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户 [bǐ hù]
1. 家家户户。形容人多而普遍。一户挨着一户。
比户 引证解释
⒈ 家家户户。
引《魏书·李安世传》:“无私之泽,乃播均於兆庶;如阜如山,可月积於比户矣。”
五代 李中 《献乔侍郎》诗:“九霄恩復降,比户意皆忻。”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祇为着苍黔凋敝,水旱频仍,比户嗟呀。”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试游于都会,入於閭井,听乡謡,比户可忧焉:老妇隆冬无被,乃典衣而疗子孙之疾;老翁白首无裤,乃力作而偿子孙之负。”
⒉ 形容人多而普遍。
引清 钮琇 《觚賸续编·樾泉近体》:“何以效 苏 陆 者比户,谈 王 李 者塞途也?”
⒊ 一户挨着一户。
引清 唐甄 《潜书·远谏》:“比户延烧,必罪失火之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邻里乡党,比户而居。”
比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大均释义:⒈谓平均。 《周礼·地官·均人》:“三年大比,则大均。”郑玄 注:“有年无年,大平计之。”⒉古军礼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均之礼,恤众也。”郑玄 注:“均其地政、地守、地职之赋,所以忧民。”贾公彦 疏:“此大均必在军礼者,谓诸侯赋税不均者,皆诸侯僭滥无道,致有不均之事,当合众以均之,故在军礼也。”孙诒让 正义:“大均之礼者,校比户口以均平征赋之事,事止於畿内。”
- 2.
户贯释义:户籍。因其上列乡贯,故称。《魏书·韩麒麟传》:“往年校比户贯,租赋轻少。臣所统 齐州,租粟才可给俸,略无入仓。”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置士籍》:“欲自后举始,行下诸路运司,牒州县先置士籍。编排保伍,取各家户贯,三代年甲,娶谁氏,兄弟男孙若干之数。”
- 3.
无比户释义:古指豪富无比的家族。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今大姓富家,昔日号为无比户者,皆为市易所破,十无一二矣。”
- 4.
校比释义:⒈调查户口、财物。 《周礼·地官·党正》:“以岁时涖校比。”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校比,族师职所谓以时属民,而校登其族之夫家众寡,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可任者,及其六畜车輦,如今小案比。”《北史·韩麒麟传》:“往年校比户贯,租税轻少。臣所统 齐州,租粟纔可给俸。”⒉考核评定。《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昶 以为 唐 虞 虽有黜陟之文,而考课之法不垂。周 制冢宰之职,大计羣吏之治而诛赏,又无校比之制。”
- 5.
见德释义:⒈受到恩德;感恩。《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民不见德而唯戮是闻,其何后之有?”汉 应劭《风俗通·过誉·江夏太守河内赵仲让》:“君子之仕,行其道也。民未见德,唯诈是闻。”唐 李德裕《次柳氏旧闻》:“臣之子愚,谓 知古 见德必容其非。”⒉恩遇自己。《史记·苏秦列传》:“初,苏秦 之 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徧报诸所尝见德者。”⒊显现恩德。《书·立政》:“其在四方,用丕式见德。”孔颖达 疏:“见其圣德於民。”清 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处比户可封之世,难於售恩;当民穷财尽之秋,易於见德
- 6.
诵絃释义:⒈诵读诗歌。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詔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郑玄 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孔颖达 疏:“‘诵谓歌乐’者,谓口诵歌乐之篇章,不以琴瑟歌也;云‘絃谓以丝播诗’者,谓以琴瑟播彼诗之音节,诗音则乐章也。”宋 范成大《范村午坐》诗:“老便几杖供,慵废诵弦课。”⒉指礼乐教化。清 陈梦雷《癸亥春日即事》诗之二:“陪金佳气自葱芊,比户销兵讲诵絃。”
- 7.
谢竈释义:祭祀灶君。周振鹤《苏州风俗·岁月·六月》:“谢灶:六月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比户媚灶。谚云:‘三番谢灶,胜做一坛清醮。’祀时以米粉作糰,曰谢灶糰子;并素羞三簋而已。”参阅《苏州府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