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丹液释义:⒈道教称长生不老之药。⒉朱红色的液汁。
- 2.
乌饭释义:以南烛草液汁浸米煮成之饭,其色青碧,故称。 亦指以杨桐叶、乌桕叶等液汁染黑的饭。道家谓久服可强身延年。释家亦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又名青精饭。唐 陆龟蒙《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寄袭美》诗:“乌饭新炊芼臛香,道家斋日以为常。”
- 3.
乌鲗墨释义:乌贼鱼分泌的液汁,其黑如墨,以之书写,逾年自消,故以喻不足为据。宋 薛季宣《从孙元式假定本韩文》诗:“脱落间亡乌鰂墨,蠧残寧免白鱼辞。”张令仪《读<霍小玉传>》诗:“密誓俄成乌鰂墨,新欢又占凤凰楼。”参阅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鳞介篇》。
- 4.
吸饮释义:本指用嘴吸进液汁。引申指汲取,吸收。康有为《欧洲十一国游记序》:“俾 康有为 肆其雄心,纵其足迹,穷其目力,供其广长之舌,大饕餮而吸饮焉。”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序》:“盖积 中国 羲、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周公、孔子 及 汉、唐、宋、明 五千年之文明而尽吸饮之。”朱自清《旅路》:“春底旅路里所有的悦乐,我曾尽力用我浅量的心吸饮。悦乐到底干涸,我的力量也暗中流去。”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他是多么饥渴而且贪馋地吸饮于百花丛中,以酿制芬芳馥郁的数学蜜糖呵!”
- 5.
桃汤释义:⒈用桃木煮成的液汁。古人迷信用以挥洒驱鬼。⒉后俗于春节饮桃汁以辟邪。
- 6.
津泽释义:指植物中含的液汁。
- 7.
液汁释义:取自固体食物的液汁,体液,树液。
- 8.
漆树释义: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椭圆形,花小,黄绿色,果实扁圆形。树的液汁与空气接触后呈暗褐色,叫生漆,可用作涂料,液汁干后可入药。
- 9.
火泉释义:竹沥的别名。以火烤青竹使出液汁,谓之竹沥。可以入药。
- 10.
琼津释义:琼津是一个汉语词语,是犹玉泉清澈的泉水;晶莹如玉的液汁
- 11.
琼液释义:⒈道教所谓的玉液。服之长生。⒉指美酒。⒊指其他嘉美液汁。
- 12.
竹沥释义:用火炙烤淡竹或其他竹类后沥出的液汁。可入药。主治痰阻窍络、中风、癫狂等症。
- 13.
绿绒蒿释义:一年或多年生草本,具黄色液汁。 一种产西欧,其余48种均分布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但最原始种在华中。中国有38种,集中分布于西南部,其中仅云南就占17种,多集中分布于滇西北海拔3000--5000米的雪山草甸,高山灌丛、流石滩,少数种类在滇中、滇东北的亚高山地带。西北祁连山区也有分布。为著名的观赏植物,有些种类可入药治病。
- 14.
肉汁释义:煮肉时或煮肉后释出的液汁。
- 15.
胖大海释义:落叶乔木。果实船形,成熟前裂开,有梭形种子。种子干后呈黑褐色,泡入水中膨大如海绵,内含丰富的黏液汁和半乳糖成分,可入药,治咽痛、声哑、咳嗽等。
- 16.
芳津释义:⒈芳液。 对液汁的美称。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又若夏苦热,燋卷无芳津。”宋 苏轼《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之二:“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金 元好问《纪子正杏园燕集》诗:“今年寒食好天色,晓气鬱鬱含芳津。”⒉唾液。唐 韩偓《无题》诗:“柳虚禳沴气,梅实引芳津。”⒊谓皮肤润泽。亦以指润泽的皮肤。南朝 梁 萧统《三妇艳》诗:“小妇独无事,红黛润芳津。”
- 17.
莨纱释义:一种提花丝织物,上面涂有薯莨的液汁,产于 广东。 穿着轻快凉爽,适宜作夏季服装。又称香云纱。
- 18.
蚱蝉释义:俗称知了。昆虫。体长4—8厘米,是最大的一种蝉。前、后翅基部黑褐色。斑纹外侧呈截断状。雄性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发音,声音尖锐。幼虫栖于土中,吸食树根液汁。蝉蜕可供药用。
- 19.
鱼露释义:一种液体调味品。以小杂鱼为原料,用盐或盐水浸渍,经长时间自然发酵分解后,取其液汁煮沸滤清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