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称 [zūn chēng]
1. 尊敬地称呼。
例人们尊称他为王老。
英[ address sb.respectfully; ]
2. 尊敬的称呼。
英[ a respectful form of address; honorific title; ]
尊称 引证解释
⒈ 尊贵的称谓或称号;敬称。
引《穀梁传·哀公十三年》:“王,尊称也;子,卑称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公主者,女之尊称也。”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博士’‘学者’诸尊称,早已成为恶名。”
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10.51:“中国 旧社会的习惯,社会地位较低的对于社会地位较高的,如卑幼对尊长,仆人对主人,平民对官长,穷人对阔人,是不能用第一第二身指称词的,得用尊称和谦称。”
⒉ 尊敬地称呼。
例如:二弟尊称他为老师。
国语词典
尊称 [zūn chēng]
⒈ 尊敬的称呼。
例如:「我们尊称孔子为至圣先师。」
尊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世先师释义:这是人们对孔子,或者是对行业开创者的尊称。 也称他为素王。对联赞曰:历代文官祖,千古帝王师。
- 2.
丈人释义:⒈岳父。 ⒉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 3.
三藏法师释义: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在中国,对来自印度、西域的佛典进行汉译的僧侣,常尊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藏法师为玄奘法师,但常被误会这是玄奘专有的称号,实际上除了玄奘之外,著名的三藏法师尚有鸠摩罗什法师、实叉难陀法师、求那跋陀法师、大广智不空法师、菩提灯法师、安世高法师等等。日本历史上唯一的三藏法师为灵仙法师。
- 4.
上人释义:⒈〈名〉指父母或祖父母。 ⒉上人儿〈动〉指陆续有顾客来。⒊〈名〉旧时对和尚的尊称。
- 5.
上平释义:⒈旧时书牍中遇尊称之词时,另行抬写,与上行齐平,谓之上平。⒉《切韵》、《广韵》、《集韵》等韵书,因平声字多,分为上、下两卷,称上卷为上平,称下卷为下平。⒊汉语平声字的声调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种。称阴平为上平,阳平为下平。
- 6.
上辅释义:⒈宰相的尊称。《元史·伯颜传》:“﹝ 至元 ﹞五年十月,詔为大丞相,加号元德上辅,赐七宝玉书龙虎金符,鐫刻如前。”⒉唐 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 华州 上辅, 同州 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⒊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宋史·天文志二》:“其(紫微垣)西番近閶闔门,第一星为右枢,第二星为少尉,第三星为上辅,第四星为少辅,第五星为上卫,第六星为少卫,第七星为上丞。”
- 7.
世兄释义:旧时对辈分相同的世交(如父亲的门生,老师的儿子)的称呼,对辈分较低的世交也尊称作世兄。
- 8.
世先生释义:对有世交的平辈的尊称。
- 9.
世尊释义:佛陀的尊称。
- 10.
世雄释义:⒈佛陀的尊称。⒉世代称雄。
- 11.
主人母释义:对主人之妻的尊称。
- 12.
乡兄释义:对同乡平辈的尊称。
- 13.
乡先生释义:古时尊称辞官居乡或在乡教学的老人。
- 14.
书友释义:⒈对书贾的尊称。⒉犹同学。
- 15.
乾大释义:⒈方言。干爹,义父。《歧路灯》第三回:“因为儿女难存,生下这孩子,贱内便叫与他认个乾大。”王老九《除了肚里大疙瘩》诗:“秦颂丞,大恶霸……两腮无肉尖嘴巴,睁眼不认他干大。”⒉方言。对年长男人的尊称。欧阳山《高干大》第一章:“咱们这受人尊称为‘高干大’的 高生亮 老同志,是一个很奇特的人。”秧歌剧《动员起来》:“张拴(不自然地招呼村长):‘我道是谁,干大,抽锅子烟。’”
- 16.
云泥释义:语出《后汉书·逸民传·矫慎》:“﹝ 吴苍 ﹞遗书以观其志曰:‘仲彦 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云在天,泥在地。后因用“云泥”比喻两物相去甚远,差异很大。南朝 梁 荀济《赠阴梁州》诗:“云泥已殊路,暄凉詎同节。”唐 钱起《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诗:“寂寞想 章臺,始叹云泥隔。”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尧曰篇一》:“抑既为人心矣,其视道心有云泥之隔,而安能有过于道心者乎?”后因亦用“云”尊称他人,用“泥”谦称自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检开票子看那来信,上面
- 17.
五斗米道释义:也叫天师道。 道教各派中创立最早的一派(即正一道)。因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名。道教徒尊称创立者张道陵为天师,故又名天师道。
- 18.
五父释义:⒈地名。 在今 山东省 曲阜县 东南。《左传·襄公十一年》:“季武子 将作三军……乃盟诸 僖閎,诅诸 五父 之衢。”杜预 注:“五父衢,道名,在 鲁国 东南。”清 钱谦益《答唐训导论文书》:“五方之音,变而为鸟语;五父 之逵,变而为鼠穴。”⒉春秋 鲁桓公 之弟 公子佗 的称号。《左传·隐公六年》:“五父 諫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杜预 注:“五父,陈 公子佗。”⒊唐 李揆 对 李辅国 的尊称。《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李揆 当国,以子姓事之,号‘五父’。”
- 19.
亚公释义:⒈司徒的别称。因司徒居三公的次位,故称。《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復与 周 平”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晋书》:“元夏 器量最优,有辅佐之风,展力仕宦,可为亚公。”《三国志·吴志·孙峻传》“共事如前”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吴录》:“羣臣上奏,共推 峻 为太尉,议 胤 为司徒。时有媚 峻 者,以为大统宜在公族,若 滕胤 为亚公,声名素重,众心所附,不可贰也。”⒉即阿公,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一出:“亚公,我住 五磯山 下七八十年,见了几家成败。”
- 20.
亚婆释义:即阿婆。对老年妇人的尊称。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第十一出:“亚婆,且放心,它自记得买将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