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尊 [shàng zūn]
1. 古代祭祀或燕饮时放在上位的酒杯。
2. 泛指堂上的酒杯。
3. 谓上等酒。
5. 尊奉。
上尊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或燕饮时放在上位的酒杯。
引《礼记·郊特牲》:“黄目,鬱气之上尊也。”
孔颖达 疏:“祭祀时列之最在诸尊之上,故云上也。”
黄目,一种用黄铜雕饰的酒杯。 《礼记·少仪》:“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
郑玄 注:“尊者,设尊者也;酌者乡尊,其左则上尊也。”
⒉ 泛指堂上的酒杯。
引《礼记·文王世子》:“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
孔颖达 疏:“上尊,堂上之酒尊。”
⒊ 谓上等酒。
引《元史·张思明传》:“﹝ 思明 ﹞因疏 和林 运粮不便事十一条,帝劳以端砚、上尊。”
明 唐龙 《寿少师石淙先生五十韵》:“饌分玉筋洁,酒赐上尊醇。”
⒋ 尊奉。
引《史记·晋世家》:“十二年冬, 齐顷公 如 晋,欲上尊 晋景公 为王, 景公 让不敢。”
国语词典
上尊 [shàng zūn]
⒈ 祭祀时陈列在最前的酒杯。
引《礼记·郊特牲》:「黄目,郁气之上尊也。」
唐·孔颖达·正义:「祭祀时列之最在诸尊之上,故云上也。」
⒉ 尊奉、尊崇。
引《史记·卷三九·晋世家》:「十二年冬,齐顷公如晋,欲上尊晋景公为之,景公让不敢。」
上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尊释义:⒈古代祭祀或燕饮时放在上位的酒杯。《礼记·郊特牲》:“黄目,鬱气之上尊也。”孔颖达 疏:“祭祀时列之最在诸尊之上,故云上也。”黄目,一种用黄铜雕饰的酒杯。《礼记·少仪》:“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郑玄 注:“尊者,设尊者也;酌者乡尊,其左则上尊也。”⒉泛指堂上的酒杯。《礼记·文王世子》:“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孔颖达 疏:“上尊,堂上之酒尊。”⒊谓上等酒。《元史·张思明传》:“﹝ 思明 ﹞因疏 和林 运粮不便事十一条,帝劳以端砚、上尊。”明 唐龙《寿少师石淙先生五十韵》:“饌分玉筋洁,酒赐上尊醇
- 2.
上樽释义:同“上尊”。宋 周密《齐东野语·孝宗圣政》:“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
- 3.
上樽酒释义:见“上尊酒”。
- 4.
丕图释义:犹大业,宏图。唐 白居易《答黄裳<请上尊号表>制》:“朕以薄德,嗣守丕图,不敢荒寧,以弘理道。”《宋史·礼志十一》:“非臣否德,肇此丕图,实赖先正储休,上玄降鉴。”明 归有光《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公乃获之山童木遁之时,发天地之藏,助成国家亿万年之丕图,其勤至矣。”
- 5.
中尊释义:⒈亦作“中樽”。亦作“中罇”。古代中等容量的酒器。⒉中等的酒。详“上尊”。⒊泛指酒。⒋位于中央的佛象。
- 6.
人间重晚晴释义: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 7.
俊良释义:贤能优良之士。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左右前后,莫匪俊良;小大之材,咸尽其用。”宋 王安石《送程公辟之豫章》诗:“鄙州歷选多俊良,镇抚时有诸侯王。”明 刘基《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诗:“筹边楼 上罗俊良,况子敏学年方将。”
- 8.
允俞释义:允准,允诺。 前蜀 杜光庭 《谢允上尊号表》:“果迴日月之光,俯降允俞之詔。” 宋 王禹偁 《乞归私第养疾表》:“伏望皇帝陛下,俯察衰残,更容假告……倘遂允俞,不胜恳愿。” 明 张居正 《进实录辞免加恩疏》:“伏望皇上,鉴臣悃诚,素无矫饰,收回成涣,特赐允俞。”
- 9.
册文释义:文体名。简称“册”。原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只用于帝王封赠臣下;后世应用渐繁,有祝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名目,凡祭告、上尊号及诸祀典,均得用之。《文选》列有“册”的一类,收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上亲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 真宗 将立 明肃 作后,令 丁谓 諭旨於 杨大年 ,令作册文。”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上御 保和殿 ,颁赐册文、香帛,给御盖一、龙纛二、御仗二
- 10.
却老释义:⒈亦作“却老”。谓避免衰老。《史记·孝武本纪》:“是时而 李少君 亦以祠灶、穀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汉 桓谭《新论·形神》:“言 老子 用恬惔养性,致寿数百岁。今行其道,寧能延年却老乎?”唐 包佶《近获风痺之疾题寄所怀》诗:“无医能却老,有变是游魂。”宋 范成大《紫荷车》诗:“根有却老药,鳞皱友松苓。”⒉枸杞的别名。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象柴,一名纯卢是也,或云仙人杖,或云西王母杖,或名天精,或名却老,或名地骨,或名苟杞也。”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枸杞》。
- 11.
