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望释义:祭祀名。望,谓不能亲诣所在,遥望而祭。所祭之事有三,故称“三望”。《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杜预 注:“三望,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郊祀,望而祭之。 鲁 废郊天,而脩其小祀,故曰犹。”《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则曷祭?祭 泰山 、 河 、 海 。曷为祭 泰山 、 河 、 海 ?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偏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尔。 河 , 海 润于千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六宗既禋,三望
- 2.
世卿释义:世代承袭为卿大夫。《公羊传·隐公三年》:“尹氏 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 尹氏 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何休 注:“世卿者,父死子继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观乎世卿,知移权之败。”章炳麟《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立宪固不适于 中国 矣。是何也?宪政者,特封建世卿之变相耳。”
- 3.
世室释义:⒈即明堂。《礼记·明堂位》唐 孔颖达 题解:“蔡邕《明堂月令章句》:‘明堂者,天子大庙,所以祭祀。夏后氏 世室,殷 人重屋,周 人明堂。’饗功养老,教学选士,皆在其中。”⒉指宗庙。《周礼·考工记·匠人》:“夏后氏 世室,堂脩二七,广四脩一。”郑玄 注:“世室者,宗庙也。”《公羊传·文公十三年》:“世室者何?鲁公 之庙也。周公 称大庙,鲁公 称世室,羣公称宫。此 鲁公 之庙也,曷为谓之世室?世室,犹世室也,世世不毁也。”宋 文莹《湘山野录》卷上:“皇祐 中明堂大享,时世室亚献,无宫僚,惟 杜祁公 衍 以太子
- 4.
丧娶释义:亦作“丧取”。在服丧期间婚娶。《公羊传·文公二年》:“何讥尔?讥丧娶也。娶在三年之外,则何讥乎丧娶?”《公羊传·宣公元年》:“曷为贬?讥丧娶也。丧娶者公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何以谓之丧取?曰:《春秋》之论事,莫重乎志。今取必纳币,纳币之月在丧分,故谓之丧取也。”
- 5.
丰庑释义:谓五谷丰盛。《史记·孝武本纪》:“今年丰廡未有报,鼎曷为出哉?”元 袁桷《先农祝文》:“惟兹艰食,稼政允修,相其阴阳,迄获丰廡。”
- 6.
为久释义:⒈延滞。 《公羊传·庄公八年》:“何言乎祠兵,为久也。曷为为久?吾将以甲午之日,然后祠兵於是。”何休 注:“为久,稽留之辞。”徐彦 疏:“为犹作,言作久,稽留之辞矣。”⒉持久。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埤垒广志,严正辑众,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
- 7.
久游释义:⒈见“久游”。⒉亦作“久游”。谓长期相处。《史记·秦始皇本纪》:“繚(尉繚)曰:‘……诚使 秦王 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⒊久居外乡。南朝 宋 颜延之《还至梁城作诗》:“曷为久游客,忧念坐自殷。”唐 李白《秋浦歌》之二:“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唐 薛能《天际识归舟》诗:“晴阔忻至见,归迟怪久游。”
- 8.
交格释义:谓抗拒。《公羊传·庄公三十一年》“齐,大国也,曷为亲来献戎捷”汉 何休 注:“古者方伯征伐不道,诸侯交格而战者,诛絶其国,献捷於王者。”徐彦 疏:“格,犹距也。谓与交战而距王。今人谓不顺之处为格化之类。”
- 9.
伯讨释义:谓方伯讨伐有罪的诸侯。 《公羊传·僖公四年》:“齐 人执 陈 袁涛涂 ……执者曷为或称侯?或称人?称侯而执者,伯讨也。称人而执者,非伯讨也。”何休 注:“言有罪方伯所宜讨。”徐彦 疏:“即下二十八年 晋侯 执 曹伯 畀 宋 人,成 十五年 晋侯 执 曹伯 归之于京师之属是也。”
- 10.
