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道学 道学的意思
dàoxué

道学

简体道学
繁体道學
拼音dào xué
注音ㄉㄠˋ ㄒㄩ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o,(1) 路,方向,途径。【组词】:道路。铁道。志同道合。(2) 指法则、规律。【组词】: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组词】:道学。传道。修道。(4) 方法,办法,技术。【组词】:门道。医道。(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例句】: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组词】:会道门。一贯道。(8) 说,讲。【组词】: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9) 用语言表示情意。【组词】:道喜。道歉。道谢。(10) 线条。【组词】:铅笔道儿。(11)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12)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 量词。【组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14)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道学的意思

道学 [dào xué]

1. 宋代儒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的哲学思想。

[ a Confucian school of philosophy of the Song dynasty; ]

2. 形容迂腐守旧。

假道学。

[ affectedly moral; ]

道学 引证解释

⒈ 儒家的道德学问。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皮日休》:“皮日休 乃独请设科取士,是能於诸子淆杂之中,别出手眼,别其为儒学之宗,其有功於道学甚鉅。”

⒉ 道家或道教的学说。

《隋书·经籍志三》:“盖公 能言 黄老,文帝 宗之。自是相传,道学众矣。”
丰子恺 《怀李叔同先生》:“他自己就关起房门来研究道学。”

⒊ 唐 宋 两朝以培养道教徒为目的的专门学府。

《说郛》卷十引 前蜀 冯鉴 《事始》:“唐明皇 别置道学,隶 崇贤馆,课试如明经,谓之道举。”
《宣和遗事》前集:“闰月,置道学。詔州县学兼养道流,增置士名,自元士至志士,凡十三品。岁大比,许襴幞就试。后罢道学。”

⒋ 道教的法术。

晋 葛洪 《神仙传·李仲甫》:“仲甫 已在牀上,笑曰:‘天下乃有汝辈愚人,道学未得,而欲杀之。我寧得杀耶?’”

⒌ 指佛教徒和儒生。

《南史·儒林传·戚衮》:“简文 在东宫,召 衮 讲论。又尝置宴集玄儒之士,先命道学互相质难,次令中庶子 徐摛 驰骋大义,间以剧谈。”

⒍ 宋 代儒家 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 等的哲学思想。亦称理学。

宋 程颐 《上太皇太后说》:“儒者得以道学辅人主,盖非常之遇。”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当是时,道学未倡,公始以《中庸》授 横渠,开道学一脉。”
清 赵翼 《白鹿洞书院》诗:“道学一以振,朗日行中天。”

⒎ 形容为人处事迂腐,拘泥于礼法。

《红楼梦》第六四回:“晴雯 道:‘ 袭人 么?越发道学了,独自个在屋里面壁呢。’”
《负曝闲谈》第十八回:“这不是 黄子文 的道学,他怕同 如玉 坐了,有人看见,不甚方便之故。”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我从来不道学。男人道学,大半心怀叵测;女人道学,准是其貌不扬。”


国语词典

道学 [dào xué]

⒈ 黄老的学术。

《隋书·卷三四·经籍志三》:「汉时,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文帝宗之,自是相传,道学众矣。」

