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wù,(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组词】: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2) 内容,实质。【组词】:言之有物。(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例句】: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所归)。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zhī zhì,(1) 晓得,明了。【组词】: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 使知道。【组词】:通知。知照。(3) 学识,学问。【例句】:知识,求知。无知。(4) 主管。【例句】: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组词】:相知。知音。知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例句】:故知(老朋友)。(1) 同“智”,智慧。
1. 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谓知识尚有欠缺。亦作:一事不知。
⒈ 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谓知识尚有欠缺。
引汉 扬雄 《法言·君子》:“圣人之於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汉 崔瑗 《河间相张平子碑》:“一物不知,实以为耻。”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一物不知,君子所耻。’是则时无远近,事无巨细,必藉多闻,以成博识。”
《孽海花》第二回:“论起‘一物不知,儒者之耻’的道理,这是正当办法。”
亦作“一事不知”。 《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餘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成语》:“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晋书》 陶渊明 谓 范隆 曰,一物不知,君子之耻。”
按:陶渊明 乃 刘渊 之误。 《晋书·刘元海载记》:刘渊 幼好学,尝谓同门生 朱纪、范隆 曰:“一物之不知,固君子之所耻也。”
⒈ 对某一事物不了解,指知识尚有欠缺、不完备。
引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汉·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一物不知,实以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