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责过 责过的意思
guò

责过

简体责过
繁体責過
拼音zé guò
注音ㄗㄜˊ ㄍㄨㄛ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é zhài,(1) 同“债”。

guò guo guō,(1) 姓。

基本含义

指对过失或错误进行批评、指责。

责过的意思

责过 [zé guò]

1. 责备。

责过 引证解释

⒈ 责备。

《汉书·魏相传》:“大将军 霍光 果以责过相 曰 :‘幼主新立,以为 函谷 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 河南 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


责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作为释义:指国家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及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失职、渎职等行为。
    • 2.
      含垢弃瑕释义: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
    • 3.
      攻过箴阙释义:指责过错,针砭缺失。
    • 4.
      斥言释义:⒈谓直言指责过失。《后汉书·蔡邕传赞》:“邕 实慕静,心静辞綺。斥言 金商,南徂北徙。”李贤 注:“指斥而言,无隐讳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託讽。”⒉明言;指名而言。《左传·桓公六年》“周 人以讳事神”晋 杜预 注:“自父至高祖,皆不敢斥言。”唐 皇甫枚《飞烟传》:“其比邻,天水 赵氏 第也,亦衣缨之族,不能斥言。”《旧唐书·后妃传下·穆宗恭僖皇后王氏》:“稽诸前代,詔令所施,不斥言太后,以宫名为称。”清 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是犹隐约其词,而不忍斥言。
    • 5.
      相尤释义:⒈互相指责。 《淮南子·俶真训》:“﹝万物﹞交被天和,食於地德,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五年》:“吾闻东朝比来始更悔悟,主、后相尤。”胡三省 注:“相尤,言相责过。”⒉相恋。唐 罗隐《春中湘中题岳麓寺僧舍》诗:“欲共高僧话心迹,野花芳草奈相尤。”宋 柳永《如鱼水》词:“莫閒愁,共緑蚁红粉相尤。”
    • 6.
      谪发释义:⒈亦作“讁发”。责过罚恶。《列子·力命》:“穷年不相讁发,自以行无戾也。”杨伯峻 集释:“讁谓责其过也,发为攻其恶也。”⒉贬谪并发配。《汉书·晁错传》:“秦 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讁发之,名曰‘讁戍’。”⒊指因罪而远戍的人。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一》:“今以謫发充之,远者万里,近者千餘里,违其土性,死伤逃窜十常八九,如是而焉得不销耗乎?”吴晗《朱元璋传》第五章二:“卫所的兵源有四种……一种是谪发,指因犯罪被罚当军的,也叫作恩军。”
    • 7.
      责备释义:原意是要求人尽善尽美,后指批评、指责过失。
    • 8.
      隳脞释义:谓不可为或对事情苛责过细。
    • 9.
      非谤释义:⒈议论是非,指责过失。非,通“诽”。⒉造谣中伤。非,通“诽”。
    • 10.
      鲠讦释义:⒈直言不讳地揭发、指斥。⒉骾訐:谓直率地揭露、指责过失而无所顾忌。《新唐书·牛僧孺传》:“条指失政,其言骾訐,不避宰相。”

责过(zeg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责过是什么意思 责过读音 怎么读 责过,拼音是zé guò,责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责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