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口气 口气的意思
kǒu

口气

简体口气
繁体口氣
拼音kǒu qì
注音ㄎㄡˇ ㄑ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ǒu,(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组词】: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组词】:瓶子口。(3) 出入通过的地方。【组词】:门口。港口。(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组词】:古北口。喜峰口。(5) 破裂的地方。【组词】:口子。

qì,(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组词】:气体。(2) 呼吸。【组词】: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组词】:气候。气温。气象。(4) 鼻子闻到的味。【组词】:气味。臭气。(5) 人的精神状态。【组词】: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 怒,或使人发怒。【例句】: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7) 欺压。【组词】:受气。(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组词】:气功。气血。气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组词】:痰气。湿气。(10) 景象。【组词】: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基本含义

指说话的语气、态度。

口气的意思

口气 [kǒu qì]

1. 说话中所带的感情色彩。

他说话总是一副温和的口气。

[ the way one speaks; manner of speaking; ]

2. 说话时人的精神状态和气势。

说话口气大不见得就有理。

[ tone; note; ]

3. 蕴含在语言形式中的意思。

听口气局长不同意这么干,咱就别去碰钉子了。

[ what is actually implied; implication; ]

口气 引证解释

⒈ 说话的语气、措词或格调。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蹟也像女人笔蹟。不消説,是他做的了。”
老舍 《牺牲》:“老梅 的口气带出来他确是对博士有点不敬重。”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一个身经百战的人,怎么可以用那样漫不经心的口气谈说人生最严肃的问题?”

⒉ 说话所体现的气势、气派。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王荆公 一日访 蒋山 元禪师,坐间谈论,品藻古今。

元 曰:‘相公口气逼人。’”
徐怀中 《西线轶事》:“您可能觉得我写这些,口气不小,似乎一定可以做出什么引人注目的事情。”

⒊ 言外之意;口风。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裴藻 者, 延龄 之子,应鸿辞举……时 苗给事 及 杜黄门 同时为吏部知銓,将出门, 延龄 接见,探侦二侍郎口气。”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贝氏 ﹞因要探口气,满脸反堆下笑来,问道:‘外边有何事,久不退衙?’”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六章:“听 胡 匪连长的口气,他们今黑夜,还顾不上整他。”

⒋ 指话语中流露的观点、看法。参见“口风”。

巴金 《秋》一:“觉新 顺着 周氏 的口气说。”

⒌ 口音,说话的声音。

《水浒传》第一〇二回:“庄主问道:‘列位都象 东京 口气。’”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乡下老头子﹞对着我连连作揖,嘴里説话是 绍兴 口气。”

⒍ 指口臭。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日华子》云‘鸡舌香,治口气。’所以三省故事:郎官日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其气芬芳。此正谓丁香治口气。”


国语词典

口气 [kǒu qì]

⒈ 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

《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夫余传》:「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

⒉ 说话的语气及措辞。

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

口吻

⒊ 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

《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
《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

⒋ 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


口气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口吻释义:⒈嘴唇;嘴。 ⒉某些动物头部向前突出的部分。⒊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⒋口音;腔调。
    • 2.
      语气释义:⒈说话的口气:听他的语气,这事大概有点不妙。 ⒉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

口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别气释义:方言。犹言一口气。
    • 2.
      一口气释义:不间断地(做某件事):一口气儿说完。 一口气跑到家。
    • 3.
      一呵而就释义:一口气完成。
    • 4.
      一息千里释义:一息:一口气儿,喘一口气的工夫。喘一口气的工夫就一千里路。形容速度极快。
    • 5.
      一息奄奄释义:只有微弱的一口气。 形容垂死之状。
    • 6.
      一憋气释义:犹言一口气。
    • 7.
      一息尚在释义:息:呼吸,气息;尚:还。 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 8.
      一息尚存释义:只要还有一口气。 指还活着。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泰伯》:“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息:气息。尚:还。
    • 9.
      一托气释义:亦作“一脱气”。 亦作“一掇气”。犹言一口气。多形容赶路紧张,毫不停顿。
    • 10.
      一股气释义:犹言一口气。
    • 11.
      一股劲儿释义:表示从始至终不松劲;一口气:一股劲儿地干。
    • 12.
      一蟹不如一蟹释义:艾子来到沿海的地方,看见一物扁而圆,有很多腿。他不认识,就问当地居民,当地人告诉他那是一种螃蟹。后来艾子又看到了好几种螃蟹,但一种比一种小,艾子叹了口气说:“怎么一蟹不如一蟹呢!”(见于托名苏轼的《艾子杂说》)后来比喻一个比一个差。
    • 13.
      一饮而尽释义:一饮而尽:饮:喝。;尽:完了,没有了。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
    • 14.
      万里一息释义:万里远的路程一口气就到了。形容极其迅速。
    • 15.
      三寸气释义:犹言一口气。借指生命。唐 吕岩《七言》诗:“解接往年三寸气,还将运动一周天。”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元 张国宝《罗李郎》第一折:“一朝身死无人救,三寸气在千般有。”
    • 16.
      不对释义:⒈不正确;错误:数目不对。他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⒉不正常:那人神色有点儿不对。一听口气不对,连忙退了出来。⒊不和睦;合不来:他们俩素来不对。
    • 17.
      不违释义:⒈依从。 《论语·为政》:“子曰:‘吾与 回 言终日,不违,如愚。’”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不违者,无所怪问,於 孔子 之言,默而识之,如愚。”元 马致远《耍孩儿·借马》曲:“恰才説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⒉不远。《国语·齐语》:“天威不违颜咫尺。”韦昭 注:“违,远也。”⒊不休止。《左传·昭公二十年》:“徵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杜预 注:“违,去也。”⒋符合。南朝 梁 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 18.
      付之一叹释义:叹一口气。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
    • 19.
      低光荷释义:荷的一种。 晋 王嘉《拾遗记·前汉下》:“昭帝 始元 元年,穿淋池,广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駢盖,日照则叶低荫根茎,若葵之卫足,名‘低光荷’。实如玄珠,可以饰佩。花叶难萎,芬馥之气,彻十餘里。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脉理病。”参阅《三辅黄图·池沼》。
    • 20.
      低缓释义:⒈(声音)低而缓慢:他语调低缓,但口气很坚决。 ⒉(地势)低而坡度小:这里地势低缓,气候温和。

