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述 [zhuàn shù]
1. 著述。
英[ work; write; ]
2. 著述的成品。
英[ writings; ]
撰述 引证解释
⒈ 著述。
引《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受詔典著作,又为《魏官仪》,凡所撰述数十篇。”
《宋书·百官志下》:“汉 东京 图籍在 东观,故使名儒硕学,著作 东观,撰述国史。”
宋 范仲淹 《贾公墓志铭》:“曾祖讳某, 唐 末起家,备尝险阻,属文之外,长于撰述。”
清 汪曰桢 《<吹网录>序》:“叶氏 代有撰述,其著録於説家者, 宋 之 石林 名最富。”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俢的散文》:“他撰述的《新五代史》,我在一年夏天,逐字逐句读了一遍。”
著述。 唐 白居易 《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见託譔述,庶传信焉。”
宋 宋祁 《<崇祀录>序》:“国朝惟有 开宝 之礼,无它譔述。”
清 汪琬 《岳先生传》:“岑谿翁 之称先生也甚备,其末谓譔述宜在《文苑》,经学宜在《儒林》,操履坚正,宜冠《独行》、《逸民》。”
国语词典
撰述 [zhuàn shù]
⒈ 撰写、著述。也作「撰著」。
引《儒林外史·第四〇回》:「老先生这一番汗马的功劳,限于资格,料是不能载入史册的了,须得几位大手笔,撰述一番,各家文集里传留下去,也不埋没了这半生忠悃。」
近撰著
撰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删撰释义:删改撰述。
- 2.
删着释义:修改撰述。
- 3.
别録释义:⒈分别撰述。⒉目录解题式的文体。始于汉刘向。⒊指礼品清单。
- 4.
制撰释义:⒈撰作。 ⒉制作撰述。
- 5.
削牍释义:古时削薄竹木成片,用以书写。有误则刮去重写,谓之“削牘”。后用以泛称书写、撰述。
- 6.
学士释义:⒈有学之士。 旧时泛指有学问的人。⒉六朝以后掌管编纂撰述的官名。唐置学士掌整理经籍图书、起草诏命等。宋代三馆诸阁遍设学士,南宋以后设置渐滥。⒊学位的最低一级。
- 7.
密栗释义:⒈缜密;坚硬。语本《礼记·聘义》:“﹝玉﹞縝密以栗。”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六》:“《淇澳》之诗,再言‘瑟兮僴兮’,学道之士,必密栗其中而武毅其外,‘德盛不狎侮’,始能弥尔性而固道基焉。”章炳麟《说林下》:“邇者,黄以周以不文著,惟黄氏亦自谓钝於笔语。观其撰述,密栗醇厚,庶几贾孔之遗章,何宋文之足道?”⒉引申为确凿,无可辩驳。
- 8.
彖传释义:《易传》之一。分《上彖》、《下彖》两篇,内容为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意义。本自成篇,列于经后,今通行注疏本分列于六十四卦,凡卦内“《彖》曰”即是。与《象》、《文言》、《繫辞》、《说卦》、《序卦》、《杂卦》统称为《易》之十翼。旧说为 孔子 撰述。今人考定谓非一人所作。参阅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 9.
志传释义:撰述传记一类文字。
- 10.
撰序释义:犹撰述。
- 11.
撰述释义:⒈撰写;著述:撰述文章。⒉撰述的作品:撰述甚多。
- 12.
文儒释义:⒈指儒者中从事撰述的人。 ⒉指讲求礼乐教化的儒生。⒊文士。
- 13.
洸洋释义:水无涯际貌。 比喻言辞或文章恣肆放纵。《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司马贞 索隐:“洸洋音汪羊二音,又音晃养。”《明史·唐顺之传》:“﹝ 唐顺之 ﹞为古文,洸洋紆折有大家风。”清 周亮工《跋黄心甫自叙年谱前》:“﹝ 黄心甫 ﹞以好为洸洋自恣之辞,不能俛首从时好,故垂老无所遇,独以撰述自娱。”
- 14.
牵挽释义:⒈亦作“牵輓”。牵拉。指拉物。《后汉书·董卓传》:“牵挽臣车,使不得行。”唐 韩愈《南溪始泛》诗之一:“石麤肆磨礪,波恶厌牵挽。”《法苑珠林》卷二二:“晋州 陷日,像汗流地……后欲倒之,人牛六十牵挽不遂。”明 李东阳《送梁廷美黄门之陕西参政》诗:“随车少妇劳牵輓,失穴残胡尚陆梁。”《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星罗棋布的油井,牵挽着条条‘油龙’飞腾疾游。”⒉牵扯。清 恽敬《望仙亭记》:“若 纯阳真人,求之縉绅先生之撰述,未尝言其学於 释 氏,而 释 氏必牵挽之。”⒊援引。指用人。宋 叶适《兵部尚书赵公
- 15.
磨铅释义:⒈亦作“磨鈆”。磨研铅粉涂抹误字。谓勤于校订或撰述。⒉自谦词。铅,铅刀,指钝刀,比喻低劣的才能。
- 16.
箸撰释义:撰述;写成的作品。
- 17.
箸作释义:⒈写作的成品。⒉古代职官名。著作郎或著作佐郎的省称。掌国史资料及撰述之职。
- 18.
纂撰释义:编辑撰述。
- 19.
纂论释义:⒈汇集议论。⒉撰述论著。
- 20.
纂言释义: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