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脑后 脑后的意思
nǎohòu

脑后

简体脑后
繁体腦後
拼音nǎo hòu
注音ㄋㄠˇ ㄏ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ǎo,(1) 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颅腔里,主管感觉和运动。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组词】:脑髓。脑子(❶脑;❷指思考、记忆等能力)。脑筋。脑海。脑际。脑壳。脑颅。脑神经。脑下垂体。脑积水。脑溢血。电脑。(2) 头。【组词】:脑袋。脑壳。头昏脑胀。脑满肠肥。(3) 形状或颜色像脑的东西。【组词】:豆腐脑儿。(4) 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组词】:樟脑。薄荷脑。

hòu,(1) 君主;帝王。【例句】:商之先后(先王)。(2) 帝王的正妻。【组词】:皇后。太后。(3) 诸候。《書•舜典》。【组词】:“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组词】: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组词】:日后。后福。后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组词】:后排。后十名。(7) 子孙。【组词】: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8) 姓。

基本含义

指事情发生后,后悔莫及,懊悔不已。

脑后的意思

脑后 [nǎo hòu]

1. 头的后部。

2. 泛指后面。

4. 谓记忆之外。

脑后 引证解释

⒈ 头的后部。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狄梁公》:“﹝有富儿鼻端生疣,公﹞即于脑后下针寸许,仍询病者曰:‘针气已达病处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皂绦拦腰繫,罗巾脑后担。”
明 王三聘 《古今事物考》卷六:“今庶人所戴头巾, 唐 亦谓之四脚,二繫脑后,二繫頷下。”

⒉ 泛指后面。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他快步出门,跨上马,将站班的家将们扔在脑后,不一会便跑出村庄了。”

⒊ 谓记忆之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把山海似深恩掉在脑后,转关儿便是舌头,许了的话儿都不应口!”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老人努力地想把 日本 人放在脑后,而就眼前的事,说几句话。”
郭小川 《县委书记的浪漫主义》诗:“一个党的工作者,血当然可以流;人民的利益却不能放在脑后。”


国语词典

脑后 [nǎo hòu]

