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爪 [hǔ zhǎo]
1. 虎之爪;虎爪形。
3. 虎爪书。书体的一种。
虎爪 引证解释
⒈ 虎之爪;虎爪形。
引《山海经·中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犬,虎爪有甲,其名曰獜。”
《后汉书·舆服志下》:“佩刀……小黄门雌黄室,中黄门朱室,童子皆虎爪文。”
⒉ 虎爪书。书体的一种。参见“虎爪书”。
引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召、奏用虎爪,为不可学,以防诈伪。”
清 赵翼 《题百体寿字》诗:“垂露偃波取殽列,:鵠头虎爪倣走飞。”
虎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虎断魂释义:梦幻西游中的一种兵器,出如虎奔,刺如虎爪,扫如虎尾,锁如虎噬,声如虎啸。
- 2.
八极拳释义:一种拳术。发源于河北省沧县。因该拳可把劲力发向四面八方,故称为“八极拳”。此拳发功刚猛,打击威力很大。因拳形与钯子的铁爪相似,故亦称为“钯子拳”。其套路可分小八极拳﹑大八极拳﹑八极连环拳和六大开拳等。或称为“巴子拳”﹑“钯子拳”﹑“空心拳”、“虎爪拳”。
- 3.
虎爪释义:⒈虎之爪;虎爪形。⒉虎爪书。书体的一种。
- 4.
虎爪板释义:古代用虎爪书写在木板上的委任状。
- 5.
跳扑释义:跳跃扑冲。 晋 郭璞《山海经图赞·中山经·獜》:“有兽虎爪,厥号曰獜,好自跳扑,鼓甲振奋。”骆宾基《幼年》第二章:“小三点 也似乎知道是带它出游,撒着欢,向我前胸跳扑。”
- 6.
锁喉释义:武术擒拿手法的一种,通常是指双方面对面,或者从对方身后,以擒拿中的虎爪或鹤爪手法正手或反手抓住对手喉部,以此使对方窒息或颈部神经遭受压迫的一种攻击手法,是一种十分凶残的攻击手法。
- 7.
陆吾释义:传说中的 昆仑山 神名。即 肩吾。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
- 8.
鹄头释义:⒈书体名。南朝 梁 庾肩吾《<书品>序》:“蚊脚傍低,鵠头仰立。”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字》:“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倒薤、蛇书、虫书、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虽义涉浮浅,亦书家之前流也。”清 赵翼《题百体寿字》诗:“垂露偃波取殽列,鵠头虎爪倣走飞。”⒉指辟召贤士的诏书。因用鹄头体书写,故称。宋 杨亿《君可思赋》:“版急鵠头,书详马尾。”宋 王安石《后殿朝次偶题》诗:“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鵠头。”元 吕诚《次韵答偶武孟》:“犹忆当年
- 9.
鼓甲释义:⒈鼓动鳞甲。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獜》:“有兽虎爪,厥号曰獜。好自跳扑,鼓甲振奋。”⒉裂开种皮。《初学记》卷十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万物皆鼓甲而出。故谓之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