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调 [gǔ diào]
1. 古代的乐调。
2. 比喻高雅脱俗的诗文、言论。常以称颂他人。
4. 见“古调诗”。
古调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乐调。
引唐 刘长卿 《听弹琴》诗:“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隋 氏取 汉 以来乐器、歌章、古调併入清乐,餘波至 李唐 始絶。”
⒉ 比喻高雅脱俗的诗文、言论。常以称颂他人。
引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忽闻歌古调,归思欲霑巾。”
清 黄鷟来 《和韵送戚缄子归蠙城》之三:“古调岂终絶?《阳春》原和稀。”
⒊ 见“古调诗”。
古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余景释义:⒈残留的光辉。 《文选·潘岳<秋兴赋>》:“听离鸿之晨吟,望流火之餘景。” 李周翰 注:“流火,心星也。秋,心星西下将没,故有餘景也。”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歌响未终,餘景就毕。” 唐 陆贽 《月临钟湖赋》:“临远峯而欲落,沉餘景而犹满。”⒉馀日;残生。 宋 沉辽 《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诗:“餘景避世讙,栖迟在丘壑。”
- 2.
古调不弹释义:唐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吹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古代的曲调不再弹了。比喻淳朴的古老风尚 不多见了。现用以比喻过时的东西不再受欢迎。
- 3.
古调释义:⒈古代的乐调。⒉比喻高雅脱俗的诗文、言论。常以称颂他人。⒊见“古调诗”。
- 4.
嚼徵释义:谓调弄音律。 清 吴伟业《楚两生歌》:“一生嚼徵与含商,笑杀 江 南古调亡。”
- 5.
天风释义:风。风行天空,故称。汉 蔡邕《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唐 韩愈《辛卯年雪》诗:“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旛旂。”明 郑若庸《玉玦记·赏春》:“好趁天风,直上青霄。”郭沫若《哀时古调》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
- 6.
楚江释义:⒈楚 境内的江河。 唐 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 中断 楚 江开,碧水东流至北迴。”宋 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词:“莫唱 江 南古调,怨抑难招,楚 江沉魄。”清 吴伟业《顾西巘侍御同沉友圣虎丘即事》诗:“我昔 楚 江同 宋玉,君今 吴 市访 梁鸿。”⒉见“楚江体”。
- 7.
横目释义:⒈《庄子·天地》:“夫子无意於横目之民乎?愿闻圣治。 ”成玄英 疏:“五行之内,唯民横目。”后以“横目”指人民,百姓。前蜀 韦庄《小将张彦射虎歌》:“海内昔年狎太平,横目穰穰何峥嶸。”宋 陆游《寓叹》诗:“虚名但可欺横目,薄俗何时復结绳。”⒉犹怒目。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隶横目相仇,言词兇谩。”郭沫若《前茅·哀时古调》诗之三:“羡煞人,黄金印,顺口说合纵,横目说连衡。”⒊数字四的隐语。目字,横则为“四”。《晋书·五行志中》:“武帝 太康 三年平 吴 后,江 南童謡曰:‘局缩肉,数横目,中国当败
- 8.
金错刀释义:⒈古代钱币名。王莽 摄政时铸造,以黄金错镂其文。也称错刀。《东观汉记·邓遵传》:“詔赐 遵 ……金错刀五十。”⒉泛指钱财。汉 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宋 梅尧臣《饮刘原甫家》诗:“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千。”亦省称“金错”。宋 沉辽《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惭无锦绣段,何以报金错。”明 王骥德《男王后》第三折:“姑娘!我本游学 韩 童,获侍吹簫 秦 女,辱投金错,惭报琼瑶。”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余出入应酬之费,与荆人日用金错泉布,皆出姬手。”参见“错刀”。⒊刀名。三国 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