⒈ 脑的后部。

如:「脑后无眼」。

⒉ 比喻毫不注意或不予理会。

如:「他早把你对他所说的话置之脑后。」


脑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圣环释义:亦作“二胜环”。南宋 初年的一种军旗图案。后亦用美玉琢成帽环。取蒙尘的 徽宗、钦宗 自北回归之意。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绍兴 初,杨存中 在 建康 诸军之旗中有双胜交环,谓之二圣环,取两宫北还之意。因得美玉琢成帽环,进 高庙 曰:‘尚御裹。’偶有一伶者在旁,高宗 指环示之:‘此环 杨太尉 进来,名二胜环。’伶人接奏云:‘可惜二圣环,且放在脑后。’高宗 亦为之改色。”
    • 2.
      入囊释义:明 代皇子诞生百日后,即剃光头发,至十多岁始留发,一年多以后,选定吉日将头发向脑后总束而盛入黑色纱囊或麻布囊,谓之“入囊”。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篦头房,近侍十餘员,专为皇子女请髮留髮、入囊整容之事。凡诞生皇子女,弥月翦胎髮。百日命名后,按期请髮者,即如外之每次剃头然,一茎不留,如佛子焉……﹝皇子﹞至十餘龄,留髮。约年餘,又择吉入囊,总束于后,冬用元色紵、夏用元色纱作囊,阔三寸许,长尺餘,垂于后。至选婚有妃,始择吉行冠礼。”
    • 3.
      吉了释义:鸟名。即秦吉了。似鹦鹉,嘴脚皆红,脑后有肉冠,善效人言。唐 白居易《双鹦鹉》诗:“始觉琵琶絃莽卤,方知吉了舌参差。”《旧唐书·音乐志二》:“今案 岭 南有鸟,似鸜鵒而稍大,乍视之,不相分辨,笼养久,则能言,无不通,南人谓之吉了,亦云料。”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唐 万年 县尉 段公路 撰《北户录》,纪 廉州 民获赤白吉了者。赤者寻卒,白者久而能言,笑语效人,禽之珍者也。”清 曹寅《客馈洋茶半开戏题》诗:“吉了诅春浑不省,唐花纷笑总成堆。”参见“秦吉了”。
    • 4.
      垂鬓释义:其形先将头发缕在脑后,再在其末端绾成一把,结成一个小团(髻),称垂髻。 在汉代妇女中很流行这种发式,也为历代沿用。髻式随社会风俗易化有所改变。如汉代妇女梳的垂髻发团是在背后,明代则已梳在颈后或脑后。梳这种发式的对象,由青年妇女逐渐转到老年妇女,清朝末年,俗称“疙瘩鬏”。现在农村的一些老年妇女,仍有梳这种垂髻的。
    • 5.
      垂髺释义:先将头发缕在脑后,再在其末端绾成一把,结成一个小团(髻),称垂髻。在汉代妇女中很流行这种发式,也为历代沿用。
    • 6.
      基底动脉释义:由二侧椎动脉合并而成的不成对的动脉,它在颅内走在脑桥下面,分为二支大脑后动脉,供应脑桥、小脑和大脑后部以及内耳。
    • 7.
      头髻释义:发髻,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唐 顾况《险竿歌》:“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綰头髻盘旋风。”《元典章新集·刑部·挖损两眼成废疾》:“﹝ 曹辛三 ﹞用右手将叔 曹庆二 头髻揪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他洗过了脸,梳掠了头髻,重施脂粉。”许钦文《鼻涕阿二》一:“胖而高的头髻梳在前额上,是蝴蝶形的。”
    • 8.
      少帅释义:年轻的统帅。特指 张学良,因其父 张作霖 人称大帅。赵云声 李政《少帅传奇》人物表:“张学良,字 汉卿 ……人称少帅。”赵云声 李政《少帅传奇》第六场:“你要提醒少帅,可不能让亲善的言辞冲昏头脑,把民族的灾难置之脑后哇!”
    • 9.
      平头释义:男子发式,顶上头发剪平,从脑后到两鬓的头发全部推光。
    • 10.
      玉枕骨释义:人脑后隆起之骨。即枕骨。
    • 11.
      盘头释义:⒈妇女发式,把头发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⒉裹在头上的装束用品(多见于早期白话)⒊盘问,盘查。
    • 12.
      站班释义:旧指长官出行时,属员或仆役等排列两侧侍侯。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只见有四五个家人打扮的,在那里垂手站班。”鲁迅《故事新编·奔月》:“他快步出门,跨上马,将站班的家将们扔在脑后,不一会便跑出村庄了。”
    • 13.
      脑疽释义:中医指生在脑后,部位跟口相对的疽。也叫对口疽。
    • 14.
      马尾辫释义:一种发式,头发在脑后扎成一束,像马尾。
    • 15.
      鬏髻释义:脑后头发盘成的髻。
    • 16.
      鸭屁股释义:发型的一种。其脑后部分状如鸭尾,故称。