圣母神皇释义:唐 女皇 武则天 的尊号。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尊号》:“则天 垂拱 四年,得瑞石于 洛水,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其石为寳图,于是羣臣上尊号,请称 圣母神皇。”
- 12.
圣运释义:旧称在位皇帝或本朝的运数。 南朝 陈 徐陵《让右仆射初表》:“臣随望圣运,实在权舆,时参决胜之筹,颇奏发兵之讖。”唐 白居易《为宰相请上尊号第二表》:“金革已偃,销七十载之厉阶;玉烛方调,启一千年之圣运。”
- 13.
士子释义:⒈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诗·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毛 传:“偕偕,强壮貌。士子,有王事者也。”郑玄 笺:“朝夕从事,言不得休止。”⒉士大夫官僚阶层。南朝 梁 沉约《奏弹孔稚珪违制启假事》:“臣闻禁宪有章,士子攸慎;守官有典,触网斯及。盖所以崇威阐法,下肃上尊。”⒊学子;读书人。《北齐书·辛术传》:“天保 末,文宣 尝令 术 选百员官,参选者二三千人,术 题目士子,人无谤讟,其所旌擢,后亦皆致通显。”唐 杜甫《别董颋》诗:“士子甘旨闕,不知道里寒
- 14.
官业释义:⒈官府里的事务;公务。 《国语·楚语上》:“其事不烦官业,其日不废时务。”韦昭 注:“业,事也。”唐 元稹《批宰臣请上尊号第二表》:“况今四海虽清,物力方困,六戎虽伏,边备尚劳,百吏虽存,官业多旷,万目虽设,纪律未张,有此四者,不遑荒寧。”宋 王禹偁《谪居感事》诗:“宦途甘碌碌,官业亦孜孜。”⒉为官的业绩。唐 元稹《韩皋吏部尚书赵宗儒太常卿制》:“更用旧老,以均劳逸;至於官业,非予敢知。”《旧唐书·宪宗纪下》:“诸州府五品以上官替后,委本道长官量其才行、官业、资歷,每年冬季一度闻焉。”元 刘祁《归潜志》卷
- 15.
宝册释义:帝王用于上尊号或册立、册封的诏册。
- 16.
宫保释义:太子太保、少保的通称。明 代习惯上尊称太子太保为宫保,清 代则用以称太子少保。明 归有光《顾夫人八十寿序》:“﹝公﹞进宫保,﹝ 顾夫人 ﹞有一品夫人之誥。”《文明小史》第四五回:“那位 方宫保,现任两 江 总督。”《老残游记》第三回:“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宫保赏识非凡。”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死》:“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
- 17.
尊齿释义:⒈敬重年长者。《孔子家语·王言》:“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⒉高龄。清 谭嗣同《仁学》一:“是以奸猾桀黠之资,凭借高位、尊齿、重望,阴行豪强兼并之术,以之欺世盗名焉。”⒊对人年龄的敬称。如:尊齿几何?
- 18.
徽称释义:褒扬赞美的称号。 南朝 宋 傅亮《进宋公为宋王诏》:“乘马之制,有陋旧章,徽称之美,未穷上爵,岂足以显报懋功。”《旧唐书·韦温传》:“羣臣上尊号,温 上疏曰:‘……今岁 三川 水灾,江 淮 旱歉,恐非崇饰徽称之时。’帝深嘉之,乃止。”元 揭傒斯《进至大圣德颂表》:“皇太子暨丞相百僚耆耋等以皇帝陛下出抚边陲,入继大统,丰功盛德,高出千古,握符御极,宜获徽称。”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释道·真君封爵》:“永乐 十五年加封 徐知证、徐知諤 二真君曰‘九天金闕明道达德大仙……’凡三十四字,至加上帝号则仅十八字,爵
- 19.
怖惧释义:恐惧;惶恐。 汉 赵晔《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会 秦 怖惧,逆自引咎,越 乃还军。军入悦乐。”《后汉书·冯异传》:“臣以遭遇,託身圣明,在倾危溷殽之中,尚不敢过差,而况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测乎?诚冀以谨勑,遂自终始。见所示臣章,战慄怖惧。”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鹿走崖岸之上,羣鰐嘷叫其下,鹿怖惧落崖,多为鰐鱼所得,亦物之相摄伏也。”宋 李纲《论使事札子》:“今陛下藉祖宗二百年之基业,纵使未能恢復土宇,岂可不自爱重而怖惧屈服,以貽天下后世之讥哉!”王闿运《陈景雍传》:“景雍
- 20.
拜阙释义:向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表示对皇上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