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书台 书台的意思
shūtái

书台

简体书台
繁体書臺
拼音shū tái
注音ㄕㄨ ㄊㄞ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tái tāi,(1) 高平的建筑物。【组词】:亭台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组词】:井台。窗台。灯台。(3) 量词。【组词】:一台戏。(4) 台湾省的简称。【组词】:台胞。台币。(5) 姓。(6) 桌子、案子。【组词】:写字台。(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组词】:台鉴。台甫。(1)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基本含义

指的是专门用来放置书籍的桌子或架子。也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博览群书的人。

书台的意思

书台 [shū tái]

1. 读书的处所。

书台 引证解释

⒈ 读书的处所。

南朝 宋 雷次宗 《豫章古今记》:“徐孺 宅在 梅福 宅东……又云 孺 宅北去城一里,亦曰书臺。”
明 萧芷厓 《秋居杂兴》诗之一:“书臺穷目稻畦平,泽国风高白苧城。”


书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絶学释义:⒈弃绝学业。⒉失传的学问。⒊谓造诣独到之学。更多解释弃绝学业。《老子》:“絶学无忧。”《庄子·山木》:“孔子 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絶学捐书。”宋 苏轼《和桃花源》:“躬耕任地力,絶学抱天艺。”失传的学问。《汉书·韦贤传论》:“汉 承亡 秦 絶学之后,祖宗之制,因时制宜。”宋 朱熹《近思录》卷二:“为去圣继絶学,为万世开太平。”清 黄景仁《董子读书台》诗:“广川 绍絶学,命世 伊 吕 儔。”谓造诣独到之学。清 恽敬《<说文解字谐声谱>序》:“若夫成一家之絶学,求前人之坠绪,开后来之精识。”章炳
    • 2.
      二台释义:⒈指尚书台与御史台。⒉指唐时的监察御史与殿中侍御史。⒊指南朝宋徐羡之和傅亮。时二人职居台辅之位,故称。
    • 3.
      仆射释义:古代官名。 始于秦。凡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根据所领职事作称号,即其中的首长。汉代后职权渐重,属尚书台,分左、右仆射。魏晋后相当于宰相职位。隋唐归尚书省。南宋后废。射(yè)。
    • 4.
      台官释义:⒈汉时尚书台长官的统称。 ⒉唐宋御史台长官的统称。⒊泛指朝廷公卿。
    • 5.
      台省释义:⒈汉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 后因以“臺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⒉唐代有时亦将三和公御史台合称为“臺省”。
    • 6.
      台阁释义:官府。本指尚书台,此指大官府。
    • 7.
      天台释义:⒈谓尚书台、省。 《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胡三省 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三臺”。⒉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程元 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明 郑仲夔《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⒊山名。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明 杨珽《龙膏记·邂逅》:“听言词
    • 8.
      天阁释义:尚书台。
    • 9.
      定军山释义:山名。在今 陕西省 沔县 西南。两峰对峙,山上有平坂。东汉 末年 刘备 部将 黄忠 大败 曹操 军于此。山下有 诸葛亮 陵墓及庙宇。《三国志·蜀志·黄忠传》:“建安 二十四年,於 汉中 定军山 击 夏侯渊。渊 众甚精,忠 推锋必进……一战斩 渊。”宋 陆游《游诸葛武侯书台》诗:“定军山 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 10.
      尚书省释义:官署名。 东汉设置,称尚书台。南北朝始称尚书省,总理六尚书事,下分各曹。隋唐以后,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代时置时废,明代各部直接对君王负责,不设尚书省。清制同。
    • 11.
      尚书郎释义:官名。 东汉 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 晋 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可汗问所欲,‘木兰 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明 黎民表《紫荆关》诗:“金城 谁献议,老作尚书郎。”
    • 12.
      文选楼释义:楼名。 一在 湖北省 襄阳县。南朝 梁 昭明太子 萧统 建。统 集 刘孝威、庾肩吾 等十余人,于此辑《文选》,故名。一在 江苏省 扬州市。旧谓 萧统 读书处。或言非是,乃 隋 曹宪 故居,宪 以《文选》教授生徒,故名所居巷为 文选巷,楼为 文选楼。清 阮元 居 文选巷,建楼五间,题名 隋文选楼,用以藏书,所辑书名《文选楼丛书》。清 赵翼《昭明读书台》诗:“昭明 文选楼,旧在 邗江 涘。”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文选楼》:“扬州 有 文选楼、文选巷 之名。见於 王象之《舆地纪胜》及 罗愿《鄂州集》。乃 隋 曹
    • 13.
      气丧释义:犹言泄气,沮丧。前蜀 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虬髯客》:“客见之。默居末坐,气丧心死。饮数杯,招 靖 谓曰:‘此真天子也。’”宋 陆游《游诸葛武侯书台》诗:“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郭沫若《蜩螗集·颂苏联红军》:“三年执政后的嗜杀狂已经是头垂而气丧。”
    • 14.
      灵凫释义:相传 汉明帝 时,邺 令 王乔 有神术,每月朔自县诣尚书台,帝怪其来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见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凫来,举罗,但得一双舄。见 汉 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因以为典。
    • 15.
      玄景释义:⒈黑影;夜影。⒉比喻荫庇他人的恩德。⒊神话中天帝藏书台。⒋夜色;夜景。
    • 16.
      禁台释义:犹台省。指禁中尚书台等官署。亦为中央级官府的统称。
    • 17.
      郎中释义:⒈古代官名。战国时为国君侍卫。秦汉为郎中令的属官。东汉以后为尚书台属官。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是尚书、侍郎、丞以下的官员。⒉〈方〉称中医医生。
    • 18.
      郎官释义:谓侍郎、郎中等职。秦 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西汉 因 秦 制不变。东汉 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 时期,尚书郎官之制,略同于 汉。隋 分郎官为侍郎与郎。唐 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唐 以后郎官的设置,基本上无大变革。《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曰﹞‘且陛下从 代 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輦受其言。’”《后汉书·明帝纪》:“馆陶公主 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帝﹞谓羣臣曰:‘郎官上应列宿,出

书台(shut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书台是什么意思 书台读音 怎么读 书台,拼音是shū tái,书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书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