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脚 [shān jiǎo]
1. 亦称“山麓”。山的靠近平地的地方。
英[piedmont; foot of a hill;]
山脚 引证解释
⒈ 山接近平地的部分。
引唐 崔橹 《重阳日次荆南路经武宁驿》诗:“茱萸冷吹溪口香,菊花倒遶山脚黄。”
宋 陆游 《野步书触目》诗:“最怜山脚水,撩乱入陂塘。”
《老残游记》第一回:“好在我们山脚下有的是渔船,何不驾一隻去。”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五章:“将要下到山脚, 郭祥 让部队停止下来,在山坡上观察了一会儿。”
国语词典
山脚 [shān jiǎo]
⒈ 山下靠近平地的部分。
引唐·崔橹〈重阳日次荆南路经武宁驿〉诗:「茱萸冷吹溪口香,菊花倒遶山脚黄。」
《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马二先生走不多远,已到了山脚下。」
反山峰
山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粹楼释义:这家名为“万粹楼”的博物馆,位于黄山脚下的屯溪老街,面积2000多平方米,糅合了徽派民居、园林、府第、商铺的风格。
- 2.
东麓释义:东边山脚。
- 3.
五味泉释义:在江西省永丰县佐龙乡浪田村白水自然村的九峰山脚下,有一眼天然的奇异泉水-五味泉。
- 4.
伸延释义:延伸:公路一直伸延到山脚下。
- 5.
北麓释义:山北面的山脚。
- 6.
华清池温泉释义: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温泉游览胜地。在陕西临潼骊山脚下。水温43℃,含有碳酸锰、氯化钾等有机质。早在西周时已知用泉水治病。唐代以温泉为中心建离宫。现存建筑多为清代以来所建,园林风光优美。
- 7.
南普陀寺释义:在 福建 厦门市 五老山 下。 始建于 唐 代,初名 普照寺,清 康熙 年间,靖海将军 施琅 重建,改名 南普陀,自是成为 闽南 佛教胜地。鲁迅《坟·写在<坟>后面》:“今夜周围是这么寂静,屋后面的山脚下腾起野烧的微光;南普陀寺 还在做牵丝傀儡戏,时时传来锣鼓声,每一间隔中,就更加显得寂静。”
- 8.
和氏璧释义:《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厉王,王使玉工辨认,说是石头,以欺君罪割断卞和的左足。 后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仍以欺君罪割断他的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脚下哭泣。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9.
坝田释义:山脚围绕的平坦农田。
- 10.
孤零零释义:状态词。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家里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个人。山脚下有一间孤零零的小草房。
- 11.
山嘴释义:伸出去的山脚的尖端。
- 12.
山根释义:山脚。
- 13.
山步释义:山脚水旁人家聚居之处。
- 14.
山腰释义:山脚和山顶之间大约一半的地方。也叫半山腰。
- 15.
山足释义:山脚。
- 16.
山趺释义:山脚。
- 17.
山趾释义:亦作“山址”。山脚。汉 焦赣《易林·小畜之咸》:“原出陵足,行於山趾。”唐 李翱《独孤常侍墓志》:“公寿何迫,百年中止,丧车东去,託骨山趾。”元 邓牧《伯牙琴·雪窦游志》:“次 妙高臺,危石突巖畔,俯视山址,环凑不见来路。”清 顾炎武《北岳辨》:“恒山 之绵亘几三百里,而 曲阳 之邑於平地,其去山趾又一百四十里。”
- 18.
山麓释义:山脚。
- 19.
岟崥释义:山脚。 详“峡崥”。
- 20.
岩岍释义:山脚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