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内朝 内朝的意思
nèicháo

内朝

简体内朝
繁体內朝
拼音nèi cháo
注音ㄋㄟˋ ㄔㄠ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èi nà,(1) 里面,与“外”相对。【组词】: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 )。内涵。(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组词】:内人。内亲。内弟。(3) 亲近。【例句】:内君子而外小人。(1) 同“纳”,收入;接受。

cháo zhāo,(1) 早晨。【组词】: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2) 日,天。【组词】:今朝。明朝。(1) 向着,对着。【组词】: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组词】: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组词】: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组词】:朝代。唐朝。(5)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6) 姓。

基本含义

指朝廷内部的事务,也可指朝廷内部的官员。

内朝的意思

内朝 [nèi cháo]

1. 古代天子、诸侯处理政事和休息的场所。对外朝而言。“内朝”有二:一在路门外,为天子、诸侯处理政事之处,亦谓之“治朝”;一在路门内之路寝,为天子、诸侯处理政事后休息之所,亦谓之“燕朝”。卿、大夫治其邑事之处也称“内朝”。

2. 指中宫。皇后住处。

4. 指中原朝廷。

内朝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天子、诸侯处理政事和休息的场所。对外朝而言。“内朝”有二:一在路门外,为天子、诸侯处理政事之处,亦谓之“治朝”;一在路门内之路寝,为天子、诸侯处理政事后休息之所,亦谓之“燕朝”。卿、大夫治其邑事之处也称“内朝”。

《礼记·玉藻》:“朝服以日视朝於内朝。”
郑玄 注:“此内朝,路寝门外之正朝也。”
又,《周礼·秋官·朝士》 郑玄 注:“周 天子、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内朝之在路门内者,或谓之燕朝。”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赐宴涤爵》:“孝宗 锡宴内朝,丞相 王淮 涕流於酒。”
《国语·鲁语下》:“自卿以下,合官职於外朝,合家事於内朝。”
韦昭 注:“家,大夫。内朝,家朝也。”

⒉ 指中宫。皇后住处。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伏维皇太后膺大圣之姿,体乾坤之德……正位内朝,流化四海。”
李贤 注:“《易·家人》卦曰:‘女正位乎内,正家而天下定矣。’”
宋 岳珂 《愧郯录·孝明后制》:“貽谋百世,正位六宫,可立为皇后。尔其佐佑兴运,恢张内朝。”

⒊ 指中原朝廷。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己酉春,虏移文境上曰:‘皇帝生日,本是七月。今为内朝使人冒暑不便,已权改作九月一日。’”


国语词典

内朝 [nèi cháo]

