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明审 明审的意思
míngshěn

明审

简体明审
繁体明審
拼音míng shěn
注音ㄇㄧㄥˊ ㄕㄣ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亮,与“暗”相对。【组词】: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组词】: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3) 懂得,了解。【组词】: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4) 公开,不隐蔽。【组词】:明说。明讲。明处。(5) 能够看清事物。【组词】: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6) 睿智。【组词】:英明。贤明。明君。(7) 视觉,眼力。【组词】:失明。(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例句】: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组词】:明日。明年。(10) 中国朝代名。【组词】:明代。(11) 姓。

shěn,(1) 详细,周密。【组词】:审慎。审视。(2) 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组词】:审查。审定。审订。审核。审美。审计。审评。审时度势。(3) 讯问案件。【组词】:审理。审判。审讯。公审。(4) 知道:不审近况如何?(5) 一定地,果然。【组词】:审如其言。

基本含义

明智审慎,指明明白白地审慎思考、明察事理。

明审的意思

明审 [míng shěn]

1. 明察精细;精明仔细。

2. 明确周密。

4. 开朗而审慎。

明审 引证解释

⒈ 明察精细;精明仔细。

《逸周书·大戒》:“上之明审教幼,乃勤贫贱。”
唐 柳宗元 《封建论》:“闻 黄霸 之明审,睹 汲黯 之简靖,拜之可也,復其位可也。”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八:“一日, 福唐 蔡叶丞 祕召公啜小团,坐久,復有一客至。公啜而味之,曰:‘非独小团,必有大团杂之。’ 丞 惊呼。童曰:‘本碾造二人茶。继有一客至,造不及,乃以大团兼之。’ 丞 神服公之明审。”

⒉ 明确周密。

《隋书·天文志上》:“案土圭正影,经文闕略,先儒解説,又非明审。”
《新唐书·刘子玄传》:“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⒊ 开朗而审慎。

宋 叶适 《夫人林氏墓志铭》:“余以病归,捨舟山行,始识君,见其质性冲泊,器宇明审,侃然穷邑中,量过其任者也。”


明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仕门释义:指仕宦之家。 《隋书·刑法志》:“是后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又勑仕门之子弟常讲习之。 齐 人多晓法律,盖由此也。”
    • 2.
      清察释义:明审;明著。
    • 3.
      简靖释义:简约清静。《南史·宋纪中·文帝》:“躬勤政事,孜孜无怠,加以在位日久,惟简靖为心。”唐 柳宗元《封建论》:“闻 黄霸 之明审,覩 汲黯 之简靖。”《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齐显祖 之初立也,留心政术,务存简靖,坦於任使,人得尽力。”
    • 4.
      精沐释义:犹清明。 清察明审。
    • 5.
      雠閲释义:亦作“讐阅”。 校阅。明 文徵明《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卢君墓表》:“又尝奉命典试 江 右,讐閲明审,取舍惟公。”清 姚鼐《翰林院庶吉士侍君权厝铭》:“是时君已得疾,而讐閲不懈。”

明审(mingsh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明审是什么意思 明审读音 怎么读 明审,拼音是míng shěn,明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明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