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鞭挞 鞭挞的意思
biān

鞭挞

简体鞭挞
繁体鞭撻
拼音biān tà
注音ㄅㄧㄢ ㄊㄚ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iān,(1)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组词】:鞭杆。鞭长莫及。(2) 用鞭子抽打。【组词】:鞭打。鞭扑。鞭责。鞭策。(3)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组词】:教鞭。(4)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组词】:钢鞭。竹节鞭。(5) 编连成串的爆竹。【组词】:鞭炮。小鞭。

tà, ◎ 用鞭棍等打人。【组词】:鞭挞。大张挞伐(a.使用武力大规模征讨;b.指对人进行声讨或攻击)。

基本含义

指严厉批评、严肃惩罚。

鞭挞的意思

鞭挞 [biān tà]

1. 鞭打;驱使。

受到他那种特有的决心的鞭挞。

[whip; flog lash; castigate;]

鞭挞 引证解释

⒈ 鞭打。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亡人见神》:“鞭挞奴婢,皆得其过。”
唐 高适 《封丘作》诗:“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我想,这就是 菲洲 黑奴虽日受鞭挞,还能活下去的原因。”

⒉ 驾驭,征服。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论》:“太祖 运筹演谋,鞭挞宇内。”
宋 苏辙 《进御集表》:“﹝ 神宗 ﹞自初即位,经营百度,有纲纪海内,鞭挞四夷之志。”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故 吐蕃 赞普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⒊ 犹驱送。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之三:“蹉跎 陶唐 人,鞭挞日月久。”
仇兆鳌 注:“鞭挞日月,犹云驱送岁月。”

⒋ 抨击。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最猛烈的鞭挞了那主人们的是 萧伯纳。”
秦牧 《艺海拾贝·笑的力量》:“对剥削阶级贪婪愚蠢的讽刺,对他们的风习影响的嘲弄和鞭挞,状物传神的譬喻,智慧警辟的语言,句句都可以引起幽默感。”

⒌ 责罚;折磨。

郁达夫 《薄奠》下:“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念头。”
华嘉 《寂寞》:“即使你躲进一个没有人烟的深谷,它的魔手还是要把你拖出来鞭挞。”


国语词典

鞭挞 [biān tà]

⒈ 用鞭子抽打。也作「鞭打」。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今之官府,督取甚急,往往鞭挞人民取足,至有伐叶为薪以易钱货。」
《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帐上帐下,但有犯者即鞭挞之;多有鞭死者。」

鞭打 扑打 扑挞 拷打

爱抚

⒉ 驱遣。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


鞭挞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爱抚释义:疼爱抚慰:他从小失去亲人的爱抚。母亲爱抚地为女儿梳理头发。

鞭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忍酷释义:⒈残忍暴虐。《陈书·任忠传》:“时有 沉客卿 者,吴兴 武康 人,性便佞忍酷。”《北史·恩幸传·孙小》:“性颇忍酷,所养子息,驱逐鞭挞,视如仇讎。”⒉忍受惨痛。《南史·梁纪下论》:“攀号之节,忍酷於踰年;定省之制,申情於木偶。”
    • 2.
      挝挞释义:鞭挞。
    • 3.
      斩挞释义:斩杀与鞭挞。 借指用刑法镇压。
    • 4.
      殴挞释义:殴打、鞭挞。
    • 5.
      海涅释义:亨利希·海涅(1797—1856)德国诗人、政论家。生于犹太商人家庭。代表作《哈尔茨山游记》讽刺德国小市民的庸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1843年结识马克思后,创作了大量卓越的政治诗歌,如《西里西亚纺织工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鞭挞普鲁士封建王朝的统治,号召人民起来斗争。
    • 6.
      狮子补释义:旧时官服上缀有狮子图象的徽饰。补,又称补子,指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图象徽饰,是官品的标志。明 清 两代官服文官绣鸟,武官绣兽。“狮子补”为武官二品的标志。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景泰 四年,锦衣指挥同知 毕旺,疏援 永乐 旧例,谓环卫近臣,不比他官,概许麟服……至於狮子补,又不特卑秩武人,今健儿荷刀戟者,无不以为常服,偶犯令輒和衣受缚,宛转於鞭挞之下,少顷,即供役如故。孰知一二品采章,辱褻至此。”《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这褂子上钉的可是狮子补子,这不是武二品吗?”
    • 7.
      肆掠释义:⒈鞭挞。《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按,《淮南子·时则训》作“毋笞掠”。⒉亦作“肆略”。大肆抢劫。《宋史·高宗纪三》:“虔州 卫兵及乡兵相杀,纵火肆掠三日。”明 李东阳《明故亚中大夫山西布政司左参政樊公墓碑铭》:“襄 邓 饥,流民肆掠,且万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初,广州 以贼遽至,不及清野,故贼得肆略。”清 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适 英 人以赂,故撤去四方炮臺之兵,肆掠於城外。”
    • 8.
      苍浪释义:花白。唐 白居易《冬至夜》诗:“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鬚鬢转苍浪。”明 张四维《双烈记·写意》:“年迈已衰残,鬢髮苍浪骨髓乾。”清 黄景仁《八月十四夜偕华峰放舟城东醉归歌此》:“两丸鞭挞如电掣,苍浪素髮难施镰。”
    • 9.
      谴笞释义:责其罪而鞭挞之。
    • 10.
      配户释义:按户摊派。《新唐书·食货志三》:“当时府、县配户督限,有稽违则迫蹙鞭挞,甚於税赋。”元 王恽《玉堂嘉话》卷五:“裴耀卿 迁 长安 令,旧有配户和市法,人厌苦之;裴 一切责豪门坐买,豫给以直,僦欺之弊遂絶。”
    • 11.
      采章释义:⒈彩色花纹。多指有彩纹的旌旗、车舆、服饰等。《左传·宣公十四年》:“臣闻小国之免於大国也,聘而献物,於是有庭实旅百;朝而献功,於是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加货。”杜预 注:“采章,车服文章也。”孔颖达 疏:“谓主人陈设物采文章以接宾。”《隋书·宇文恺阎毗等传论》:“稽前王之采章,成一代之文物。”唐 元稹《镇圭赋》:“备采章以尽饰,瑑崇高而定位。”⒉借指官吏。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偶犯令輒和衣受缚,宛转於鞭挞之下,少顷,即供役如故。孰知一二品采章,辱褻至此!”⒊喻才华。《后汉书·杨终应奉
    • 12.
      露白地牛释义:驯养日久听人役使的耕牛。佛教用以比喻皈依佛法者。《景德传灯录·福州大安禅师》:“安 在 潙山,三十年来,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牵出;若犯入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箇露白地牛,常在人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趂亦不去也。”亦作“露地白牛”。宋 黄庭坚《作浩然词赠何造诚》:“无钩狂象听人语,露地白牛看月斜。”亦省作“露地牛”。宋 朱熹《借韵呈府判张文既以奉箴且求教药》:“飞腾莫羡摩天鵠,纯熟须参露地牛。”
    • 13.
      鞭叱释义:鞭挞呵斥。引申为驱使。
    • 14.
      鞭墓释义: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 伍子胥 所以鞭 荆平王 之墓也。”鞭墓,谓以鞭击墓。意在鞭挞死者,报仇雪恨。
    • 15.
      鞭挞释义:鞭打,比喻抨击:这部作品对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 16.
      鞭耻释义:谓施行鞭挞以羞辱之。 引申为虐待、整治。

鞭挞(biant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鞭挞是什么意思 鞭挞读音 怎么读 鞭挞,拼音是biān tà,鞭挞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鞭挞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