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安危 安危的意思
ānwēi

安危

简体安危
繁体
拼音ān wēi
注音ㄢ ㄨㄟ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ān,(1) 平静,稳定。【组词】: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组词】:安民。安慰。安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组词】: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组词】:平安。转危为安。(5) 装设。【组词】:安置。安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安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安能如此?(8) 姓。

wēi,(1) 不安全。【组词】:危险。危殆。危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危难(nàn )。危如累(lěi )卵。(2) 损害。【组词】:危害。危及。(3) 高的,陡的。【组词】:危石。危樯。(4) 使人惊奇的。【组词】:危言耸听。(5) 端正的,正直的。【组词】:正襟危坐。“邦有道,危言危行”。(6) 指人临死。【组词】:病危。垂危。(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8) 姓。

基本含义

指人的生命安危,安全与危险。

安危的意思

安危 [ān wēi]

1. 平安和危险。

奋勇抢救溺水儿童,不顾自己的安危。

[safety or danger;]

安危 引证解释

⒈ 平安与危险。

《管子·参患》:“君主之所以尊卑,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
晋 干宝 《晋纪总论》:“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
宋 苏轼 《次韵李修孺留别》之一:“岂意青天扫云雾,尽呼黄髮寄安危。”
孙继先 《强渡大渡河》:“他肩上担着关系全军安危的担子哪。”


国语词典

安危 [ān wēi]

⒈ 平安或危险。

《书经·毕命》:「邦之安危,惟兹殷土,不刚不柔,厥德允修。」
《文选·钟会·檄蜀文》:「故略陈安危之要,其敬听话言。」

⒉ 危险的状况。

如:「处安危而知奋进。」

⒊ 《韩非子》的篇名。


安危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慰藉释义:安慰。藉(jiè)。
    • 2.
      宽慰释义:⒈宽解安慰:她用温和的话语宽慰着妈妈。 ⒉宽畅欣慰:儿子总算理解了自己的苦心,她感到很宽慰。
    • 3.
      欣慰释义:喜欢而心安: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 4.
      慰问释义:(用话或物品)安慰问候:慰问信。 慰问灾区人民。
    • 5.
      劝慰释义:劝解安慰:他多次来信劝慰我,嘱咐我不要泄气。
    • 6.
      慰劳释义:用话语来慰问别人的劳苦。 赠送财物安慰有功者,也叫慰劳。
    • 7.
      快慰释义:愉快而且感到安慰。 多用于书信:不胜快慰。
    • 8.
      抚慰释义:安慰:百般抚慰。 抚慰灾民。
    • 9.
      安抚释义:安顿抚慰:安抚伤员。 安抚人心。
    • 10.
      问候释义:问好。