口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别气释义:方言。犹言一口气。
    • 2.
      一口气释义:不间断地(做某件事):一口气儿说完。 一口气跑到家。
    • 3.
      一呵而就释义:一口气完成。
    • 4.
      一息千里释义:一息:一口气儿,喘一口气的工夫。喘一口气的工夫就一千里路。形容速度极快。
    • 5.
      一息奄奄释义:只有微弱的一口气。 形容垂死之状。
    • 6.
      一憋气释义:犹言一口气。
    • 7.
      一息尚在释义:息:呼吸,气息;尚:还。 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 8.
      一息尚存释义:只要还有一口气。 指还活着。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泰伯》:“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息:气息。尚:还。
    • 9.
      一托气释义:亦作“一脱气”。 亦作“一掇气”。犹言一口气。多形容赶路紧张,毫不停顿。
    • 10.
      一股气释义:犹言一口气。
    • 11.
      一股劲儿释义:表示从始至终不松劲;一口气:一股劲儿地干。
    • 12.
      一蟹不如一蟹释义:艾子来到沿海的地方,看见一物扁而圆,有很多腿。他不认识,就问当地居民,当地人告诉他那是一种螃蟹。后来艾子又看到了好几种螃蟹,但一种比一种小,艾子叹了口气说:“怎么一蟹不如一蟹呢!”(见于托名苏轼的《艾子杂说》)后来比喻一个比一个差。
    • 13.
      一饮而尽释义:一饮而尽:饮:喝。;尽:完了,没有了。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
    • 14.
      万里一息释义:万里远的路程一口气就到了。形容极其迅速。
    • 15.
      三寸气释义:犹言一口气。借指生命。唐 吕岩《七言》诗:“解接往年三寸气,还将运动一周天。”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元 张国宝《罗李郎》第一折:“一朝身死无人救,三寸气在千般有。”
    • 16.
      不对释义:⒈不正确;错误:数目不对。他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⒉不正常:那人神色有点儿不对。一听口气不对,连忙退了出来。⒊不和睦;合不来:他们俩素来不对。
    • 17.
      不违释义:⒈依从。 《论语·为政》:“子曰:‘吾与 回 言终日,不违,如愚。’”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不违者,无所怪问,於 孔子 之言,默而识之,如愚。”元 马致远《耍孩儿·借马》曲:“恰才説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⒉不远。《国语·齐语》:“天威不违颜咫尺。”韦昭 注:“违,远也。”⒊不休止。《左传·昭公二十年》:“徵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杜预 注:“违,去也。”⒋符合。南朝 梁 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 18.
      付之一叹释义:叹一口气。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
    • 19.
      低光荷释义:荷的一种。 晋 王嘉《拾遗记·前汉下》:“昭帝 始元 元年,穿淋池,广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駢盖,日照则叶低荫根茎,若葵之卫足,名‘低光荷’。实如玄珠,可以饰佩。花叶难萎,芬馥之气,彻十餘里。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脉理病。”参阅《三辅黄图·池沼》。
    • 20.
      低缓释义:⒈(声音)低而缓慢:他语调低缓,但口气很坚决。 ⒉(地势)低而坡度小:这里地势低缓,气候温和。

口气造句

1.当我写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时,才松了一口气,终于把这封信写完了。

2.多亏父母洞察秋毫,及时发现了她的异常现象,送到医院后才让人松了口气

3.他说话的声音里有一种不容置辩的口气

4.口气出现了专横跋扈的味道。

5.结束了这一阶段的工作,我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6.听到孩子回到家里的消息后,我如释重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7.指导员见到通信员安全地通过日本人的哨卡时,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8.恐怖的颱风夜终于过了,所有的人都鬆了一口气,感到如释重负。

9.小明失踪了三天后安然无恙地回来了,这令小明的家人松了一口气

10.好不容易孩子终于脱离险境,这位忧心如焚的母亲也鬆一口气

11.据他信上的口气,似有劝我急流勇退之意。

12.我一口气把暑假作业写完了,我累的疲惫不堪。

13.事情终于真相大白了,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

14.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成老师的病终于转危为安,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15.黄澄澄的梨子挂在树上,沉甸甸的,把树枝都压弯了,好象要吹口气就会断。

16.冬风可有点不高兴了,它气鼓鼓的向他们使劲吹了一大口气,吓得那两人赶集搂紧自己身上的衣服。

17.调皮的秋风姑娘吹一口气,黄叶就跟着翩翩起舞。

18.春姑娘轻吹一口气,杏花姑娘笑开了脸。

19.他说话的口气,俨然像个伟大的政治家。

20.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口气(kouq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口气是什么意思 口气读音 怎么读 口气,拼音是kǒu qì,口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口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