冠具释义:行冠礼的用具。《左传·襄公九年》:“君可以冠矣。大夫盍为冠具?”杨伯峻 注:“冠具指行冠礼之用具。”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一》:“鲁襄公 可冠而未冠,晋悼公 告之曰:曷为冠具。”
- 11.
化顺释义:⒈谓受教化而顺从。《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荀子·正论》:“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化顺之,曷为 楚 越 独不受制也。”⒉宋 时 王均 的年号(公元1000年)。
- 12.
善辞释义:犹饰词。《公羊传·庄公八年》:“还者何?善辞也,此灭同姓,何善尔病之也。”《公羊传·僖公五年》:“虞 已灭矣,其言执之何?不与灭也。曷为不与灭?灭者亡国之善辞也。”
- 13.
国狱释义:谓国家的重大罪案。《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公子牙 卒,何以不称弟,杀也。杀则曷为不言刺,为 季子 讳杀也。曷为为 季子 讳杀,季子 之遏恶也,不以为国狱,缘 季子 之心而为之讳。”
- 14.
子大夫释义:古代国君对大夫、士或臣下的美称。 《国语·越语上》:“大夫 种 进对曰:‘……今君王既栖於 会稽 之上,然后乃求谋,无乃后乎?’句践 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晏子春秋·问下十二》:“晏子 使 鲁,见 昭公。昭公 説曰:‘天下以子大夫语寡人者众矣,今得见而羡乎所闻,请私而无为罪,寡人闻大国之君,盖回曲之君也,曷为以子大夫之行,事回曲之君乎?’”汉武帝《贤良诏》:“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覩闻也。”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子大夫选名昇学,利用宾王。”宋 曾巩《策问三》
- 15.
常月释义:⒈指闰月以外的其他月份。《公羊传·文公六年》:“曷为不告朔?天无是月也,闰月矣。何以谓之天无是月?非常月也。”⒉固定的月份。《魏书·礼志一》:“岁一祭,具太牢,帝亲之,亦无常月。”《宋史·礼志四》:“季秋享帝,以先王配,则有常月而未有常日。”
- 16.
序绩释义:排比其功绩。《公羊传·僖公四年》:“前此者有事矣,后此者有事矣。则曷为独於此焉与 桓公 为主?序绩也。”何休 注:“序,次也;绩,功也。累次 桓公 之功德,莫大於服 楚;明德及强夷,最为盛。”
- 17.
得来释义:⒈觅得,求得。《公羊传·隐公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汉 何休 注:“登读言得来。得来之者,齐 人语也,齐 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百喻经·见水底金影喻》:“其父觅子,得来见子,而问子言:‘汝何所作,疲困如是?’”⒉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出现某种结果。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女孩儿諕得来一团儿颤。”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愁得来陡峻,瘦得来唓嗻。”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他是乐得养尊处优,胖得来,实在连走路都很艰难了。”
- 18.
慢葬释义:不以礼葬。《公羊传·隐公三年》:“葬者曷为或日或不日?不及时而日,渴葬也;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何休 注:“慢葬,不能以礼葬也。”
- 19.
曷为释义:为何;为什么。《战国策·齐策一》:“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史记·孝武本纪》:“今年丰廡未有报,鼎曷为出哉?”宋 王安石《泰兴令周孝先哀辞》:“云然兮宜不富,又曷为兮不寿?”
- 20.
朱丝萦社释义:亦作“朱丝营社”。亦作“朱绳縈社”。古时迷信,用红色丝绳缠在土地神像上,认为能助阳胜阴,消除灾祸。《公羊传·庄公二十五年》:“日食则曷为鼓,用牲于社?求乎阴之道也。以朱丝营社,或曰胁之,或曰为闇,恐人犯之,故营之。”陆德明 释文:“营社,本亦作縈。”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止雨》:“凡止雨之大礼……开阳而闭阴,闔水而开火,以朱丝縈社十周,衣朱衣,赤幘。”《太平御览》卷五二六引 汉 卫宏《汉旧仪》卷下:“五年,始令诸官止雨,朱绳縈社,击鼓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