安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可同年而语释义:见“不可同日而语”。汉 贾谊《过秦论》:“试使 山东 之国与 陈涉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虽迟速安危小异,然比之常静无心终始不悔如 孝文帝 者,不可同年而语矣。”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故摘果於未熟,视已熟不可同年而语。”
    • 2.
      不顾安危释义:顾不上自己的安危。
    • 3.
      主君释义:⒈对一国之主的称呼。《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 汤 之説乎?”《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唐 元结《元谟》:“或曰公知圣人之道。天子闻之,咨而问焉。公谢曰:‘臣生自山野……主君所问,臣安能知?请説所闻,惟主君听之。’”唐 李商隐《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⒉指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周礼·秋官·司仪》:“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礼记·聘义》:“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饗食也,所以愧厉之也。”孔颖达 疏:“来聘使者行聘之时礼有错误
    • 4.
      人之云亡释义:旧时用来怀念那些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
    • 5.
      付之度外释义: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 6.
      付诸度外释义: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 7.
      以身报国释义:把身体献给国家。 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 8.
      凋固释义:毁坏废弃。 唐 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又得 甘州 状称,今年屯收,用为善熟,为兵防数少,百姓不多,屯田广远,收获难遍,时节既过,遂有凋固,所以三分收不过二。”
    • 9.
      出夷入险释义:出入于安危之中。
    • 10.
      出头椽子释义:指比较长的露出头的木椽子。比喻遇到事情敢于出面,不考虑个人安危的人。
    • 11.
      利泽释义:利益恩泽。 《庄子·天运》:“利泽施於万世,天下莫知也。”成玄英 疏:“有利益恩泽,惠润羣生。”《汉书·景帝纪》:“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宋 梅尧臣《依韵奉和永叔感兴》诗之三:“利泽欲及时,唯恐不行远。”游国恩《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敬赋》诗:“身繫安危久,人歌利泽深。”
    • 12.
      剖腹葬肝释义:成语名称:剖腹葬肝 成语解释:比喻为了主帅的安危以身殉国的忠烈壮举。
    • 13.
      大节释义:⒈指有关国家、民族存亡安危的大事。⒉指临难不苟且的节操:大节凛然。大节不辱。
    • 14.
      夷阻释义:亦作“夷岨”。平坦和险阻。喻安危;生死。
    • 15.
      奋不虑身释义: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 16.
      奋不顾生释义: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 17.
      奋不顾身释义: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 18.
      存济释义:⒈救济;救助。《北史·房景远传》:“景远 字 叔遐,重然诺,好施与,频岁凶俭,分赡宗亲,又於通衢以饲饿者,存济甚众。”元 无名氏《刘弘嫁碑》第四折:“当日无倚之时,投奔於伯伯门下,蒙伯伯收留存济。”《明史·陈锐传》:“淮 扬 饥疫,煮糜施药,多所存济。”清 吴伟业《咏古》诗之六:“破家相存济,百口同安危。”⒉过活;度日。《周书·宣帝纪》:“闰月乙亥,詔 山东 流民新復业者,及 突厥 侵掠家口破亡不能存济者,竝给復一年。”宋 范仲淹《奏乞免关中支移二税》:“数年以来,科率百端,民力大困,州县督责,不能存济。
    • 19.
      安危释义:安全和危险,多偏指危险的一面:为了保护国家财产,置个人安危于度外。
    • 20.
      小侄释义:⒈亦作“小侄”。称兄弟之子。唐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小姪名 阿宜,未得三尺长。”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傅钦之 作中丞,言 刘仲冯。一日,贡父(刘仲冯 之叔)逢之,曰:‘小姪何过?致起臺章。’”⒉在父亲朋友前谦称自己。《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老年伯请宽坐,容小侄出堂,问这起数与老年伯看。”《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萧伯泉 道:‘世叔恭喜回府,小姪就该来请安。’”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三:“韦克 略一思索,道:‘伯父既然问小侄,小侄为了 潘 家三庄安危,不敢不率直陈言。’”⒊见

