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计 通计的意思
tōng

通计

简体通计
繁体通計
拼音tōng jì
注音ㄊㄨㄥ ㄐ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jì,(1) 核算。【组词】:计时。计量(liàng )。计日程功。(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组词】:晴雨计。湿度计。(3) 主意,策略。【组词】:计策。计谋。(4) 谋划,打算。【组词】:计划。计议。(5) 姓。

基本含义

通计指的是善于计算和理财的能力。

通计的意思

通计 [tōng jì]

1. 总计。

通计一舟。——明·魏学洢《核舟记》

[amount to; and up to; general total;]

通计 引证解释

⒈ 犹总计。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王者以四海为一家,以兆民为通计。”
唐 白居易 《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一岁平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九》:“况府县堂上与管粮官四处比限,每处三限,一月通计十二限。”
郑观应 《盛世危言·汰冗》:“通计每年省费约三十餘万金。”


通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条鞭释义:⒈明 代田赋制度。嘉靖 时于地方试行新法,以各州县田赋、各项杂款、均徭、力差、银差、里甲等编合为一,通计一省税赋,通派一省徭役,官收官解,除秋粮外,一律改收银两,计亩折纳,总为一条,称一条鞭法。万历 年间 张居正 执政,推行于全国。见《明史·食货志二》。清 代因之。明 徐渭《会稽县志诸论》:“余闻诸长老云,徭赋之法,盖莫善於今之一条鞭矣。”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书河南府施志后》:“《明史》言,国初有里甲、均徭、杂汎三等,嘉靖 时行一条鞭法,量地计丁,丁粮毕输於官。”⒉比喻删繁就简,条贯划一。清 翟灏《通俗
    • 2.
      倚阁释义:搁置,暂停。 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近者詔旨,凡积欠皆分为十料催纳,通计五年而足。圣恩隆厚,何以加此。而有司以谓有旨倚阁者,方得依十料指挥,餘皆併催。”宋 刘克庄《浪淘沙》词:“诗酒新来俱倚阁,孤负梅花。”《元典章·兵部一·逃亡》:“如能出首復业,与免本罪,将元抛事产,尽行给付,军役存恤三年,私债亦依民例,权行倚阁。”
    • 3.
      官典释义:⒈指低级官吏。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臣今计此用钱已多,其餘官典及巡察手力所由等粮课,仍不在此数。通计所给,每岁不下十万贯。”⒉朝廷的典制。《元史·礼乐志一》:“﹝ 世祖 至元 七年﹞冬十有一月戊寅,秉忠 等奏请建官典朝仪,帝命与尚书省论定以闻。”
    • 4.
      除破释义:注销,勾销。《旧唐书·宪宗纪上》:“遭水旱处,通计所损,便与除破,不得检覆。”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淳熙 六年,太社令 叶大廉 乞内省取索,给凭由二本,一付传宣司,一付本省,封付本库务官,验支乞缴奏,合同下户部除破。”《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詔:‘淮南 州县官吏擅离职任之人,特与放罪,令依旧还任;其抛弃官物,并与除破。’”
    • 5.
      隆厚释义:⒈优厚;深厚。 南朝 宋 鲍照《重与世子启》:“僕以常人,所蒙隆厚,久应知退,非适今日。”《旧唐书·朱瑄传》:“瑄 令 朱瑾 出师援之,击败 秦宗权,全忠 乃与 瑄 情极隆厚。”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近者詔旨,凡积欠皆分为十料催纳,通计五年而足。圣恩隆厚,何以加此。”⒉隆重,丰厚。《旧唐书·郭子仪传》:“子仪 自 涇阳 入朝,帝御 安福门 待之,命 子仪 楼上行朝见之礼,宴赐隆厚。”明 张居正《答方金湖计服三卫属夷》:“朝廷赏功之典,亦极其隆厚。”⒊高大。《资治通鉴·唐
    • 6.
      黑客释义:⒈指精通计算机技术,善于从互联网中发现漏洞并提出改进措施的人。⒉指通过互联网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查看、更改、窃取保密数据或干扰计算机程序的人。[英hacker]

通计(tong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通计是什么意思 通计读音 怎么读 通计,拼音是tōng jì,通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通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