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上仙 上仙的意思
shàngxiān

上仙

简体上仙
繁体
拼音shàng xiān
注音ㄕㄤˋ ㄒㄧ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àng shǎng shang,(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组词】:楼上。上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组词】:上古。上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组词】: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组词】:上山。上车。上升。(5) 去,到。【组词】:上街。(6) 向前进。【组词】:冲上去。(7) 增加。【组词】:上水。(8) 安装,连缀。【组词】: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9) 涂。【组词】:上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组词】:上课。上班。(11) 拧紧发条。【组词】:上弦。(12) 登载,记。【组词】:上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组词】:晚上。桌上。组织上。(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组词】: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组词】:上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xiān,(1) 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死的人。【组词】:仙人。仙女。仙子。仙界。仙境(①仙人居住的地方; ②形容景物美好的地方)。仙风道骨。仙山琼阁(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景)。(2) 具有高超才能的人。【组词】:诗仙。酒仙。(3) 婉称死。【组词】:仙去。仙逝。

基本含义

指在道教中,高于人间世界的仙人。

上仙的意思

上仙 [shàng xiān]

1. 天上的神仙。

3. 道家所传说的“九仙”中品级最高者。

上仙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上仙”。

⒉ 成仙;登仙。

《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僊,乘彼白云,至於帝乡。”
唐 牛僧孺 《玄怪录·杜子春》:“向使子无噫声,吾之药成,子亦上仙矣。”
明 陈继儒 《虎荟》卷二:“天宝 中, 緱氏县 太子陵 仙鹤观,每年九月三日夜,即有道士一人上仙。”
郑泽 《七夕赴城》诗:“自昔悲尘世,由来有上僊。”

⒊ 死亡的婉词。多指帝王。

《旧唐书·郑颢传》:“不数日, 宣宗 不豫,废朝会,及宫车上僊,方悟其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仁宗 不悦,即时回輦,翌日上仙,而 英宗 登极。”

⒋ 道家分天上仙人为九等,第一等为上仙

《云笈七籤》卷三:“太清境有九仙……其九仙者,第一上仙。”
1. 天上的神仙。 唐 司空曙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诗:“唯餘古桃树,传是上仙栽。”
唐 徐凝 《和嵩阳客月夜忆上清人》诗:“独夜 嵩阳 忆上仙,月明三十六峯前。”
唐 皮日休 《和鲁望怀杨台文杨鼎文二秀才》诗:“为説风标曾入梦,上仙初著翠霞裙。”

⒌ 道家所传说的“九仙”中品级最高者。

《云笈七籤》卷三:“太清境有九仙……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

⒍ 道家谓升天成仙。仙,也作“僊”。

《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僊。”
《枕中书》:“上仙受天任者,一日三朝玄都太真人也,虽有亿万里,往还如一步耳。”

⒎ 用作帝、后死亡的婉称。

唐 白居易 《大唐故贤妃京兆韦氏墓志铭》:“贞元 中, 沙鹿 (指皇后)上仙, 长秋 虚位,凡六十九御之政,多听於妃。”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丙午丁未》:“淳熙 丁未, 高宗 上仙。”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戊子六月二十八日, 慈懿王太后 上仙。”


国语词典

上仙 [shàng xiān]

⒈ 升天为仙人。

《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⒉ 天上的神仙。

唐·司空曙〈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诗:「唯余古桃树,传是上仙栽。」
唐·徐凝〈和嵩阳客月夜忆上清人〉诗:「独夜嵩阳忆上仙,月明三十六峰前。」

⒊ 道家将仙人分为九个等级,第一等仙人称为「上仙」。见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篇》。


