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 [cǎo lú]
1. 茅屋。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英[thatched cottage;]
草庐 引证解释
⒈ 简陋的草屋。
引《后汉书·周燮传》:“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 刘知常 ﹞乃於所居之傍,闢草庐以居,时人谓之‘草庵居士’。”
《元史·吴澄传》:“澄 所居草屋数间, 程鉅夫 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
⒉ 用以谦称自己的住处。
引明 刘基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之十七:“草庐不枉达官车,长日惟消满架书。”
⒊ 犹草野。
引晋 刘寔 《崇让论》:“在朝之士相让於上,草庐之人咸皆化之。”
国语词典
草庐 [cǎo lú]
⒈ 草舍、草房。
引《后汉书·卷五三·周燮传》:「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顾臣于草庐之中。」
草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顾茅庐释义: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 2.
三顾草庐释义: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 3.
刺血释义:刺手指出血。表示虔敬的一种苦行。《宣和遗事》前集:“﹝ 大观 四年﹞禁燃顶、炼臂、刺血、断指之类。”宋 吴自牧《梦粱录·后妃列女》:“唐 孝女 冯 氏……誓不嫁以奉母。母病篤,刲股治之不救。葬母,乃结草庐墓下,以供晨香夕灯,侍奉如生,又刺血书经,报劬劳之恩。”
- 4.
守藩释义:指王侯驻守其封地。 亦指受封为王侯。《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奉藩无状,遇恶暴列,陛下不忍致法,加大恩,遣使者申諭道术守藩之义。”《后汉书·济北惠王次传》:“济北王 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没哀慟,焦毁过礼,草庐土席,衰杖在身,头不枇沐,体生疮肿。”《晋书·姚兴载记下》:“陛下若以臣为社稷之忧,除臣而国宁,亦家之福也。若垂天性之恩,不忍加臣刑戮者,乞听臣守藩。”
- 5.
懽如释义:欣喜貌。宋 叶适《草庐先生墓志铭》:“事父母兄无违志,朋友不倍其言,妻子裕如也,邻里懽如也。”
- 6.
炎祚释义:⒈五行家谓 刘汉、赵宋 皆以火德王,因以“炎祚”指 汉 或 宋 的国统。 宋 洪迈《容斋续笔·后妃命数》:“中兴炎祚,成四百年之基者,发 之五世孙 光武 也。”《宋史·乐志七》:“盛德在火,相我炎祚。”⒉三国 蜀 刘备 自称得 汉 之正统,故亦指 蜀汉。清 刘师恕《卧龙冈武侯祠》诗:“大星堕地终炎祚,古柏参天傍草庐。”
- 7.
献新释义:⒈以新收获的谷物、果品等先祭神灵,后自享用的一种风俗。 唐 卢纶《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诗:“从赏野邮静,献新秋果鲜。”《清史稿·礼志四》:“依 明 洪武 三年例,朝夕焚香,朔望瞻拜,时节献新。”洪深《香稻米》第一幕:“阴历的十月初一,黄二官 家里,正忙着‘献新’。所谓献新--献新谷斋祭了天神,自己才敢享用--倒是一个旧风俗,不但 江 南,就是别处地方都有。”⒉指劳动者将新鲜的收获物献给统治者。明 无名氏《草庐记》第四五折:“我是江下渔翁献新。”
- 8.
玉署释义:⒈官署的美称。南朝 梁 刘孝绰《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终朝守玉署,方夜劳石扉。”《南史·恩幸传论》:“门同玉署,家号金穴。”宋 杨万里《送丁子章将漕湖南》诗之三:“看渠还玉署,老我正归耕。”王闿运《丁文诫诔》:“光旧德而文通,宜早翔於玉署。”⒉指玉堂。翰林院别称。唐 吴融《闻李翰林游池上有寄》诗:“花飞絮落水和流,玉署词臣奉詔游。”元 邓元原《贺圣节表》:“名叨玉署,目极璇霄。”明 王洪《留别孙孟博》诗:“草庐晦跡怜君老,玉署登名愧我先。”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惟 康熙 六年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
- 9.
苫宇释义:草庐。
- 10.
茅庐三顾释义: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 11.
草堂释义:草庐。 隐者所居的简陋茅屋。
- 12.
草室释义:草庐;草房。《后汉书·独行传·范冉》:“遭党人禁錮……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餘年,乃结草室而居焉。”宋 梅尧臣《蚕女》诗:“自从蚕蚁生,日日忧蚕冷。草室常自温,云髻未暇整。”
- 13.
草庐三顾释义: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 14.
诸葛亮释义:(181—234)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南)人。东汉末,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公元207年刘备三顾其草庐,他对刘备提出逐步统一全国的方略,即所谓《隆中对》,为刘备采纳。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限制豪强势力,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兴修水利,屯田汉中,发展农业生产。对统一开发中国西南地区有所贡献。治事谨慎,善于用兵。有《诸葛亮集》。
- 15.
诸葛庐释义:⒈诸葛亮 隐居时的草庐。 唐 刘禹锡《陋室铭》:“南阳 诸葛 庐,西 蜀 子云 亭。”⒉名胜古迹名。在 河南省 南阳市 西南 卧龙岗 武侯祠 内,建筑别致,景色幽雅。附近尚有 三顾堂、躬耕亭 等胜迹。
- 16.
蹒行释义:行步缓慢摇摆貌。宋 叶适《草庐先生墓志铭》:“面於 方山,木或春彫,草或冬蕃,井不先汲,炊不蚤熟,蹣行株坐自若也。”清 包世臣《与杨季子论文书》:“而戾者乃欲颠倒条理,删节助字,务取詰屈,以眩读者。是何异自憾状貌之无以过人,而抉目截耳,折筋刲脇,蹣行於市,而矜詡其有异於人人也耶?”
- 17.
躬耕陇亩释义:说“我当年亲自在南阳种田为生,后承蒙刘备三次到我的草庐接见我......”。
- 18.
隆中顾释义:指 刘备 三顾 诸葛亮 于草庐之中事。 明 丁鹤年《自咏》之五:“频繁谁在 隆中 顾,憔悴惟餘泽畔吟。”
- 19.
顾庐释义:三国 蜀 刘备 三顾 诸葛亮 于草庐之中,咨以当世之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后因以“顾庐”为访贤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