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昆吾 昆吾的意思
kūn

昆吾

简体昆吾
繁体
拼音kūn wú
注音ㄎㄨㄣ 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ūn,(1) 子孙,后嗣。【例句】:昆裔(子孙后代)。后昆。(2) 哥哥。【例句】:昆弟(a.兄弟;b.友好亲爱)。昆仲。昆季。昆玉(称人兄弟的敬辞)。(3) 众多。【例句】:昆虫(虫类的统称)。(4) 山名(a.“昆山”,在中国上海市和江苏省;b.“昆仑山”,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处,亦作“崑崙山”)。

wú yù,(1) 我,我的。【组词】:吾身。吾国。吾辈。(2) 姓。(1) 古同“御”,抵御。

基本含义

指兄弟之间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情谊。

昆吾的意思

昆吾 [kūn wú]

1. 山名。美石名。指昆吾之君。古丘名。传说太阳正午所经之处。地名。在长安南,靠终南山,汉代属上林苑的范围。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刀剑。借指正午。夏·商之间部落名。古掌管冶铸之官。

昆吾 引证解释

⒈ 山名。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百里曰 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
郭璞 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
唐 崔融 《咏宝剑》:“宝剑出 昆吾,龟龙夹彩珠。”

⒉ 美石名。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珉昆吾。”
《云笈七籤》卷二六:“﹝ 流洲 ﹞上多山川积石,名为昆吾。冶其石成铁作剑,光明洞照如水精状,割玉如泥。”

⒊ 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刀剑。参见“昆吾刀”。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他轻举龙泉杀 车胄,怒拔昆吾坏 文丑。”
明 汪廷讷 《种玉记·露遣》:“切莫按昆吾,论同胞休戚相须。”
清 李渔 《玉搔头·抗节》:“不用仗昆吾,赤手擒羆虎。”

⒋ 古掌管冶铸之官。

《逸周书·大聚》:“乃召昆吾,冶而铭之金版,藏府而朔之。”
孔晁 注:“昆吾,古之利冶。”
卢文弨 校引 谢墉 曰:“昆吾乃掌冶世官。注云‘利冶’误。”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昆吾彝器,能者鐫勋。”
唐 郭振 《古剑篇》:“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⒌ 夏 商 之间部落名。 己 姓。初封于 濮阳 (今 河南省 濮阳市 )。 夏 衰, 昆吾 为 夏 伯,迁于 旧许 (今 河南省 许昌市 ),后为 商汤 所灭。

《诗·商颂·长发》:“韦 顾 既伐, 昆吾 夏桀。”
毛 传:“有 昆吾 国者。”
郑玄 笺:“顾、昆吾 皆 己 姓也。”

⒍ 指 昆吾 之君。参阅《史记·楚世家》。

《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皇祖伯父 昆吾,旧 许 是宅。”
明 杨慎 《封建》:“夷羿 篡弑矣, 昆吾 雄伯矣。”

⒎ 古丘名。传说太阳正午所经之处。

《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 暘谷 ……至于 昆吾,是谓正中。”
高诱 注:“昆吾邱,在南方。”
汉 张衡 《思玄赋》:“躋日中于 昆吾 兮,憩 炎火 之所陶。”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诔》:“风生閶闔,日去 昆吾。”

⒏ 借指正午。

唐 孟郊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巾车徇前侣,白日犹昆吾。”

⒐ 地名。在 长安 南,靠 终南山,汉 代属 上林苑 的范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昆吾 御宿 自逶迤, 紫阁 峰阴入 渼陂。”


国语词典

昆吾 [kūn wú]

⒈ 国名。位今河南省濮阳县,曾为夏伯,后为商汤所灭。

⒉ 正午时太阳所在的地方。

《淮南子·天文》:「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文选·张衡·思玄赋》:「跻日中于昆吾兮,憩炎火之所陶。」

⒊ 古代的宝刀、宝剑。以昆吾山上的赤铜打造成。《山海经·中山经》晋·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时西戎献之,尸子所谓昆吾之剑也。」也作「锟铻」。


