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 [dì jìn]
1. 程度依次加深逐步前进。
英[go forward one by one;]
递进 引证解释
⒈ 依次而进。
引汉 傅毅 《舞赋》:“合场递进,案次而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夫寒暑递进,盛衰相袭。”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十巫递进,三医更謁;採金匱之宝藏,紬玉函之祕策。”
《诗刊》1978年第3期:“这些动人的描写,使我们联想到拍摄电影的一些艺术手法,由远及近,由背侧转向正面,再推进到特写,层层递进,历历如在目前。”
⒉ 顺次提升。
引宋 宋祁 《冯侍讲行状》:“未几, 孙宣公 亦入露门执经递进,公得 孙 同列以为宠。”
递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但释义:用在表示递进的复句的上半句里,下半句里通常有连词“而且、并且”或副词“也、还”等相呼应:不但以身作则,而且乐于助人。 这条生产线不但在国内,即使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增加新的困难。
- 2.
堆垜子释义:宋 时皇帝的禁军,通常按服役岁月与功次递进,于大礼(三年一次的明堂大祀)后的次年在殿廷比较武艺,皇帝亲临观看,称为“堆垜子”。凡服役期满的,根据在禁军资历的高低补外官。凡于堆垛日未去参加比武的,即被淘汰。宋 洪迈《容斋三笔·禁旅迁补》:“国朝宿衞禁旅迁补之制,以岁月功次而递进者,谓之排连。大礼后,次年殿庭较艺,乘舆临轩,曰‘堆垜子’。”
- 3.
层递释义:⒈层层递进。严复《原强》:“夫 中国 今日之民,其力、智、德三者,苟通而言之,则经数千年之层递积累,本之乎山川风土之攸殊,导之乎刑政教俗之屡变,陶钧炉锤而成此最后之一境。”⒉逐级递送。《清史稿·刑法志三》:“凡诉讼在外由州县层递至於督抚,在内归总於三法司。”⒊修辞格的一种。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来表达层层递进的意思。
- 4.
条缕释义:一条一缕。比喻细密。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因实递进,以次条缕,其目尤多,不可悉数。”黄远庸《财政部重要法令之说明》:“洎乎近年筹备立宪,将全国财政彻底清釐,试办预算,从其外形观之,固已条缕分晰、规订详明。”
- 5.
水递铺释义:水路驿站。《宋史·张齐贤传》:“自 荆渚 至 桂州,水递铺夫数千户,困於邮役,衣食多不给,论奏减其半。”《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内侍 杨永德 建请于 蔡 汴 河 置水递铺。”亦省称“水递”。清 吴伟业《永和宫词》:“私买琼花新样锦,自修水递进黄柑。”
- 6.
流水对释义:对偶的一种。 上下句意思相关,表达连贯、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句。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7.
联言判断释义:同时对几种事物情况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复合判断。组成联言判断的各个判断,叫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有两个联言支。联言支可以是简单判断,也可以是复合判断。各联言支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转折关系。联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各个联言支是否都真;只要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 8.
连四纸释义:即连史纸。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造皮纸》:“其次曰连四纸,连四中最白者曰红上纸。”《醒世姻缘传》第七回:“衙门上传梆,递进一角兵备道的文书来。拆开看时,里面却是半张雪白的连四纸,翠蓝的花边,焌黑的楷书字。”亦省作“ 连四 ”。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盖此中无纸,前因司道檄县属僧道擕纸来巖拓《元祐党籍》,余转市其连四陆张。” 明 文震亨 《长物志·器具》:“近 吴中 洒金纸、 松江 潭笺俱不耐久, 涇县 连四最佳。”参见“ 连史纸 ”。
- 9.
迭进释义:⒈轮番进言。⒉连续进击。⒊犹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