上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岛释义:⒈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⒉指日本。
    • 2.
      上仙释义:⒈亦作“上仙”。成仙;登仙。《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僊,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唐 牛僧孺《玄怪录·杜子春》:“向使子无噫声,吾之药成,子亦上仙矣。”明 陈继儒《虎荟》卷二:“天宝 中,緱氏县 太子陵 仙鹤观,每年九月三日夜,即有道士一人上仙。”郑泽《七夕赴城》诗:“自昔悲尘世,由来有上僊。”⒉死亡的婉词。多指帝王。《旧唐书·郑颢传》:“不数日,宣宗 不豫,废朝会,及宫车上僊,方悟其事。”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仁宗 不悦,即时回輦,翌日上仙,而 英宗 登极。”⒊道家分天上仙人为九等
    • 3.
      仙梯释义:登上仙界的阶梯。 唐 韩愈 《华山女》诗:“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帀脚不停……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寧。”
    • 4.
      仙班释义:⒈天上仙人的行列。《云笈七籤》卷一○三:“仙班既退,光明徧彻诸天焉。”清 陈维崧《贺新郎·毛卓人示我满江红词数首中多养生家言作此戏柬》词:“我自人间能倔强,碧霄宫,嬾逐仙班走。”⒉指仙人之辈。《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小弟虽年少,浪游江湖,閲人多矣,从不见先生珠辉玉映,真乃天上仙班。”清 洪昇《长生殿·情悔》:“祇是奴家恁般业重,敢仍望做 蓬莱 座的仙班?”⒊借指朝班。宋 黄庭坚《同子瞻韵和赵伯充团练》诗:“金玉堂中寂寞人,仙班时得共朝真。”明 王世贞《武林遇李太仆归省有赠》诗:“青门 四明 客,早晚向仙
    • 5.
      天池释义:⒈天上仙界之池。⒉指山顶之池。⒊星名。⒋穴位名。即承浆。参见“承浆”。
    • 6.
      天际真人释义:天上仙人。
    • 7.
      宝凤释义:指凤凰形的装饰品。南朝 陈 徐陵《<玉台新咏>序》:“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脂,偏开两靨。亦有岭上仙童,分丸 魏帝,腰中宝凤,授历 轩辕。”唐 王翰《古蛾眉怨》诗:“忽闻天子忆蛾眉,宝凤衔花揲两螭。”《旧唐书·礼仪志五》:“证圣 元年,佛堂灾,延烧明堂。则天 寻令依旧规制重造明堂,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广三百尺。上施宝凤,俄以火珠代之。”
    • 8.
      岱舆释义: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 9.
      杖履释义:⒈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唐 李商隐《为山南薛从事谢辟启》:“方思捧持杖履,厕列生徒;岂望便上仙舟,遽尘莲府。”清 钱谦益《祭都御史曹公文》:“儼觚稜之在望,撰杖履其奚从?”⒉对老者、尊者的敬称。宋 苏轼《夜坐与迈联句》:“乐哉今夕游,復此陪杖履。”明 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千里片鸿,经年尺鲤,北顾旌旗,南询杖履。”清 姚鼐《复曹云路书》:“贤从子谓杖履秋冬或来郡,然则不尽之意可面陈。”⒊谓拄杖漫步。唐 朱庆馀《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三:“逍遥人事外,杖履入杉萝。”清 曹寅《读梅耦长<西山>诗》
    • 10.
      海屋释义:⒈传说中的海上仙屋。⒉见“海屋筹添”。
    • 11.
      灵圣释义:⒈佛教、道教对佛祖、上仙的尊称。《后汉书·西域传论》:“其国(身毒)则殷乎中土,玉烛和气,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一:“既灵圣垂旨,敢希久停,可得申延数年不?”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然斯胜地,灵圣所止,躡迹钦风,忘其灾祸。”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浄扮小龙上诗云]堂堂作灵圣,小鬼害劳病。身边没阴人,就死也乾浄。”⒉神异的灵应。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五:“然汝有灵圣,使我见汝生平之面。若无神灵,从兹而别。”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高唐 梦苦难成
    • 12.
      紫极释义:⒈星名。 借指帝王的宫殿。⒉道教称天上仙人居所。⒊泛指天空。⒋唐代重道教,尊奉老子为玄元皇帝。
    • 13.
      赞咏释义:⒈亦作“讃咏”。赞扬咏叹;歌咏。唐 柳宗元《为韦侍郎贺布衣窦群除右拾遗表》:“臣伏以 竇羣 肥遯居贞,包蒙养正,学术精果,操行坚明,讚咏道真,以求其志。”唐 黄滔《陈皇后因赋复宠赋》:“苟非兹赋之讚咏,奚救当时之黜削。”⒉见“赞咏”。⒊亦作“赞咏”。赞颂歌咏。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辛公平上仙》:“殿上歌舞方欢,俳优赞咏。”清 吴敏树《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唐公 于是命工图之,而以名於其斋曰‘梦砚之斋’。以与海内士大夫题记赞咏其事,以益彰 陈公 之烈,盖三十年於兹矣。”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忆儿时》:“但
    • 14.
      高仙释义:上仙。
    • 15.
      鳌丘释义:海上仙山。
    • 16.
      鳌洲释义: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 17.
      鼇丘释义:海上仙山。唐 王勃《拜南郊颂》序:“负鼇丘而峻壁,据黿壑而深沟。”
    • 18.
      鼇洲释义: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唐 黄滔《秋色赋》:“上澄鹊汉以清浅,东莹 鼇洲 而渺瀰。”唐 皎然《杂兴》诗之二:“鹤驾何冥冥,鼇洲 去浩浩。”

上仙(shangx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上仙是什么意思 上仙读音 怎么读 上仙,拼音是shàng xiān,上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上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