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财贿 财贿的意思
cáihuì

财贿

简体财贿
繁体財賄
拼音cái huì
注音ㄘㄞˊ ㄏ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ái, ◎ 金钱和物资。【组词】:财产。财富。财经。财贸。财东。财政。财务。财会(kuài )。

贿

huì,(1) 财物。【例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 赠送财物。【组词】:厚贿之。(3) 以财物买通公职人员。【组词】:行贿。受贿。贿赂。贿通。

基本含义

指用金钱或财物来行贿,以谋取私利。

财贿的意思

财贿 [cái huì]

1. 财货;财物。

3. 指俸禄。

财贿 引证解释

⒈ 财货;财物。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
郑玄 注:“财,泉穀也。”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一:“御史中丞 马德驤 劾奏 普 强占市人第宅,聚敛财贿。”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未尝如 狄 之入 卫,财贿牲畜荡然一空焉。”

⒉ 指俸禄。

唐 韩愈 《进学解》:“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卑。”


国语词典

财贿 [cái huì]

⒈ 钱财货物。

《左传·隐公十一年》:「凡而器用财贿,无寘于许。」


财贿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财货释义:钱财货物;财物。

财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世叔释义:⒈对父辈朋友中年龄小于己父者的称呼。《儒林外史》第四回:“老世叔,这话断断使不得的了。”徐迟《财神和观音》:“他的好世叔又介绍他,到这个老牌子的大银行里去做事。”⒉明 清 翰林称太老师的儿子为世叔。太老师,科举时座师的老师。见 明 张位《词林典故》。⒊世父和叔夫的合称。汉 王符《潜夫论·断讼》:“遭值不仁世叔,无义兄弟,或利其娉币,或贪其财贿,或私其儿子,则彊中欺嫁。”汪继培 笺:“《尔雅·释亲》云: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 2.
      九赋释义:周 代的九类赋税。《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餘之赋。”郑玄 注:“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此平民也。关市、山泽谓占会百物,币餘谓占卖国中之斥币,皆未作当增赋者。”按,前六种赋税皆以地区远近为区别,征土地产物;关市之赋征商旅税;山泽之税征矿、渔、林业税;币馀之赋指不属以上各类的其他赋税。后以“九赋”泛指各类赋税。南朝 宋 鲍照《
    • 3.
      喧诉释义:⒈谓混杂、纷繁的叙说或诉说。《南史·颜延之传》:“竣(颜竣)容貌严毅,庄(谢庄)风姿甚美,宾客喧诉,常欢笑答之。”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或行财贿,邀截喧诉,请令所由,切加收捉。”⒉谓大声陈诉,杂然相争。《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寿元年》:“今之选人,咸称觅举,奔竞相尚,諠诉无惭。”
    • 4.
      市贾释义:⒈市肆中的商人。 《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新唐书·王缙传》:“性贪冒,纵亲戚尼姏招纳财贿,猥屑相稽,若市贾然。”清 刘大櫆《许游击墓志铭》:“其在 铅山 都司,食用多取给市贾。”⒉买卖。宋 梅尧臣《昭亭山》诗:“何事山中人,采以为市贾。”⒊市场价格。《墨子·贵义》:“商人之四方,市贾倍徙,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孟子·滕文公上》:“从 许子 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 5.
      无寘释义:⒈不要放置。《左传·隐公十一年》:“﹝ 郑伯 ﹞乃使 公孙获 处 许 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寘於 许。’”⒉谓无以置身,惶悚不安。南朝 梁 萧统《谢敕赉看讲启》:“臣不涯庸浅,轻敢奉宣……惭悚交并,寝兴无寘。”⒊犹言不予处理。唐 孙逖《对甲读<周书阴符>或告违法判》:“下帷之时,不学明训;张灯之际,乃习《阴符》,徒成 仲舒 之滛,不如 元凯 之癖。或称违法,诚则伊咎,欲将议狱,其或有词……苟如斯失,无寘於辟。”
    • 6.
      猥屑释义:琐屑,琐细。《新唐书·王缙传》:“性贪冒,纵亲戚尼姏招纳财贿,猥屑相稽,若市贾然。”
    • 7.
      若然释义:⒈如果这样。《后汉书·西域传序》:“若然,则虏财贿益增,胆埶益殖,威临 南羌,与之交连。”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王小官人》:“少年微笑曰:‘若然,则关係甚大。’”明 李贽《四书评·孟子·万章上》:“若然,弥子 独非 灵公夫人 耶?”许地山《危巢坠简·人非人》:“现在还有几个同志家属,是要仰给于她的,若然,三十元真是不够。”⒉如果。欧阳予倩《同住的三家人》:“你们要是常常付清,若然一次不便的时候,付几成隔一两天再补清,也不是不能通融的。”⒊如此。《淮南子·道应训》:“復以衡説,其辞若然。”清 侯方域《朋
    • 8.
      行利释义:指器用钱谷等物。《逸周书·大武》:“四攻者,一攻天时,二攻地宜,三攻人德,四攻行利。” 朱右曾 校释:“行利,器用财贿。”
    • 9.
      诛求无度释义: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 10.
      财贿释义:⒈财货;财物。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郑玄 注:“财,泉穀也。”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御史中丞 马德驤 劾奏 普 强占市人第宅,聚敛财贿。”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三》:“未尝如 狄 之入 卫,财贿牲畜荡然一空焉。”⒉指俸禄。唐 韩愈《进学解》:“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卑。”
    • 11.
      贪赂释义:贪图财贿。
    • 12.
      连状释义:⒈接连上状。《晋书·外戚传·王蕴》:“﹝ 王藴 ﹞性平和,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辈,藴 无所是非。时 简文帝 为 会稽王,辅政,藴 輒连状白之,曰:‘某人有地,某人有才。’务存进达,各随其方,故不得者无怨焉。”⒉连名告状。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行此策后,两市军人,富商大贾,或行财贿,邀截喧诉,请令所由切加收捉。如获头首,所在决杀;连状聚众人等,各决脊杖二十。”⒊指连名上状。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禁选人带京债许借料钱》:“今年三銓于远官,许连状相保,户部各保量加给料钱,衣食稍足,可责清廉。”
    • 13.
      追赇释义:追查财贿。
    • 14.
      鼎铛耳释义: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御史中丞 雷德驤 劾奏 普 强占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之曰:‘鼎鐺尚有耳,汝不闻 赵普 吾之社稷臣乎?’”后以“鼎鐺耳”为责人有耳不闻的典实。清 赵翼《大柳驿相传为赵韩王授徒处》诗:“眷深不讳瓜子金,权重咸知鼎鐺耳。”
    • 15.
      齿德释义:⒈《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后用“齿德”指年龄与德行。宋 魏了翁《古今考》:“满千钱者升之堂上,不则退之堂下,惟商财贿,毋问齿德。”明 许自昌《水浒记·投胶》:“一方保正,喜今日共推,齿德皆尊。”⒉年高德劭。明 瞿佑《归田诗话·锺馗图》:“予视先生犹大父行,而先生不以齿德自居。”清 方苞《万季野墓表》:“惟余不与,而 季野 独降齿德而与余交。”⒊指年高德劭的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桓 命於邻党中,招二三齿德来。”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

财贿(caih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财贿是什么意思 财贿读音 怎么读 财贿,拼音是cái huì,财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财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