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戏 [yǐng xì]
1. 皮影戏。
英[ shadow show; ]
2. 〈方〉:电影。
英[ film; ]
影戏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影灯戏”。用纸或皮剪作人物形象,以灯光映于帷布上操作表演的戏剧。
引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影戏》:“少翁 夜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帷中望见之,彷彿夫人像也,盖不得就视之。由是世间有影戏。”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鏃,后用彩色装皮为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影戏借灯取影,哀怨异常,老嫗听之,多能下泪。”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书苑折枝》:“我尝疑现在的戏文,动作态度和画脸都与古代影灯戏有关。”
⒉ 今亦指电影。
国语词典
影戏 [yǐng xì]
⒈ 旧称电影为「影戏」。
近电影
⒉ 以纸张或皮革制成人物的剪影,借灯光投影在布幕上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参见「皮影戏 」条。
影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出气洞释义:比喻无故受气的人。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二章:“小孩寻不到别人做出气洞,便把手里的书撕破来出气!”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二幕:“你不能这样不讲理!你别看了别人的样,将我当作你的出气洞。”亦称“出气筒”。巴金《春》四:“妈一点也不体贴我,就只拿我当出气筒。昨晚上骂了我半夜。”聂绀弩《兔先生的发言》:“年纪大了,有了儿女,儿女当然是出气筒。”王西彦《刀俎上》:“每一次碰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儿子总要把可怜的媳妇当作出气筒,把气愤发泄在她身上。”
- 2.
奸汙释义:⒈强奸或诱奸。唐 李商隐《杂纂》:“姦污僧尼駡行童。”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监·何文鼎》:“又 延龄 被酒,奸污宫人。”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为姊妹被奸污而复仇。”⒉玷污;簒改。亦比喻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元 王恽《汲冢怀古》诗:“孔子 修‘六经’,亦已防姦污。”老舍《四世同堂》十七:“自从敌人进了 北平,报纸被奸污了以后,他就停止了看报。”
- 3.
审判者释义:审理案件并加以判决。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萧山县人来度,官滇中。尝睡去,于冥中列坐审判世间事,亦有千古未结之案。”瞿秋白《赤都心史》十九:“这位女教师不得不受审判,争辩的结果,反得知审判官中每人至少也得七份口粮呢。”引申为检验评价。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五:“在事实的靠得住与否这一点上,观众最容易审判一个作家了。”法理解释审判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对来源于人民检察院的公诉案件或者自诉人自诉的案件进行审理并判决的一项活动。
- 4.
宣卷释义:⒈元、明、清 时,僧徒讲唱宝卷,称为宣卷。 《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薛三省 娘子不敢怠慢,随即到了 莲华菴 中,恰好 白姑子 不在家里,往 杨乡宦 宅里宣卷去了。”《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狄希陈 道:‘他在 杨 家内宅里边宣卷,我如何好进得去?’”⒉指由宝卷发展而来,至 清 代形成的一种曲艺形式。原来专唱佛教故事,后来渐以演民间传说故事为主。瞿秋白《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他们所‘享受’的是:连环图画,最低级的故事演义小说,时事小调唱本,以至于《火烧红莲寺》等类的大戏,影戏,木头人戏,
- 5.
帘衣释义:《南史·夏侯亶传》:“﹝ 亶 ﹞晚年颇好音乐,有妓妾十数人,并无被服姿容,每有客,常隔帘奏之,时谓帘为 夏侯 妓衣。 ”后因谓帘幕为帘衣。唐 陆龟蒙《寄远》诗:“画扇红弦相掩映,独看斜月下帘衣。”宋 周邦彦《浣溪纱》词:“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明 汪廷讷《狮吼记·谈禅》:“水晶宫移向人寰,白玉楼隐在帘衣。”清 钱谦益《己丑岁暮讌集感怀》诗之二:“霜隔帘衣春盎盎,月停歌板夜徐徐。”
- 6.
影戏释义:⒈皮影戏。 ⒉电影。
- 7.
影灯戏释义:见“影戏”。
- 8.