⒈ 周代天子、诸侯朝见臣子分内外朝,内朝有二:一在路寝之庭。也称为「燕朝」。一在路门外。

《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
《礼记·玉藻》:「朝服以日 视朝于内朝。」

⒉ 中宫,皇后的住处。

《后汉书·卷一〇·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正位内朝,流化四海。」


内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朝官释义:一称内朝官。
    • 2.
      中朝释义:⒈临朝之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昭王 临朝叹息,应侯 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⒉汉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汉书·刘辅传》:“羣臣莫知其故。於是中朝将军 辛庆忌,右将军……俱上书。”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⒊朝廷;朝中。《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势不独多。”唐 刘长卿《集梁耿开元寺所居院》诗:“岂得长高枕,中朝正用才。
    • 3.
      二朝释义:⒈指卿大夫的外朝和内朝。⒉两个早晨。
    • 4.
      内朝官释义:旧时朝官有内朝外朝之分。大体属于丞相系统的正规官职称外朝官,君主的近臣称内朝官。也叫中朝官。
    • 5.
      内朝释义:⒈古代天子、诸侯处理政事和休息的场所。 对外朝而言。“内朝”有二:一在路门外,为天子、诸侯处理政事之处,亦谓之“治朝”;一在路门内之路寝,为天子、诸侯处理政事后休息之所,亦谓之“燕朝”。卿、大夫治其邑事之处也称“内朝”。⒉指中宫。皇后住处。⒊指中原朝廷。
    • 6.
      嘉闻释义:亦作“嘉问”。 问,通“闻”。美名;好声誉。《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卜人謁之曰:‘生有嘉闻,其名曰 友,为公室辅。’”杜预 注:“嘉名闻於世。”《魏书·广陵王羽传》:“敬慎汝仪,勿坠嘉问,唯酒唯田,可不戒歟!”宋 王安石《皇亲叔敖转官加勋》之一:“尔序官内朝,克有嘉问,绳绳之庆,协於声诗。”
    • 7.
      外朝官释义:朝官有内朝外朝之分。大体属于丞相系统的正规官职称外朝官,君主的近臣称内朝官。参见“内朝官”。
    • 8.
      外朝释义:⒈周制天子、诸侯处理朝政之所。对内朝而言。⒉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 9.
      宂吏释义:⒈无固定职事的官吏。《周礼·地官·槀人》“掌共外内朝宂食者之食”唐 贾公彦 疏:“宂,散也。外内朝上直诸吏谓之宂吏,亦曰散吏。”⒉多余无用的官吏。唐 符载《夏日卢大夫席送敬侍御之南海序》:“二年春,皇帝以易简之道大黜冗吏。”
    • 10.
      宂食释义:⒈亦作“冗食”。 谓冗吏因事留外内朝,由公家供食。《周礼·地官·槀人》:“槀人掌共外内朝宂食者之食。”贾公彦 疏:“宂,散也。外内朝上直诸吏谓之宂吏,亦曰散吏,以上直不归家食,槀人供之,因名宂食者。”⒉谓由公家供给廪食。《汉书·成帝纪》:“避水它郡国,在所冗食之。”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冗,散也。散廩食使生活,不占著户给役使也。”参见“宂吏”。⒊吃闲饭。亦指坐食官禄的人。《后汉书·刘瑜传》:“今女嬖令色,充积闺帷,皆当盛其玩饰,宂食空宫,劳散精神,生长六疾。”《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八年》:“宂食空宫
    • 11.
      朝集释义:朝见聚会。《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帝谓诸州朝集使曰”元 胡三省 注:“《隋志》,每元会,诸州悉遣使赴京师朝集,谓之朝集使。”《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帝谓近臣曰:‘孝者人伦之重。古之人,三年守坟墓,今臣僚子弟以祖父亡殁,或与敍用,意在继其后嗣;然有不俟百日便与朝集者,朕每覩之,中心不忍。’”《清续文献通考·王礼二》:“各员均著恪遵定例,按期进内朝集,如有旷误不到者,著宗人府……指名参奏。”
    • 12.
      磨淬释义:磨砺,锻炼。唐 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宋 苏辙《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诗:“魏华 自磨淬,峻秀不包裹。”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刘得仁》:“鏗鏘金玉,难合同流,而不厌於磨淬。”明 李东阳《祁阳县学重修记》:“尔诸生归而求之,洗濯磨淬,入圣贤之域,庶几尔业与兹学其俱新也。”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晋 之东,犹振刷磨淬,灭 慕容,灭 姚秦,灭 李蜀,是虫死不僵,虎毙犹立也。以此言之,宋 尚不得比 晋,而况 汉 唐 乎?”
    • 13.
      英游释义:⒈见“英游”。⒉亦作“英游”。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宋 范仲淹《杨文公写真赞》:“当时臺阁英游,盖多出於师门矣。”宋 柳永《永遇乐》词之二:“天阁英游,内朝密侍,当世荣遇。”宋 陆游《送李宪被召》诗:“早謁龙门鬢未秋,暮年乃復接英游。”
    • 14.
      角圭释义:有楞角的圭玉。比喻锋芒。唐 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方世举 注:“角圭,即圭角也。”宋 苏轼《秧马歌》:“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参见“圭角”。
内朝是什么意思 内朝读音 怎么读 内朝,拼音是nèi cháo,内朝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内朝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