⒉ 宋儒所倡的性命义理之学。参见「理学」条。

⒊ 注重礼教而古板迂腐,不知变通者。

《文明小史·第二二回》:「世界上独有些人,面子上做得很道学的了不得,然而暮夜苞苴,在所不免。」


道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塾师释义:文言文,[原文]有两塾师邻村居,皆以道学自任。
    • 2.
      乔文假醋释义:指假斯文;假道学。
    • 3.
      伊川先生释义:⒈宋 理学家 邵雍 的别号。雍 字 尧夫。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古人号相同》:“邵尧夫、程正叔 俱号 伊川先生。”参见“伊川翁”。⒉宋 理学家 程颐 的别号。颐 字 正叔,宅于 河南 嵩县 东北 耙耧山 下,地处 伊川,故称。《宋史·道学传一·程颐》:“﹝ 颐 ﹞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涪 人祠 颐 於 北巖,世称 伊川先生。”宋 陈亮《书伊川先生春秋传后》:“伊川先生 之序此书也,盖年七十有一矣,四年而先生没。”亦省称“伊川”。宋 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下:“伊川 谓一诗中
    • 4.
      佛学释义:⒈即佛教哲学。通 常指包含在佛经中的各种教义、教理。来自古印度,东汉初传入中国。后融合儒、道学说,形成中国佛 学的多种派别。基本特征是否认客观世界的物质性,宣扬精神、意识第一性。把现实世界说成是无意义 的、假的,论证虚构的天国是真的理想世界,教人漠视现实生活,向精神世界寻求解脱。对宋明理学有 直接影响。⒉以佛教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
    • 5.
      党狱释义:⒈古代指监禁、诛杀党人。明 高启《咏隐逸·陈留老父》:“汉 衰党狱起,朝柄在刑餘。”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宋 曾以道学替 金 元 治心,明 曾以党狱替 满清 箝口。”⒉指逮捕、杀戮反对党成员。邹鲁《洪宪之役》:“溯自二年讨 袁 军失败,袁世凯 大兴党狱,党人死者甚多,非党员被诬者亦不少。”
    • 6.
      公安派释义:明 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 袁宏道 及其兄 宗道 弟 中道 为首。因三 袁 是 公安(今属 湖北省)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重视小说戏曲的文学价值,在当时有较大影响。他们的部分作品抨击时政,表现对道学的不满;多数篇章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 7.
      勦取释义:抄取。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三》:“其门弟子又蹈袭其师説各立门户。深衷厚默,勦取道学之名以为进取之捷径。”清 姚鼐《读<司马法><六韬>》:“今《六韜》勦取兵家之説,附之 太公 而弥鄙陋。”清 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二:“顾取 朱笠亭《明人诗钞》,以为读 明 诗之善本,孰知其所自为説大都勦取《静志居诗话》。”
    • 8.
      北方交通大学释义:中国以工科为主,兼有管理科学、理科、文科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09年,初名铁路管理传习所。后校名多次变更,1952年改名为北京铁道学院,1970年改现名。设有管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研究生院以及运输管理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建筑等系。
    • 9.
      发策释义:⒈发出策问。古代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简称策。《汉书·公孙弘传》:“上乃使 朱买臣 等难 弘 置 朔方 之便。发十策,弘 不得一。”颜师古 注:“言其利害十条,弘 无以应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主文者侍中 刘霄,故 辽 官,降於 金,愤 宋 助伐 金,发策,问 宋上皇 无道,少帝 失信,举人承风旨,极口詆毁。”⒉指所发出的策问。《宋史·道学传二·尹焞》:“尝应举,发策有诛 元祐 诸臣议……不对而出。”⒊发动策划。《后汉书·郅恽传》:“方今镇、岁、荧惑并在 汉 分翼、
    • 10.
      吾家先生释义:宋 哲学家 邵雍 负盛名,晚年躬耕不仕,时人称之为“吾家先生”。 《宋史·道学传一·邵雍》:“士大夫家识其(邵雍)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廝隶皆驩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復称其姓字。”
    • 11.
      四先生释义:⒈宋谢良佐、游酢、吕大临、杨时,均为理学家程颐的弟子,时称“四先生”。 见《宋史·道学传二·谢良佐》。⒉宋崔鷃、陈恬皆戊戌生,田昼、李豸皆己亥生,并居颍昌阳翟,四人均反对熙宁变法,合称“戊己四先生”。见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