影调剧释义:一种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唐山皮影戏调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流行于河北唐山一带。
- 9.
歇斯的里亚释义:同“歇斯底里”。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二章:“所谓‘歇斯的里亚’的女子,就是这样的:当她发觉了丈夫待她不好而发脾气的时候,举动便和那挨了打的小孩竟差不多。”
- 10.
湖北渔鼓释义:曲艺的一种。 清 代 乾隆 年间,道情流入 湖北省 后发展而成。流行于 湖北。原为一人坐唱,仅用渔鼓、简板按节拍。曾与皮影戏合流,改由集体演唱或两人对唱,句尾增加帮腔。解放后与皮影戏脱离,并吸收 湖北 小曲的曲牌,增加四胡、扬琴等伴奏乐器。
- 11.
滦州影释义:皮影戏的一个剧种,因起源于 河北省 滦县(旧名 滦州),故名。 影人以驴皮制成,饰以油彩,故又名驴皮影。演时,前置素纸幕,演者立幕后在灯光映照下持影人于纸幕舞动,配以唱词与音乐。剧目丰富,唱腔综合高腔、京剧和 滦县 一带的曲艺而有所变化,对于评剧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影响。
- 12.
灯影戏释义: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作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 也叫“皮影戏”、“影戏”。宋 范成大《灯市行》:“吴臺 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巴金《抹布集·杨嫂》:“有一次我们正在床上放下帐子唱灯影戏,她进房里来撞见了。”
- 13.
産物释义:⒈生产物品;产生事物。汉 王充《论衡·感虚》:“天主施气,地主产物。”三国 魏 曹植《文帝诔》:“皓皓太素,两仪始分,中和产物,肇有人伦。”⒉在某种条件下产生的事物或结果。邹韬奋《萍踪寄语》四十:“其实贫民窟问题也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部分的产物。”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五章:“人是时代即社会环境的产物。”曹禺《<曹禺选集>后记》:“把它们拿到今天来看,必然有许多的缺陷和谬误,因为它们都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 14.
皮影戏释义: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曲,民间流行很广。 表演时,用灯光把剪影照射在幕上,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剪影,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也叫影戏。有的地区叫驴皮影。
- 15.
碗碗腔释义:陕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陕西皮影戏发展而成,流行于该省渭南、大荔一带。
- 16.
笔録释义:⒈笔记一类的著作。 如:宋 魏泰 撰有《东轩笔录》。⒉用笔记录。茅盾《童年·父亲的三年之病》:“父亲口说,母亲笔录。”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八章三:“第二种手续,是见闻所及,随时笔录。”⒊指记录下来的文字。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社会日报》就说……笔录也和我的本意不合。”
- 17.
纸影戏释义:古老的戏剧表演形式之一。也称皮影戏或影戏。其法为用厚纸或羊皮裁剪成人物形象,涂以彩绘,并系有提线,能为多种动作。演出时伴有音乐歌唱,利用灯光射映于台前白幕上,使演出的影像具有逼真之感。我国 宋 代即有此戏剧形式。参见“影戏”。
- 18.
老腔释义:流行于陕西潼关、华阴一带的皮影戏剧种。
- 19.
裁翦释义:⒈亦作“裁剪”。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开。《南史·梁纪上·武帝上》:“公家织官纹锦饰,并断仙人鸟兽之形,以为褻衣,裁翦有乖仁恕。”宋 周邦彦《齐天乐·秋思》词:“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元 陈高《种橦花》诗:“缉治入机杼,裁翦为衣裳。”⒉引申为修剪。唐 曹唐《病马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诗之四:“欲将鬐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铰刀。”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十三:“从盆栽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简的布置,从影戏的场面悟到叙事文的结构,从照片悟到记事文的法式。”⒊比喻对事物的取舍安排。唐 杜牧《自遣
- 20.
观衆释义:观看表演或比赛的人。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但是恐怕这样复杂的戏剧,也和复杂的人生一样,不是一般观众,一看所能了解的了。”张天翼《欢迎会》:“台上的人也瞧着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