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 [zhuō lù]
1. 古代一种刑罚。墨刑于额。
3. 地名。故城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南。《庄子·盗跖》:“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成玄英疏:“涿鹿,地名,今幽州涿鹿郡是也。”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九:“战垒荒凉余涿鹿,边关容易卖卢龙。”一说,山名。
涿鹿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一种刑罚。墨刑于额。
引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尚书刑德攷》曰:‘涿鹿者,凿人顙也。黥人者,马羈笮人面也。’ 郑 云:涿鹿黥,世谓之刀墨之民。”
⒉ 地名。故城在今 河北省 涿鹿县 南。
引《庄子·盗跖》:“然而 黄帝 不能致德,与 蚩尤 战於 涿鹿 之野,流血百里。”
成玄英 疏:“涿鹿,地名,今 幽州 涿鹿郡 是也。”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九:“战垒荒凉餘 涿鹿,边关容易卖 卢龙。”
一说,山名。 《史记·五帝本纪》:“於是 黄帝 乃徵师诸侯,与 蚩尤 战于 涿鹿 之野,遂禽杀 蚩尤。”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涿鹿,山名,在 涿郡。”
国语词典
涿鹿 [zhuō lù]
⒈ 县名。参见「涿鹿县」条。
⒉ 山名。参见「涿鹿山」条。
涿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冀释义:古指 冀州 涿鹿 地区。相传 黄帝 杀 蚩尤 于此。
- 2.
头庶剠释义:即涿鹿黥。古代刑罚的一种。用刀刺刻额,再涂上墨。
- 3.
桥山释义:⒈山名。 在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相传为黄帝葬处。⒉山名。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上有黄帝和唐尧庙。
- 4.
棡鼓曲释义:曲名。相传 黄帝 出师 涿鹿,以棡鼓为警卫,作棡鼓曲。或谓其曲辞本之 鲜卑。
- 5.
沾润释义:⒈浸湿;滋润。《后汉书·独行传·谅辅》:“未及日中时,而天云晦合,须臾澍雨,一郡沾润。”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中:“一日,驰马从禽,忽值暴雨,而浮光裘略无沾润,上方嘆为异物也。”叶圣陶《涿鹿的劈山大渠》诗:“如许英雄干劲足,渠成当在预期先。久渴之坡得沾润,从今岁岁是丰年。”⒉比喻受益。《老残游记》第五回:“如能救得他们三人性命,一则是件好事,二则大家也可沾润几两银子。”郑观应《盛世危言·银行上》:“存银之人或今日存入,明日支出,彼亦不得不为代劳,是不啻众人之总帐房,苟不予以沾润,谁乐为之?”叶圣陶《城中·
- 6.
涿鹿释义:⒈古代一种刑罚。 墨刑于额。⒉地名。故城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南。
- 7.
独鹿释义:⒈剑名。一说即鸱夷。革囊。⒉旋风。⒊地名。即涿鹿。在河北省涿鹿县西,为古代东北夷所居之地。
- 8.
粮票释义:⒈购买粮食和粮食制品的票证。叶圣陶《涿鹿的劈山大渠》:“勘察渠线的测量队在去年十二月间出发,郭全举 闻讯,带着粮票和盘费,自动地给测量队带路。”⒉旧时政府征收钱粮的通知单。沙汀《丁跛公》:“但一眨眼,提前预征的粮票又下来了。”
- 9.
蚩尤释义:古代传说中九黎族的首领。与黄帝战于涿鹿,失败被杀。
- 10.
蜀鹿释义:即 涿鹿。 相传 黄帝 诛 蚩尤 于此。
- 11.
阪泉释义:古地名。相传 黄帝 与 炎帝 战于 阪泉 之野。其地所在,有三说:(1)在 山西省 阳曲县 东北,相传旧名 汉山。《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遇 黄帝 战于 阪泉 之兆。”参阅《嘉庆一统志·太原府》。(2)在今 河北省 涿鹿县 东南。《史记·五帝本纪》:“教熊羆貔貅貙虎,以与 炎帝 战於 阪泉 之野。”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阪泉,今名 黄帝泉,在 嬀州 怀戎县 东五十六里。出五里至 涿鹿 东北,与 涿水 合。又有 涿鹿 故城,在 嬀州 东南五十里,本 黄帝 所都也。《晋太康地里志》曰:‘涿鹿 城东一里
- 12.
风教释义:《诗大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后以“风教”指风俗教化。《史记·五帝本纪》:“余尝西至 空桐,北过 涿鹿,东渐於海,南浮 江 淮 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 黄帝、尧、舜 之处,风教固殊焉。”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文字、风教、货币之用,同 覩货逻国。”郭沫若《卓文君》第二景:“我们县里,得 王 父台主持风教,使民家女子,也能弹琴,这要算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呢。”
- 13.
马水口释义:明长城重要关隘.位于河北省涿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