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差徭 差徭的意思
chàyáo

差徭

简体差徭
繁体
拼音chà yáo
注音ㄔㄚˋ 一ㄠ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ā chà chāi chài cī,(1) 错误。【组词】:话说差了。(2) 不相当,不相合。【组词】:差不多。(3) 缺欠。【例句】:还差十元钱。(4) 不好,不够标准。【组词】:差等。成绩差。(1) 不同,不同之点。【组词】:差别。差距。差额。差价。(2) 大致还可以。【组词】:差可。(3) 错误。【组词】:差错。偏差。差池。(4) 数学上指减法运算中的得数。【组词】:差数。四减二的差是二。(1) 派遣去做事。【组词】:差遣。(2) 旧时称被派遣的人。【组词】:差人。解差。(3) 被派遣去做的事。【组词】:差事。公差。出差。 ◎ 〔参(cēn)差〕见“参”。

yáo, ◎ 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组词】:徭役。

基本含义

指工作或任务繁重,超过个人能力负荷的情况。

差徭的意思

差徭 [chà yáo]

1. 徭役。

差徭 引证解释

⒈ 徭役。

宋 范仲淹 《奏重定职田顷亩》:“如将地土影庇,令免却合入差徭及抑配。”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身充里正实难当,杂泛差徭日夜忙。”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每有差徭,俱照丁派。”


差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寄庄释义: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在本籍以外置备土地,设庄收租,谓之寄庄。 明 至 清 代前期,地主为逃避差徭,多在他处买田立庄;或假借外地官僚名义在本地设立田庄。陈子壮 辑《昭代经济言》卷三载 明 唐龙《均田役疏》:“江西 有等巨室,平时置买田产,遇造册时……有暗袭京官方面进士、举人脚色捏作寄庄者。在册不过纸上之捏,在户尤皆空中之影。”《清文献通考·田赋三》引 雍正 七年谕:“直省 有寄庄寄粮之弊,悉令改正。先是 直隶 地方,有寄庄寄粮之名,往往地寄此处,粮寄他处。”
    • 2.
      役人释义:⒈供役使的人。《左传·僖公十六年》:“城 鄶,役人病。”《吕氏春秋·顺说》:“管子 得於 鲁,鲁 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 齐。”宋 苏轼《上皇帝书》:“自近岁来,部送罪人配军者,皆不使役人,而使禁军。”⒉役使人。《庄子·大宗师》:“亡身不真,非役人也。”郭象 注:“自失其性而矫以从物,受役多矣,安能役人乎?”《南史·何尚之传》:“时又造 华林园,并盛暑役人。”⒊犹役户。《文献通考·职役二》:“闻州县奉詔不谨,以致差徭轻重失当,或役人有所赔备,或占留役钱不尽僱募。”参见“役户”。
    • 3.
      杂差释义:⒈零杂差使。《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小船四隻,一者护送,二者以备杂差。”茅盾《子夜》三:“而且即使平均分配,则连拿‘引’字帖的,伺候灵前的,各项杂差的……总共不下一百人的他们这当差‘连’,每人所得也就戋戋了。”⒉古代徭役之一。《清会典·礼部·养老》:“顺治 元年定,凡军民人等,年七十以上者,免其丁夫杂差。”《颜氏家藏尺牍》卷三:“至於从前杂差之弊,凋残之病,笔不能道。以千百仅存之孑遗,半为差徭所驱逐。有鬼无人,有土无屋,竟不成邑。”
    • 4.
      杂泛差役释义:元 明 时指各种不定的零碎的徭役、差使,如斫柴、修仓、运料、接递等等。《元典章·圣政一·兴学校》:“应係籍儒户,杂泛差役,依例蠲免。”明 李东阳《应诏陈言奏》:“惟杂泛差役及额外科派,请下有司,痛令裁省。”亦作“杂泛差徭”。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养老》:“天下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里士,九十以上赐爵社士,咸许冠带,与县官平礼,免杂泛差徭。”明 高明《琵琶记·义仓赈济》:“身充里正实难当,杂泛差徭日夜忙。”

差徭(chay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差徭是什么意思 差徭读音 怎么读 差徭,拼音是chà yáo,差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差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