昆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蘖释义:亦作“三孽”。谓一本生三蘖。原指 韦、顾、昆吾,皆 桀 之党,后亦泛指三个结党的恶人。
    • 2.
      上林释义:⒈古宫苑名。 秦 旧苑,汉 初荒废,至 汉武帝 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 西安市 西及 周至、户县 界。《三辅黄图·苑囿》:“汉 上林苑,即 秦 之旧苑也。《汉书》云:‘武帝 建元 三年,开 上林苑,东南至 蓝田 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 南山 而西,至 长杨、五柞,北绕 黄山,濒 渭水 而东,周袤三百果。’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⒉古宫苑名。东汉 光武帝 时建造。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汉 魏 洛阳 故城西。东汉 永平 十五年冬,车骑校猎 上林苑,即此。⒊古宫苑名。南朝 宋 大明 三年建造。故址
    • 3.
      五伯释义:五个霸主。 (1)指 夏 昆吾,殷 大彭、豕韦、周 齐桓公、晋文公。《庄子·大宗师》:“彭祖 得之,上及 有虞,下及五伯。”成玄英 疏:“五伯者,昆吾 为 夏 伯,大彭、豕韦 为 殷 伯,齐桓、晋文 为 周 伯,合为五伯。”(2)指 春秋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公、秦缪公。《吕氏春秋·当务》:“备説非六王五伯。”高诱 注:“五伯,齐桓、晋文、宋襄、楚庄、秦繆 也。”明 沉采《千金记·定谋》:“五伯当年势迭兴,读书牛角戴锄行。”(3)指 春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 阖闾、越王 句践。《荀子·王
    • 4.
      伊州释义:⒈曲调名。商调大曲。《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天寳 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一·伊州》引《乐苑》:“《伊州》,商调曲,西京 节度 ﹝盖﹞嘉运 所进也。”唐 白居易《伊州》诗:“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 小玉 唱《伊州》。”宋 张先《减字木兰花》词:“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明 陆采《明珠记·饮药》:“鸳鸯綉带抛何处,一曲《伊州》泪万行。”⒉州名。古称 昆吾,本 隋 伊吾郡,唐 改置 伊州,又名 西州。故城在今 新疆 哈密县。《旧唐书·地理志三》:“伊
    • 5.
      切玉刀释义:⒈宝刀名。即昆吾刀。⒉喻利器。
    • 6.
      吕望释义:即 周 初人 吕尚。尚 年老。隐于渔钓,文王 出猎,遇于 渭 滨,与语大悦,曰:“吾 太公 望子久矣。”故号之曰 太公望。后世亦称 吕望。《楚辞·离骚》:“吕望 之鼓刀兮,遭 周文 而得举。”三国 魏 曹植《七启》:“此 寗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吕望 铭功於 昆吾,仲山 鏤绩於庸器。”参阅《史记·齐太公世家》。
    • 7.
      夏鮌释义:即 鲧。 传说为 尧 舜 时代的部落首领。禹 之父。由 四岳 推举,奉 尧 命治水,九年未成,被殛于 羽山。《吕氏春秋·君守》:“奚仲 作车,苍頡 作书,后稷 作稼,皋陶 作刑,昆吾 作陶,夏鮌 作城。”
    • 8.
      大迁释义:⒈指迁都。⒉日至于女纪之称。古人认为日出于旸谷,入于虞渊,中经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迁;至于女纪,是谓大迁。见《淮南子·天文训》。今本《淮南子》作“小还”、“大还”,《初学纪》卷一引作“小迁”“大迁”。
    • 9.
      小迁释义:古人认为日出于 旸谷,至 昆吾 而日光正中,至西南方 鸟次 之山,则日光偏西,称“小迁”。
    • 10.
      彭韦释义:大彭 和 豕韦 的并称。 二人国衰犹得为伯。语出《国语·郑语》:“佐制物於前代者,昆吾 为 夏伯 矣,大彭、豕韦 为 商伯 矣。”韦昭 注:“大彭,陆终 第三子曰 籛,为 彭 姓,封於 大彭,谓之 彭祖,彭城 是也。
    • 11.
      昆刀释义:⒈即昆吾刀。⒉昆吾刀的省称。
    • 12.
      昆剑释义: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剑。
    • 13.
      昆吾刀释义: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刀。
    • 14.
      昆吾锋释义:昆吾剑的锋刃。 喻特出人物。
    • 15.
      混吾释义:昆吾,山名。传说此山出美金。一说次于玉的石名。
    • 16.
      炎烟释义:⒈炎热的烟气。 唐 白居易《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诗:“旱日乾密云,炎烟焦茂草。”⒉火焰与烟气。炎,通“焰”。南朝 宋 谢灵运《还故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何意衝飊激,烈火纵炎烟。”唐 郭元振《古剑篇》:“君不见 昆吾 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 17.
      炼质释义:提炼质素;冶炼。 晋 潘尼《武库赋》:“大刀寳剑,旷世絶殊;炼质于 昆吾 之灶,定形于 薛炪 之炉。”唐 裴夷直《观淬龙泉剑》诗:“秋日励霜锋,炼质才三尺。”元 袁桷《张节妇瓶中杏枝着花》诗:“张氏 之壶如截肪,真火炼质千年刚。”
    • 18.
      琨珸释义:本为山名(即 昆吾山),因以名其山之美石。
    • 19.
      白牛释义:⒈白色的牛。晋 王嘉《拾遗记·昆吾山》:“越王 勾践 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 昆吾 之神。”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太原县 北有 银牛山,汉 建武 二十一年,有人骑白牛蹊人田,田父訶詰之。”唐 司空图《涔阳渡》诗:“两岸芦花正萧颯,渚烟深处白牛归。”⒉见“白牛车”。
    • 20.
      赤铜释义:⒈指纯铜。也称红铜、紫铜。⒉古代传说谓昆吾之山所出的铜,其色如火,质极坚,以铸刀剑,锋利无比。

昆吾(kunw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昆吾是什么意思 昆吾读音 怎么读 昆吾,拼音是kūn wú,昆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昆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