈思王白马篇》诗:“去来今何道,
    • 3.
      客里释义:离乡在外期间。唐 牟融《送范启东还京》诗:“客里故人尊酒别,天涯游子弊裘寒。”宋 刘一止《洞仙歌·梅》词:“行人怨,角声吹老,叹客里,经春又三年。”元 姚燧《次韵时中》:“淮南 数日将寒食,客里三春尚腊衣。”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莪州公诗》:“贫中聚散思亲串,客里行藏感岁华。”
    • 4.
      履坦释义:行于坦途。喻处境顺利。语本《易·履》:“履道坦坦。”明 陈汝元《金莲记·焚券》:“行藏任命,穷达由天,愿勿过忧,行当履坦。”清 李渔《奈何天·焚券》:“愁来沽酒须防醉,虽履坦,也防危。”
    • 5.
      恒规释义:常规。唐 颜真卿《<干禄字书>序》:“夫筮仕观光,惟人所急,循名责实,有国恆规。”明 刘基《官箴上》:“国有恆规,弱不可陵,愚不可欺,刚不可畏,媚不可随,无取我便,寘人于危。”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七十致仕》:“今则距悬车之期只有二年,而尚有议余不应遽退者,殆亦未就古人行藏之大义及仕止之恆规,而一按之也。”
    • 6.
      捉败释义:谓被捉拿而败露行藏。
    • 7.
      殊辙释义:不同的辙迹。指不同的途径。南朝 宋 王僧达《和琅邪王仿古》:“显轨莫殊辙,幽涂岂异魂。”宋 陈傅良《答朱翔远见别》诗:“总角相看五十年,行藏殊辙各皤然。”
    • 8.
      混融释义:⒈混和融合。 前蜀 杜光庭《赵郜助上元黄箓斋词·中元》:“动静行藏,未混融於大道;年辰宿曜,犹缠集於众灾。”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使君袖有转物手,鸕鷀杓中平等分。更凭石髓媒妁之,混融併作一家春。”明 郎瑛《七修类稿·义理·草木绿色》:“予尝见画者以青黄之色和而成緑,然后知木色本青,今草木俱緑者,草木因出於土,则生养混融而緑矣。”⒉含混,不分明。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説得多少混融。”
    • 9.
      用行舍藏释义:见〖用舍行藏〗。
    • 10.
      花院释义:⒈旧指妓院。《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未识花院行藏,先习 孔 门规矩。”⒉培育花木以备出售的花圃。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近年 梅花岭、傍花村 ……皆有花院,每旦入城聚卖於市。”
    • 11.
      蘧甯释义:蘧伯玉 和 宁武子 的并称。 春秋 时 卫国 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论语·卫灵公》:“君子哉 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故 蘧 宁 以之卷舒,柳下 以之三黜。”唐 韩愈 孟郊《遣兴联句》:“蘧 宁 知卷舒,孔 颜 识行藏。”宋 王禹偁《公退言怀》诗:“赖有古人踪跡在,只应 蘧 宁 是吾师。”
    • 12.
      行藏释义:⒈对有关名节的事情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 《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后用来指出处或行止。⒉来历。《张协状元》第十出:“五鸡山下,更没人知我行藏。” 藏(cáng)。
    • 13.
      起倒释义:⒈谓随俗俯仰、浮沉。宋 陈师道《宿柴城》诗:“卧埋尘叶走风烟,齿豁头童不计年。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⒉高低;好歹;轻重。《全元散曲·一枝花·盼望》:“晓行藏、知起倒、翻身跳出鸳鸯社,能进退、识高低、大步衝开虎狼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茅盾《子夜》十:“费小胡子 忍不住笑了,他想来这位不识起倒的 曾老二 一定把 吴荪甫 缠的头痛。”⒊谓时好时坏,反复折腾。明 汤显祖《牡丹亭·诘病》:“老身年将半百,单生一女 丽娘,因何一病,起倒半年。
    • 14.
      闪缩释义:⒈犹闪烁。谓说话吞吞吐吐。⒉躲躲闪闪。粤剧《搜书院》第三幕:“奇怪!方才此人,神色不安,行藏闪缩,看来事有跷蹊。”⒊指心神不定。
    • 15.
      默语释义:⒈沉默或言说。 语出《易·繫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后汉书·仲长统传》:“统性俶儻,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南朝宋颜延之《又释何衡阳达性论》:“行藏可共,默语亦同。”⒉比喻隐显。

行藏(xingc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行藏是什么意思 行藏读音 怎么读 行藏,拼音是xíng cáng,行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行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