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 [míng chéng zǔ]
1. 即“朱棣”。明朝皇帝。朱元璋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1399年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1402年攻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年号永乐。为加强北部边防,防范蒙古势力南下,迁都北京,改南京为留都。在位时解除藩王兵权,巩固中央集权;重用宦官,设置东厂,开宦官干政之始。曾派郑和出使南洋等地,并命人编纂《永乐大典》。
明成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保太监释义:明成祖 时大航海家太监 郑和,小字 三保,故称“三保太监”。
- 2.
八骏释义:⒈相传为周穆王的八匹名马。八骏之名,说法不一。⒉明成祖的八匹名马。⒊指皇帝的车驾。
- 3.
北都释义:指今 北京市。明成祖 朱棣 永乐 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 应天(今 江苏 南京市)迁都 北京,正统 六年正式定都 北京,故 北京 亦称北都。清 吴伟业《观蜀鹃啼剧有感》诗序:“北都覆灭,西土沦亡。”清 顾炎武《赠潘节士柽章》诗:“北都一崩沦,国史遂中絶。”阿英《灯市》:“北都的灯市,起于初八,到十三而盛,十七终止。”
- 4.
南直释义:南直隶 的省称。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且説 南直 长洲 有一村农,姓 孙,年五十岁。”王古鲁 注:“明成祖 从 南京 应天府 迁都 北京 后,以旧时 江南省 所辖各府直隶 南京,时称 南直隶,约有今 江苏 安徽 两省地。”
- 5.
右哨释义: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
- 6.
右掖释义:⒈唐时指中书省。因其在宫中右边,故称。掖,皇宫的旁垣或边门。⒉明成祖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
- 7.
太和殿释义:在 北京 故宫 太和门 内。为故宫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中之最大者。明 清 两代皇帝即位、节日庆贺、朝会大典、元旦赐宴、命将出征、殿试进士等,均在此举行。明成祖 永乐 年间初建,名 奉天殿。嘉靖 时被雷火焚毁,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改名 皇极殿。清 顺治 二年(公元1645年)又改名 太和殿。今殿为 清 康熙 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基高2丈,殿高11丈,阔11间,深5间。正中设帝座。外有廊柱一列,前为丹陛,环以白石栏。全殿内外立有大柱84根,面积2300多平方米。殿顶为重檐垂脊琉璃
- 8.
左哨释义: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
- 9.
左掖释义:⒈宫城正门左边的小门。 《宋书·天文志一》:“魏文帝 黄初 三年九月甲辰,客星见太微左掖门内。”⒉唐 时指门下省。唐 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 仇兆鳌 注:“《唐六典》:在 宣政门 内,殿东有 东上閤门,殿西有 西上閤门。东上閤门,门下省在焉。西上閤门,中书省在焉。公时为左拾遗,属门下,故出左掖。”参见“左省”。⒊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参见“五军”。
- 10.
思州府释义:明成祖永乐12年,置思州府,属贵州布政司,龙泉坪长官司作为宣慰司附廓,治所从龙泉坪徙至思南。
- 11.
拜相释义:被任命为宰相。宋 徐度《却扫编》卷上:“韩康公、王荆公 之拜相也,王岐公 为翰林学士,被召命词。”清 叶廷琯《吹网录·订旧闻证误之误》:“心传 谓据国史 章文献 …… 宝元 元年拜相。”吴晗《况锺和周忱》:“明成祖 在打到 南京,作了皇帝以加,任命七个官员替他管理机密事务,叫做‘入阁’,后来叫做‘拜相’。”
- 12.
支运释义:明 代漕运方式之一。明成祖 永乐 十三年(1415年),征调南粮,改海运为河运。在 淮安、徐州、临清 等地设仓收囤,由官军分成 淮安 到 徐州、徐州 到 德州、德州 到 通州(今 北京市 通县)等段,节节接运,名为支运。每年四次,运粮三百余万石。宣德 六年(1431年)改行兑运。一说,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运往后一粮仓。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不必即当年该仓的进仓粮;当年各仓的进仓粮,不必即供当年运军支出运输。《明史·食货志三》:“自 成祖 迁 燕,道里辽远,法凡三变。初支运,次兑
- 13.
故宫释义:泛指过去的皇宫。如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等。特指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宫(旧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城内现有殿宇厅堂等建筑九千多间,是现存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宫殿建 筑群。今为故宫博物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
永乐大典释义: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明成祖命解缙等辑。始于永乐元年(1403),成于永乐六年(1408),辑入各类图书七八千种,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地理及应用科学等方面的资料。原抄本两部,至清仅存一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该书大部分被焚毁或劫走。1960年中华书局依据北京图书馆征集的原书和摄影本七百三十卷影印出版。后又收集六十七卷,于1986年影印出版。
- 15.
永乐释义:明成祖(朱棣)年号(公元1403—1424)。
- 16.
长陵释义:⒈高大的土山。《楚辞·九叹》:“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王逸 注:“言己登高大之陵,周而四望。”宋 晁补之《满江红》词:“隐隐长陵高阜,卧红堆碧。”⒉汉高祖、北魏 孝文帝、明成祖 陵墓名。汉高祖 墓在 陕西省 咸阳市 东,北魏 孝文帝 墓在 河南省 洛阳市 附近,明成祖 墓在 北京市 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