安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可同年而语释义:见“不可同日而语”。汉 贾谊《过秦论》:“试使 山东 之国与 陈涉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虽迟速安危小异,然比之常静无心终始不悔如 孝文帝 者,不可同年而语矣。”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故摘果於未熟,视已熟不可同年而语。”
    • 2.
      不顾安危释义:顾不上自己的安危。
    • 3.
      主君释义:⒈对一国之主的称呼。《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 汤 之説乎?”《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唐 元结《元谟》:“或曰公知圣人之道。天子闻之,咨而问焉。公谢曰:‘臣生自山野……主君所问,臣安能知?请説所闻,惟主君听之。’”唐 李商隐《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⒉指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周礼·秋官·司仪》:“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礼记·聘义》:“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饗食也,所以愧厉之也。”孔颖达 疏:“来聘使者行聘之时礼有错误
    • 4.
      人之云亡释义:旧时用来怀念那些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
    • 5.
      付之度外释义: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 6.
      付诸度外释义: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 7.
      以身报国释义:把身体献给国家。 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 8.
      凋固释义:毁坏废弃。 唐 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又得 甘州 状称,今年屯收,用为善熟,为兵防数少,百姓不多,屯田广远,收获难遍,时节既过,遂有凋固,所以三分收不过二。”
    • 9.
      出夷入险释义:出入于安危之中。
    • 10.
      出头椽子释义:指比较长的露出头的木椽子。比喻遇到事情敢于出面,不考虑个人安危的人。
    • 11.
      利泽释义:利益恩泽。 《庄子·天运》:“利泽施於万世,天下莫知也。”成玄英 疏:“有利益恩泽,惠润羣生。”《汉书·景帝纪》:“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宋 梅尧臣《依韵奉和永叔感兴》诗之三:“利泽欲及时,唯恐不行远。”游国恩《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敬赋》诗:“身繫安危久,人歌利泽深。”
    • 12.
      剖腹葬肝释义:成语名称:剖腹葬肝 成语解释:比喻为了主帅的安危以身殉国的忠烈壮举。
    • 13.
      大节释义:⒈指有关国家、民族存亡安危的大事。⒉指临难不苟且的节操:大节凛然。大节不辱。
    • 14.
      夷阻释义:亦作“夷岨”。平坦和险阻。喻安危;生死。
    • 15.
      奋不虑身释义: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 16.
      奋不顾生释义: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 17.
      奋不顾身释义: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 18.
      存济释义:⒈救济;救助。《北史·房景远传》:“景远 字 叔遐,重然诺,好施与,频岁凶俭,分赡宗亲,又於通衢以饲饿者,存济甚众。”元 无名氏《刘弘嫁碑》第四折:“当日无倚之时,投奔於伯伯门下,蒙伯伯收留存济。”《明史·陈锐传》:“淮 扬 饥疫,煮糜施药,多所存济。”清 吴伟业《咏古》诗之六:“破家相存济,百口同安危。”⒉过活;度日。《周书·宣帝纪》:“闰月乙亥,詔 山东 流民新復业者,及 突厥 侵掠家口破亡不能存济者,竝给復一年。”宋 范仲淹《奏乞免关中支移二税》:“数年以来,科率百端,民力大困,州县督责,不能存济。
    • 19.
      安危释义:安全和危险,多偏指危险的一面:为了保护国家财产,置个人安危于度外。
    • 20.
      小侄释义:⒈亦作“小侄”。称兄弟之子。唐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小姪名 阿宜,未得三尺长。”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傅钦之 作中丞,言 刘仲冯。一日,贡父(刘仲冯 之叔)逢之,曰:‘小姪何过?致起臺章。’”⒉在父亲朋友前谦称自己。《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老年伯请宽坐,容小侄出堂,问这起数与老年伯看。”《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萧伯泉 道:‘世叔恭喜回府,小姪就该来请安。’”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三:“韦克 略一思索,道:‘伯父既然问小侄,小侄为了 潘 家三庄安危,不敢不率直陈言。’”⒊见

安危造句

1.在旧社会,人民的生命安危,不过像孤云野鹤一样,是没有人放在心上的。

2.解放军战士们奋力抢救伤员,至于个人的安危,他们根本没有时间考虑。

3.不管发生什么危险时,冲在第一线总是我们最可爱的军人,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保护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4.江姐明知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但仍关心着同志们的安危

5.解放军叔叔不顾个人安危,冲在抗灾抢险第一线。

6.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全然不考虑个人的安危

7.他为了抢救落水的儿童,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了。

8.他为了抢救落水的儿童,把个人安危

9.家乡地震的消息传来他为家人的安危感到坐卧不安。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邱吉尔一柱擎天,负起英国安危的重任。

11.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去救一个溺水儿童。

12.为了群众的安危,小明自告奋勇与歹徒打斗。

13.为了坚持正义,他忍辱负重,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

14.白求恩大夫在硝烟和战火中,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地为伤员做手术。

安危(anwe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安危是什么意思 安危读音 怎么读 安危,拼音是ān wēi,安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安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