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 [yáng shuò]
1.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辖县。为著名风景区,有“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称。
英[Yangshuo;]
阳朔 引证解释
⒈ 农历十月初一。
引《后汉书·马融传》:“乘舆乃以吉月之阳朔,登于疏鏤之金路。”
李贤 注:“阳朔,十月朔也。”
⒉ 地名。在 广西。以风景秀丽著名 中 外,为我国旅游胜地之一,俗有“桂林 山水甲天下, 阳朔 山水甲 桂林”之说。
引陈毅 《游阳朔》诗:“桂林 阳朔 不可分,妄为甲乙近愚庸。”
国语词典
阳朔 [yáng shuò]
⒈ 县名。位于广西省桂林市东南,东接恭城,西北至桂林濒漓水西岸,因县北有阳朔山 而得名。县境山水佳胜,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语。境内产米、麦、甘蔗等。
⒉ 汉成帝的年号(西元前24~前21)。
阳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可言释义:对死的讳指。 《汉书·元后传》:“阳朔 三年秋,凤 病,天子数自临问,亲执其手,涕泣曰:‘将军病,如有不可言,平阿侯谭 次将军矣。’”颜师古 注:“不可言,谓死也,不欲斥言之。”
- 2.
不容口释义:犹言不绝口。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梁王 ﹞曾使人刺 盎,刺者至 关中,问 袁盎,诸君誉之皆不容口。”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有 弘农 杨蘧 者,曾到 岭 外,见 阳朔、荔浦 山水,谈不容口。”《明史·胡翰传》:“见 翰 文,称之不容口。”杨树达《<增订本中国修辞学>自序》:“今年夏间,老友 徐特立 君返 湘,从湖南大学书库借读此书,谬以为有合于辩证法,亟称其美,客座漫谈,公会宣讲,誉之不容口。”
- 3.
世眼释义:⒈佛、菩萨的异名。《无量寿经》卷上:“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慧远 义疏:“佛之异称,能开世人眼,令见正道,故名世眼。”《法华经·序品》:“讚妙光菩萨,汝为世间眼。”晋 法显《佛国记》:“﹝佛﹞泥洹以来,一千四百九十七年,世间眼灭,众生长悲。”⒉世俗的眼光;常人的眼光。五代 齐己《石竹花》诗:“常嗟世眼无真鉴,却被丹青苦相陷。”明 王鏊《震泽长语·象纬》:“今以世眼观之,日入则天晦,日出则天明,似天以日为光也。”清 赵翼《阳朔山》诗:“胡为世眼无定準,憎者詆諆爱者羡。”
- 4.
党序释义:古代指学校。 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楹联賸话》:“又代 鹤松 圃年 重建 阳朔县 书院讲堂一联云:‘文笔耸层霄,爱此间对万壑瀠洄,教化由来先党序;书楼崇讲席,愿多士做千秋事业,显扬不仅为科名。’”
- 5.
尝药释义:古礼侍奉尊长服药,先尝后进。 《礼记·曲礼下》:“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穀梁传·昭公十九年》:“许 世子不知尝药,累及 许君 也。”《汉书·王莽传上》:“阳朔 中,世父大将军 凤 病,莽 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 6.
峯林释义:石灰岩地区在水流长期溶蚀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圆筒形或圆锥形的石峰。 分散或成群出现,远望如林,故称。以我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 和 阳朔 等地最为典型,风景极为优美。
- 7.
峰林释义: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地貌形态。规模比石林大,为高耸林立的山峰。分布于石灰岩地区。以中国的桂林、阳朔最为典型,被称为“中国式的喀斯特”。
- 8.
暮耋释义:指年老。明 杨慎《酬袁永之·书自阳朔寄来》诗:“伊予嗟暮耋,顒子掞天宸。”
- 9.
椎髻释义:亦作“椎结”。一撮之髻,其形如椎。《史记·货殖列传》:“程郑,山东 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 卓氏,俱居 临邛。”《汉书·李陵传》:“两人皆胡服椎结。”颜师古 注:“结读曰髻,一撮之髻,其形如椎。”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或断髮,或椎髻,露形无服,涂身以灰,精勤苦行,求出生死。”郭沫若《女神·湘累》:“老翁一人,银发椎髻,白须髯,袒上身。”借指椎髻之人或其所居之区。唐 李咸用《和吴处士题村叟壁》:“椎髻担餔餉,庞眉识稔年。”宋 梅尧臣《送广西提刑潘比部》诗:“桂林 地险通椎髻,阳朔
- 10.
调授释义:调任官职。 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附《自订年谱》:“旋调授 江苏 巡抚,即回 桂林,往来得饱看 阳朔 山水。”
- 11.
阳朔释义: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辖县。 为著名风景区,有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称。
- 12.
飞星释义:⒈流星。 《汉书·天文志》:“﹝ 阳朔 ﹞四年闰月庚午,飞星大如缶,出西南,入斗下。”唐 杜甫《中宵》诗:“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元 萨都剌《坐清风楼》诗:“归鸟如云过,飞星拂瓦流。”⒉指运气;命运。《西游补》第一回:“行者 道:‘……今日只是我的飞星好,不该受念咒之苦。’”⒊形容快速。《西游记》第三三回:“看他挑着两座大山,飞星来赶师父。”《英烈传》第十三回:“朱 兵火箭、火炮,飞星放去,便烧起来。”