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陛 [diàn bì]
1. 御殿前的石阶。
3. 宫殿上和石陛下。喻君主和臣子相见之际。
殿陛 引证解释
⒈ 御殿前的石阶。
引《后汉书·百官志二》:“﹝羽林郎﹞掌宿卫侍从……本 武帝 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巖下室中,故号巖郎。”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諫官也。”
⒉ 宫殿上和石陛下。喻君主的臣子相见之际。
引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不知此制何为而輟,而殿陛之仪,渐相悬以相絶也?”
殿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台谏释义:唐 宋 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臺諫”泛称之。明 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 清 雍正 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宋 李纲《上渊圣皇帝实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间与天子争是非者,臺諫也。”《宋史·萧服传》:“服 文辞劲丽,宜居翰苑。朕爱其鯁諤,顾臺諫中何可闕此人!”
- 2.
失气释义:⒈停止呼吸。《荀子·解蔽》:“夏 首之南有人焉,曰 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杨倞 注:“失气,谓困甚气絶也。”⒉犹丧气。汉 王逸《九思·悼乱》:“惶悸兮失气,踊跃兮距跳。”《汉书·陈咸传》:“官属及诸中宫黄门、鉤盾、掖庭官吏,举奏按论,畏 咸,皆失气。”宋 叶适《寄王正言书》:“时值朝廷有大废置,立殿陛上,语移数刻,奄人侍宦,股慄失气。”⒊失去勇气。《淮南子·兵略训》:“故善战者不在少,善守者不在小,胜在得威,败在失气。”⒋犹晦气,
- 3.
殿岩释义:⒈亦作“殿岩”。谓天子歇宿之处。宋 苏轼《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祗扈殿巖,肃将斋鉞。”亦借指朝廷之内。宋 洪迈《容斋随笔·佐命元臣》:“赵韩王 佐 艺祖 ……收天下驍鋭於殿巖而不使外重。”参见“殿陛”。⒉犹殿帅。宋 岳珂《桯史·郭倪自比诸葛亮》:“嘉泰 开禧 间,倪 位殿岩,宾客日盛。”《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四年》:“今日孰可为大将?孰可为计臣?正使以殿巖当之,能保其可用乎?”⒊见“殿巖”。
- 4.
王涂释义:⒈亦作“王途”。犹王道,王政。⒉指天子殿陛。借喻仕途。
- 5.
补鳌释义:补入翰苑。唐 宋 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镌有巨鳌的殿陛石正中,故称。宋 岳珂《桯史·刘观堂读赦诗》:“后二年,和议成,秦檜 惧当制者之不能説虏也,以孽子 熺 及其党 程克俊 补鼇。”
- 6.
辰阶释义:宸阶,殿陛。亦借指帝廷。
- 7.
钉靴释义:犹钉鞋。《明实录·太祖七九》:“﹝ 洪武 六年﹞先是百官入朝,遇雨皆用钉靴,进趋之间,声达殿陛。”参见“钉鞋”。
- 8.
陛兵释义:皇宫前夹殿陛而立的警卫士兵。《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嘉平 六年二月,当拜贵人,丰 等欲因御临轩,诸门皆有陛兵,诛大将军,以 玄 代之。”唐 郑畋《闻号》诗:“陛兵偏近羽林营,夜静仍传禁号声。”
- 9.
陛楯郎释义:执楯立于殿陛两侧的侍卫。
- 10.
鳌宫释义:亦作“鰲宫”。 指禁中宫殿。因宫殿陛石镌刻巨鳌,故名。
- 11.
鼇头释义:⒈唐 宋 时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镌有巨鳌的殿陛石正中,因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 唐 姚合《和卢给事酬裴员外》:“鸳鷺簪裾上 龙尾,蓬莱宫殿 压鼇头。”五代 李瀚《留题座主和凝旧阁》:“座主登庸归凤闕,门生批詔立鰲头。”宋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刘子仪 侍郎三入翰林,意望入两府,颇不懌。诗云:‘蟠桃三窃成何事,上尽鰲头跡转孤。’称疾不出。”⒉借指状元。宋 叶适《蔡尚书挽词》之一:“总角都鼇头,老生甘伏膺;白首参豹尾,后出夸先登。”金 赵秉文《上清宫》诗之二:“鼇头他日几人在,尊酒而今一笑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