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大 [bǎo dà]
1. 安稳地居于高位。
保大 引证解释
⒈ 安稳地居于高位。
引《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昔圣帝明王,静乱济世,保大定功,文武殊涂,勋烈同归。”
《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元兇既夷,宠禄来假。保大全祚,非德孰可。”
吕延济 注:“安於大位而能全福者,非德不可也。……保,安;祚,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漱芳》:“傅 相以忠谨传家,故能奕禩而保大。”
国语词典
保大 [bǎo dà]
⒈ 保护大局。
引《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保大全祚,非德孰可?」
保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德舞释义:唐 舞名。 唐 初有《秦王破阵乐曲》,至 贞观 七年 太宗 制《破阵乐舞图》,后令 魏徵、虞世南 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唐 白居易《七德舞》诗:“七德舞,七德歌,传自 武德 至 元和。”《旧唐书·音乐志一》:“贞观 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其后令 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 改制歌辞,更名《七德》之舞,增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焉。”
- 2.
七德释义:⒈指武功的七种德行。《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梁书·武帝纪》:“大司马攸纵自天,体兹齐圣,文洽九功,武苞七德。”唐 柳宗元《柳州贺破东平表》:“五兵永戢,七德无亏。”明 杨慎《凤赋》:“览七德,律五音,通天祉,应地灵。”⒉指文治的七种德行。《国语·周语中》:“尊贵、明贤、庸勋、长老、爱亲、礼新、亲旧……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韦昭 注:“七德,谓尊贵至亲旧也。”⒊指诗歌的七种特性。唐 皎然《诗式·诗
- 3.
京挺释义:茶名。 宋 马令《南唐书·嗣主书》:“﹝ 保大 四年﹞命 建州 製的乳茶,号曰京挺,臈茶之贡自此始。”宋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五代 之季,建安 属 南唐,岁率诸县民採茶北宛。初造研膏,继造蜡面,既又製其佳者,号曰京挺。”
- 4.
定功释义:建立功业。 《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晋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奋戈东城,禽 项 定功。”晋 干宝《晋纪总论》:“以三圣之智,伐独夫之 紂,犹正其教,曰:‘逆取顺守,保大定功,安民和众。’”
- 5.
律管释义:⒈亦称“律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六韬·五音》:“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⒉古代亦用作测候季节变化的器具。《梦溪笔谈·象数一》引 晋 司马彪《续汉书》:“候气之法,於密室中,以木为案,置十二律琯,各如其方,实以葭灰,覆以緹縠,气至则一律飞灰。”唐 高彦休《高阙史·齐将军义犬》:“逾年牝死,犬弥加勤,又更律琯,齐 亦殂落,犬嘷吠终夕,呱呱不輟。”南唐 李璟《保大五年元日大雪登楼赋》诗:“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宋 晁冲之《赠僧法一墨》诗:“阴房风日不可到,律琯吹
- 6.
戢兵释义:⒈息兵;停止军事行动。《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唐 薛稷《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天道寧殊俗,慈仁乃戢兵。”《新唐书·韦云起传》:“臣愚以为不若戢兵务农,须 关 中妥安,士气餘饱,然后讨伐,一举可定。”清 夏燮《中西纪事·大沽前后之役》:“粤 督请戢兵以俟命。”⒉收起兵器。宋 彭乘《墨客挥犀》卷一:“戢兵而入,一城获全。”
- 7.
清味释义:清淡的菜肴。南唐 李璟《保大五年元日大雪登楼赋》诗:“坐有宾朋樽有酒,可怜清味属儂家。”
- 8.
禄籍释义:旧时谓天上或冥府记录人福、禄、寿的簿册。《书·大禹谟》“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孔 传:“言为天子勤此三者则天之禄籍,长终汝身。”孔颖达 疏:“禄谓福禄,籍谓名籍,言享大福,保大名也。”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巴丘县 有巫师 舒礼,晋永昌 元年,病死,土地神将送诣 太山 ……府君问主者:‘礼 寿命应尽?为顿夺其命?’校禄籍,餘算八年。”清 孔尚任《桃花扇·馀韵》:“臣稽首,叫九閽,开聋启瞶;宣命司,检禄籍,何故差池。”清 袁枚《新齐谐·常熟程生》:“﹝神判曰:﹞汝命两榜,且有
- 9.
赤军子释义:南唐 时农民起义军的称号。《类说》卷十八引 宋 龙衮《江南野录·赤军子》:“嗣主 璟(李璟)字 伯玉,嗣位,改元 保大,是年 处州 妖贼作乱,皆絳衣,号‘赤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