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安邦 [xīng guó ān bāng]
1. 使国家兴盛、安定。 “国”与“邦”的意思本来是有区别的:“大曰邦,小曰国”(见《周礼·天官·太宰》注);国是象形字,本来还是“国都”的意思。但在“兴国安邦”这一词语中“邦”和“国”却是同义词,都是“国家”的意思。
兴国安邦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国富民强释义: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 2.
夜不闭户释义:夜里睡觉不关门,也没有人来偷盗。形容社会治安良好。
- 3.
天下太平释义: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 4.
太平盛世释义:安定、兴盛的时代。
- 5.
安居乐业释义: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后汉书·仲长统传》:“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
- 6.
政通人和释义:政事顺遂,人民和乐。 形容国泰民安。
- 7.
民富国强释义: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 8.
民康物阜释义:阜:多。 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 9.
河清海晏释义:也说海晏河清。黄河的水澄清,大海风平浪静。用以比喻天下太平。唐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河:黄河。晏:平静。
- 10.
海晏河清释义:见〖河清海晏〗。
兴国安邦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人荒马乱释义: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 2.
六畜不安释义:六畜:牛、马、羊、猪、鸡、狗。牲畜也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很厉害。
- 3.
兵慌马乱释义: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出 处 明·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荒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 4.
兵荒马乱释义: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 5.
兵连祸接释义: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
- 6.
兵连祸结释义:《汉书·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指战祸接连不断。
- 7.
内忧外患释义: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来自国外的侵略。《国语·晋语六》:“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管子·戒》:“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 8.
哀鸿遍地释义: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 9.
哀鸿遍野释义:《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 后用“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有流离失所、悲哀呼号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 10.
国已不国释义:一个国家已经不像一个国家。
- 11.
国破家亡释义: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 12.
民不聊生释义:老百姓无以为生,没有办法生活下去。《史记·春申君列传》:“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 聊:依赖。
- 13.
水深火热释义: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14.
海水群飞释义:比喻国家不安宁。
- 15.
炮火连天释义:形容正处在激烈的战争状态。
- 16.
烽火连天释义:形容战火遍及各地。
- 17.
狼烟四起释义:四处有报警的烽火,指边疆不平靖。
- 18.
生灵涂炭释义: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生灵:人民。涂炭:泥淖(nào)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处境。
- 19.
荒淫无道释义:荒淫:淫乱无度,贪恋酒色。无道:不讲或不行道义。多指君主生活糜烂,重用奸佞,残害忠良,奴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