    • 12.
      外集释义:⒈正集(传世的定本)以外的文稿汇编,多为后人编集遗缺、伪作或次要作品而成。金 王若虚《臣事实辨上》:“退之《论范蠡招文种事略》……其文辞不甚佳,此必少年所作,故黜於外集。”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⒉僧人以佛经为内学,故以所作诗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全室外集九卷续集》。⒊道家尊道学而薄事功,故以所作议政之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三鱼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
    • 13.
      奉祠释义:⒈祭祀。《史记·封禅书》:“杜主,故 周 之右将军,其在 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后汉书·桓晔传》:“赐 遣吏奉祠,因县发取祠具,曄 拒不受。”⒉宋 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他们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见《宋史·职官志十》。《宋史·道学传三·朱熹》:“詔以 熹 累乞奉祠,可差主管 台州 崇道观。”宋 陆游《上书乞祠》诗:“上书又乞奉祠归,梦到湖边自叩扉。”
    • 14.
      妖妄释义:⒈怪异荒诞。 《三国志·魏志·刘晔传》:“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宋史·道学传一·程颢》:“自道之不明也,邪诞妖妄之説竞起。”明 张居正《答山西崔巡抚计纳叛招降之策》:“何为纳此无用之人,听其妖妄之説,而坏已成之功,失永久之利哉?”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六节:“汉 光武帝 以今文经学为基础,大力提倡妖妄的谶纬之学,藉以证明自己受天命,应该做皇帝。”⒉指怪异荒诞之说。《孔丛子·叙书》:“然今俗儒,繁説远本,杂以妖妄,难可以教。”⒊指妖术,旁门左道。《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四年》:
    • 15.
      孙膑减灶释义:孙膑是战国时齐国人,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他早年曾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到魏国做了将军,很得魏惠王的信任。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就假意把他请到魏国,暗中却在魏惠王面前诬告他私通齐国。魏惠王大怒,命人把孙膑的膝盖骨挖去,还在他脸上刺了字。孙膑假装发疯,躲避了杀身大祸,后来,孙膑逃回齐国,齐威王很佩服孙膑的才能,对他大加重用。
    • 16.
      宋明理学释义: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 17.
      尊礼释义:⒈尊崇礼法。《礼记·表记》:“周 人尊礼尚施。”孔颖达 疏:“尊礼尚施者,谓尊重礼之往来之法,贵尚施惠之事也。”《宋史·道学传一·张载》:“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⒉隆重的礼仪。《国语·越语下》:“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韦昭 注:“言当卑约其辞、尊重其礼以求平。”一说,尊礼,撙礼。谓贬抑自己的身份,不敢以平等之礼相待。见 俞樾《群经平议·国语二》“卑辞尊礼”。⒊敬重而厚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如 燕,昭王 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
    • 18.
      教泽释义:教化或教育的恩泽。 《战国策·齐策六》:“田单 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明 李贽《与焦弱侯书》:“不知 孔子 教泽之远自然遍及三千七十,以至万万世之同守斯文一脉者,乃学其讲道学,聚徒众,收门生,以博名高,图富贵。”严复《有如三保》:“且外人常谓以中土士夫今日之居心行事而言,则三千年教泽,结果不过如是。”
    • 19.
      濂溪释义:湖南省 道县 水名。 宋 理学家 周敦颐 世居溪上。周 晚年移居 江西 庐山 莲花峰 下,峰前有溪,因取旧居 濂溪 以为水名,并自以为号,世称 濂溪先生。宋 黄庭坚 有《濂溪诗》。《宋史·道学传一·周敦颐》:“﹝ 周敦颐 ﹞以疾求知 南康军。因家 庐山 莲花峯 下,前有溪,合於 湓江,取 营道 所居 濂溪 以名之。”清 方苞《余处士墓表》:“求 朱子 遗蹟,再至 匡庐,淹留 濂溪、鹿洞。”
    • 20.
      灵居释义:神仙住处;修道学仙者的住处。

道学(daoxu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道学是什么意思 道学读音 怎么读 道学,拼音是dào xué,道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道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