脑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圣环释义:亦作“二胜环”。南宋 初年的一种军旗图案。后亦用美玉琢成帽环。取蒙尘的 徽宗、钦宗 自北回归之意。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绍兴 初,杨存中 在 建康 诸军之旗中有双胜交环,谓之二圣环,取两宫北还之意。因得美玉琢成帽环,进 高庙 曰:‘尚御裹。’偶有一伶者在旁,高宗 指环示之:‘此环 杨太尉 进来,名二胜环。’伶人接奏云:‘可惜二圣环,且放在脑后。’高宗 亦为之改色。”
    • 2.
      入囊释义:明 代皇子诞生百日后,即剃光头发,至十多岁始留发,一年多以后,选定吉日将头发向脑后总束而盛入黑色纱囊或麻布囊,谓之“入囊”。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篦头房,近侍十餘员,专为皇子女请髮留髮、入囊整容之事。凡诞生皇子女,弥月翦胎髮。百日命名后,按期请髮者,即如外之每次剃头然,一茎不留,如佛子焉……﹝皇子﹞至十餘龄,留髮。约年餘,又择吉入囊,总束于后,冬用元色紵、夏用元色纱作囊,阔三寸许,长尺餘,垂于后。至选婚有妃,始择吉行冠礼。”
    • 3.
      吉了释义:鸟名。即秦吉了。似鹦鹉,嘴脚皆红,脑后有肉冠,善效人言。唐 白居易《双鹦鹉》诗:“始觉琵琶絃莽卤,方知吉了舌参差。”《旧唐书·音乐志二》:“今案 岭 南有鸟,似鸜鵒而稍大,乍视之,不相分辨,笼养久,则能言,无不通,南人谓之吉了,亦云料。”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唐 万年 县尉 段公路 撰《北户录》,纪 廉州 民获赤白吉了者。赤者寻卒,白者久而能言,笑语效人,禽之珍者也。”清 曹寅《客馈洋茶半开戏题》诗:“吉了诅春浑不省,唐花纷笑总成堆。”参见“秦吉了”。
    • 4.
      垂鬓释义:其形先将头发缕在脑后,再在其末端绾成一把,结成一个小团(髻),称垂髻。 在汉代妇女中很流行这种发式,也为历代沿用。髻式随社会风俗易化有所改变。如汉代妇女梳的垂髻发团是在背后,明代则已梳在颈后或脑后。梳这种发式的对象,由青年妇女逐渐转到老年妇女,清朝末年,俗称“疙瘩鬏”。现在农村的一些老年妇女,仍有梳这种垂髻的。
    • 5.
      垂髺释义:先将头发缕在脑后,再在其末端绾成一把,结成一个小团(髻),称垂髻。在汉代妇女中很流行这种发式,也为历代沿用。
    • 6.
      基底动脉释义:由二侧椎动脉合并而成的不成对的动脉,它在颅内走在脑桥下面,分为二支大脑后动脉,供应脑桥、小脑和大脑后部以及内耳。
    • 7.
      头髻释义:发髻,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唐 顾况《险竿歌》:“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綰头髻盘旋风。”《元典章新集·刑部·挖损两眼成废疾》:“﹝ 曹辛三 ﹞用右手将叔 曹庆二 头髻揪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他洗过了脸,梳掠了头髻,重施脂粉。”许钦文《鼻涕阿二》一:“胖而高的头髻梳在前额上,是蝴蝶形的。”
    • 8.
      少帅释义:年轻的统帅。特指 张学良,因其父 张作霖 人称大帅。赵云声 李政《少帅传奇》人物表:“张学良,字 汉卿 ……人称少帅。”赵云声 李政《少帅传奇》第六场:“你要提醒少帅,可不能让亲善的言辞冲昏头脑,把民族的灾难置之脑后哇!”
    • 9.
      平头释义:男子发式,顶上头发剪平,从脑后到两鬓的头发全部推光。
    • 10.
      玉枕骨释义:人脑后隆起之骨。即枕骨。
    • 11.
      盘头释义:⒈妇女发式,把头发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⒉裹在头上的装束用品(多见于早期白话)⒊盘问,盘查。
    • 12.
      站班释义:旧指长官出行时,属员或仆役等排列两侧侍侯。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只见有四五个家人打扮的,在那里垂手站班。”鲁迅《故事新编·奔月》:“他快步出门,跨上马,将站班的家将们扔在脑后,不一会便跑出村庄了。”
    • 13.
      脑疽释义:中医指生在脑后,部位跟口相对的疽。也叫对口疽。
    • 14.
      马尾辫释义:一种发式,头发在脑后扎成一束,像马尾。
    • 15.
      鬏髻释义:脑后头发盘成的髻。
    • 16.
      鸭屁股释义:发型的一种。其脑后部分状如鸭尾,故称。

脑后造句

1.不可耽于游玩而把正事置之脑后

2.他飞黄腾达了,把父母忘在了脑后

3.家里买了电脑后,他如获至宝,整日坐在电脑前面看啊算啊的,连吃饭有时都忘了。

4.不幸的是,战争一开始,这一战争法就被人们置之脑后

5.今天我要把节食计画置之脑后,想吃什麽就吃什麽。

6.老师的话固然要听,然而妈妈的话就可以置之脑后吗?

7.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他把集体利益置之脑后

8.你可以接受那个虚假的道歉,然后将其置之脑后

9.星期天,他有时打球,有时上网,有时逛街,把作业忘到脑后了。

10.脑后的一条单辫不长,像一根粗麻花。

11.她一跑起来,两条小辫子在脑后直晃荡。

12.我们一旦把耻辱放在脑后,所作所为,就没有一件事情是对的;又要这么做,又要那么做,结果总是一无是处。

13.分解目标,是一种坚守。其目的并非要把远大目标抛诸脑后,相反,恰恰是时刻提醒自己谨记最终目标。

14.天涯万里,容易被后方忘在脑后

15.平日里大家都说得慷慨激昂,但真正事到临头,却一个个畏首畏尾的,把当初的许诺都置诸脑后了。

16.我闷闷不乐,直瞅着炉火,把这个问题都丢到脑后了。

脑后是什么意思 脑后读音 怎么读 脑后,拼音是nǎo hòu,脑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脑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